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大批药企,面临多重压力
发布时间: 2023-02-20     来源: 赛柏蓝

开年之后,药企开始感受多重压力。

年前药企疯狂地发货,甚至经历无货可卖的“甜蜜烦恼”,而年后却面临退货风险;那刚确定的产能拓展方案是否还要实施?春节后,集采、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等政策接连落地;后疫情时代,社会恢复正常运行,仿制药企的盈利预期却不见增长……

01 药企开始面临退货、渠道压货等风险

2023年元旦前后,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大量药企,特别是仿制药和中成药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普遍经历了一波“无货可卖”的“甜蜜烦恼”,突如其来的药品需求撞上常态化的年底备货,药企生产线忙得春节都连轴转。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的快速回落,以及春节“备货效应”的减退,药企普遍面临渠道压货、退货等风险。

无论是之前疯抢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还是价格被炒到了天价的新冠药品,渠道压货、经销商退货的现象开始出现。一些已经制单完成,年前因为物流原因没发出去的货,或是年前已经收到货款,因为生产忙不过来的未发货订单,年后代理商很多都直接要求取消。

很多厂家的抗疫产品,是多年未生产的,因为抗疫需求临时启动了生产线加班加点,并开足马力采购原料,现如今显然面临压力。

还有些产品,厂家本来产能充足,春节期间开足马力备足了库存,现在看来需要很长时间消化了。

一些厂家慎重决策后,有的利用这波需求顺势淘汰落后产能,上马新设备,现如今也开始纠结了……

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很多抗疫产品积压在商业公司、医院、药店等渠道里,这些产品一旦近效期,将面临退货风险。

因此,从“甜蜜的烦恼”到“真实的痛苦”,对药企来说,中间只差一个春节。

02 医药政策接踵落地,药企承压

很多药企春节开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销售——打扫年前疯狂发货的战场。第二件事,恐怕就是准入,包括国采和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国采要做的事情是准备应标材料。对无产品参加的药企而言则是关注规则变化。

真正冲击药企预期的,是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发布。第二批很多产品是临床必需品。

重点监控品种从第一批的“辅助用药”,到第二批的临床必需的大品种,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该目录的发展动向,对医药市场影响巨大。
第一批目录发布后,目录内的20个产品被调出医保,产品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销量急速下降,这也导致了个别品种的退市,威力巨大。
那么,第二批30个产品未来如何落地?

大部分业内人士分析不会像第一批管理得那么严格。笔者认为,虽然这次纳入的很多药品是临床必需品,但是,限制产品的使用场景,最终还是会导致产品销量逐渐下滑。

令很多药企焦灼的是,一旦纳入第二批目录的药品管理效果良好,未来的大品种,恐怕或会被套上“临床监控”的紧箍咒。未来,只要产品销售额异常增长,就可能被列为“重点监控”,不论是否是临床必需,这种不确定性对药企来说压力不小。

疫情之下,政策落地相对温柔。后疫情时代,政策趋严、落地趋实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

03 后疫情时代,仿制药发展预期并未增加

疫情是打击世界发展信心的最大原因。后疫情时代,旅游、航空、酒店、餐饮在内的各行各业正在显现生机,并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但医药行业可能是一个例外——因为医药行业本来就有一定的逆周期性,在环境不好的时候,看病吃药也不可少。疫情期间,虽然看病就医等行为减少,但是防疫抗疫产品的需求弥补了医药消费的缺口。

整体上来看,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部分细分领域,比如医药产品的线上销售甚至是增长的。

另一方面,疫情减缓了医药政策的落地实施,比如国采、合规监管、质量监管、DRGs/DIP政策的落地。到了后疫情时代,很显然这些政策会加快实施。
预计全国“两会”之后,一系列医药政策会加快推进。

业内有一个说法,去年底的抗疫产品需求,暂时挽救了很多处于亏损边缘的药企。后疫情时代,该来的还会再来。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不会改变,部分仿制药企将进入实质上的退市期。

加快转型创新步伐,拥抱国采、一致性评价、线上销售等政策,开发原料药、OTC产品、非药类大健康产品等,都是药企可以选择的应对政策冲击的手段,当然关键还要看决策能力和速度。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