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中国创新药出海,买家都是什么来头?
发布时间: 2023-02-20     来源: 药时代

前言

最近天气有点糟,上海下了一周的雨,闲来无事总想从手机上找些乐子,屏幕一亮,消息声“咚咚咚”响起,仿佛比雨声更显急促。

打开朋友圈,发现好友们正在笔者分享的文章下,留下自己的看法,关于中国药企的出海。

他们或是袒露对阴霾渐去,曙光乍泄的欢喜;或是感慨中国药企剑开天门,出海正当时的豪迈;或是追捧国有原创力的飞腾,破冰封锁的勇气。

氛围很具感染力,笔者也打算参与其中,在网络上寻觅快乐。但当我再次点开文章,却发现了一点不一样的地方......

出海还是出海,主角还是恒瑞、石药和和铂,交易金额的数字还是一长串儿,这让我不禁好奇,这些买家到底是谁?他们是真的有钱。

01
哪个老外买下了中国药

无论是恒瑞、石药还是和铂都选择了中小型Biotech作为自己出海的合作伙伴。

恒瑞的合作伙伴TREELINE BIOSCIENCES(以下简称T司)是一家2021年的初创Biotech,员工130人,已在两轮融资中筹集了总共4.733亿美元的资金,最后一轮A轮融资是在2022年10月,由KKR领投,现金流还可以。

T司的CEO是Josh Bilenker博士,曾就职于FDA肿瘤办公室,后创立Loxo Oncology被礼来收购,人才储备方面也可以。

11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后续4500万美元的开发里程碑款,对于T司而言好像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和铂的合作伙伴Cullinan Oncology在2021年才上市,去年完成了1.31亿美元的C轮融资,目前二级市场表现良好,千金引入中国管线也属正常。

但石药的合作伙伴CORBUS Pharmaceutica似乎有点“不太对劲”,虽然出了750万美元的首付款盘下SYS6002,但好像并不“多金”。

02
“金主”不多金

首先笔者发现这位买家,也就是石药的合作伙伴Corbus Pharmaceutica(以下简称C司),股价在合作协议放出的当天,股价暴跌23.17%;今天,股价继续下跌6%,完成了“二级大跳水”。

追溯历史,C司已有27年的历史。前身JB Therapeutic诞生于1996年,2014年与Corbus Pharmaceuticals合并成为今天的C司,同年登陆纳斯达克;2016年与诺华签署一项2.5亿美元的协议;2018年与卫材签署一项2.75亿美元的协议,两项交易都是基于其核心产品:lenabasum(一种口服的CB2激动剂,用于治疗SLE等自免性疾病)。

2022年9月,C司公布了一项关于lenabasum的III期临床失败,股价暴跌至2.32美元,跌幅达88%。

现如今,这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断裂,账面上都是赤字。根据其最新财报,2022年第三季度,C司的自由现金流为-725万美元,经营现金流为-725万美元,投资现金流为-274.3万美元,融资现金流为3846.3万美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6亿美元。

也就是说C司与石药的交易,750万美元的首付款算是“ALL IN”,公司C预计其现金流只能维持到今年的第三季度。

笔者很好奇,“赌徒”怎么给石药的ADC未来?

石药愿意将产品的部分权益授权出去,或许是看中了lenabasum的市场前景,认为C司能靠它翻身;还是说有其他想法?

lenabasum作为针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创新药,虽然拥有极大潜力,(有市场分析称lenabasum在系统性硬化症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在2028年达20亿美元)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核。

至于两者交易的产品SYS6002(重组人源化抗Nectin-4抗体药物偶联物)虽然目前看来挺有希望,但仍处早期阶段。

C司自己的“亲儿子”的心还没操完,还想再养“干儿子”,恐怕不易。

现在看来,到底是C司从石药那儿借了口气,继续唱起来;还是“饮鸩止渴”,加速灭亡?

03
结语与讨论

笔者写到这里,又巧遇昨晚的两起“退货”风波,不禁思考。

交易本就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或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根据供需关系进行“有效”分配。

本土Biotech在经历“内耗”的过程中,积攒了国内市场政策、同质化等压力,而接轨国际市场,可释放压力。

同样的,我们的创新力在提升,产品质量更好,买卖双方角色互换。过去,顶多是Big Pharma会来看看我们的产品,现在连外面的卖方市场Biotech也来中国进货了。

license-in 中国造,或许能提升买家的国际影响力,更好的讲故事。

总而言之,在国产创新药在外起到了“示范”作用的背景下,无论买入卖出都是利好BD。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