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为什么换董事长?涉超10家大药企,孙飘扬重掌舵,中国医药5年4换帅,郭建民领衔混改后的东北制药……
发布时间: 2021-10-11     来源: E药经理人

高管团队的人事变动对于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今年以来,众多药企发生了重大人事变动和架构调整。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涉及董事长调整的上市药企多达16家,仅第三季度就有10位董事长职位发生变动,而这种种变化背后又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01 东北制药:混改深化国资退场

10月8日,刚刚完成全面要约收购的东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选举董事郭建民担任东北制药董事长,以接替9月底因工作变动原因辞职的前任董事长郭启勇。

截至公告发布时,郭建民担任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据公开信息,郭建民生于1971年,曾任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等职务。

而根据公告信息,离任的郭启勇并未完全脱离东北制药,辞职后仍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就在郭启勇辞职的同一天,东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完成了方大钢铁触发的全面要约收购。

公告称,收购期间最终有 11 个账户共计27668股接受要约。要约完成后方大钢铁持有东北制药1.8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13.98%,方大钢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东北制药5.2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8.97%。

此次全面要约收购源自更早前的股份转让。

7月,东北制药当时的第三大股东方大钢铁与东北制药第二、第五大股东东药集团和盛京金控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后者持有的全部股份,二者合计占到了东北制药总股本的18.91%。

根据协议转让完成后,方大钢铁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东北制药股份占比将达到57.88%。根据相关政策法规,触发了全面要约收购的义务。

7月份股份转让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东北制药中的国资股东东药集团、盛京金控集团的完全退出。根据东北制药2020年年报中公布的信息,东药集团、盛京金控集团退出后东北制药前十大股东中国有法人仅剩财政部持股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占比不足4%。

国资退场的另一面是东北制药混改的深化,控股股东方大系一再向前,而这也正是东北制药董事长人事变动的背景。早在2018年,辽宁方大集团便入主东北制药成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6.02%,国资退居为第二大股东。2020年9月,方大钢铁完成对东北制药的要约收购,在东北制药的股权占比增至38.86%。同一天东北制药董事长魏海军递交辞呈。

02 恒瑞医药:孙飘扬重掌帅印

2021年8月,孙飘扬正式复出,担任恒瑞医药董事长。接替申请辞职的董事长、总经理周云曙,而这距离他2020年1月卸任仅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恒瑞医药在发布的相关公告中称周云曙辞职是“身体原因”。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内部人士透露周云曙上任的一年半里,在疫情和股市波动等客观压力下,工作量超乎寻常,导致身体抱恙,需要及时作出必要的休整。

另一方面,孙飘扬的复出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应对目前恒瑞所面临的的诸多“问题”。

一方面是持续下行的股价。恒瑞在资本市场上一直备受追捧,上市22年来,股价涨幅超过100倍,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但今年以来,在不足三月恒瑞股价腰斩近30%,市值蒸发2000亿,丢掉了“A股医药一哥”位置。

另一方面,恒瑞的业绩被认为不及预期。有数据显示,2000年-2020年,恒瑞营收增长57倍,年化复合增速22%,净利润增长近一百倍,年化复合增速26%。高增速也带来更高期待。

恒瑞2020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母净利润为63.28亿元,同比增加18.78%。虽然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近三年来最低表现也被解读为其营收承压。8月,恒瑞公布半年报,上半年总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的归母净利润增长13.96%。业绩再次被市场认为不及预期,次日恒瑞股价跌停,市值蒸发300余亿元。

此外,恒瑞所面临的集采的压力也引发市场担忧。

在今年6月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中,恒瑞医药的造影剂核心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及格隆溴铵注射液意外落选,两款产品2020年年销售达18.7亿元。

而中标的6款产品,价格降幅高达80%~90%。恒瑞在公告中透露,本次集采6个产品拟中选价格与原中标价格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可能对销售业绩造成一定压力。
外界对于孙飘扬的回归普遍持乐观态度。作为恒瑞的创始人和首任董事长,孙飘扬无疑是恒瑞医药的灵魂人物。

在他的带领下得以恒瑞医药取得不俗的业绩表现,也正是在他的主导下恒瑞完成多次重大转型,将战略聚焦在“创新”与“国际化”,成为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2018年至2020年,恒瑞研发投入分别为26.70亿元、38.96亿元、49.89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5.33%、16.73%、17.99%,占比不断增高。2021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9.41%,创历史新高。

据E药经理人了解,孙飘扬重新掌舵后更加注重研发效率和资源整合,让恒瑞的管线更加聚焦,“没有差异化的产品该停就停”。
正式复出不足一月孙飘扬“出手”,恒瑞宣布以总计13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加里程碑费用获得万春布林First in Class新药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03 延安必康:麻烦缠身下的大换血

今年7月,延安必康董事长谷晓嘉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和她一起的还有副董事长李京昆、董事何宇东、邓青、王东、副总裁岳红波等一众高管。

根据延安必康公告,上述人员均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辞职后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半个月后,延安必康一连发布7份公告宣布新的人事,聘任邵新军为公司总裁,并聘任多名副总裁。同时延安必康延安必康还对公司章程进行了修正,实施轮值总裁制。轮值总裁在公司副董事长或副总裁中选举产生,任期为半年,可连选连任。

人事换血的背后是延安必康的一直“麻烦”。

根据公开信息,延安必康成立于2002年,2015年借壳锂电池上市公司九九久登陆深交所。根据官网介绍是一家集原料药、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疫苗研发、健康产品、健康饮品生产和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公开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李宗松及控股的新沂必康持有45.43%延安必康股份,其中新沂必康为第一大股东,5.36亿股,持股比例34.96%。
2015年上市之后,延安必康市值一度突破500亿元,实控人长李宗松、谷晓嘉夫妇也曾因此身价暴涨至140亿元登上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

但另一方面,延安必康“问题不断”也备受外界瞩目。

2020年年初,证监会陕西监管局出具警示函,指延安必康在披露信息两度违规,被质疑蹭新冠疫情热点。

2020年2月,延安必康披露将尽快完成医护级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的改造但未披露尚不存在口罩生产业务、尚未取得相关生产资质等可能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随后,延安必康又披露其与图微安创“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称图微安创已经开发出属于全球首创“未来有望成为治疗肺纤维化领域的明星药物”,但未明确说明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未对相关药物研制的时间过程、后续研发、审批程序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未客观披露产品情况,且未进行风险提示。

除了信息披露问题,延安必康的财务问题同样饱受诟病。

据公开媒体信息,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中曾指出延安必康存在多项风险,诸如:盈利能力下降,利息支出和商誉减值影响利润;短期负债过高,流动性紧张,转让子公司股权失败;股权质押比例高,股东大量减持,对外担保高;在建工程规模大,投入资金多,建设时间长;财务造假,多项信息披露违规等。

2020年3月底,延安必康被证监会立案调查。10月,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测算2015年至2018年期间延安必康的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累计44.97亿元。为掩盖上述资金占用问题,延安必康虚假财务记账、伪造银行对账单,进而在年报中虚增货币资金。从2015年到2018年,虚增的货币资金数额,从数亿元到数十亿元不等,虚报货币资金累计36.63亿元立案调查后的一年间,延安必康市值缩水一度高达近400亿。

2021年,延安必康的“麻烦”仍然不停。5月由于民事诉讼,实控人李宗松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6月控股股东新沂必康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申请破产重整;延安必康自身则连收4封起诉状,涉两起重大诉讼案,其下属子公司股权也被冻结 。

还也收到深交所发出的2020年度年报问询函,多项财务内容再遭质疑。面对问询,延安必康两度延期才予以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延安必康新任总裁的履历。据公告显示,2021年7 月加入的邵新军,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高级咨询师的资格及高级经济师职称,

首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2013年7 月至2020年10月,任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河南分所所长。

延安必康似乎要在整顿公司财务下一番功夫。

04 中国医药:五年内四次换帅

不同于恒瑞的主心骨始终围绕着孙飘扬,作为医药领域三大央企之一,中国医药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2021年2月3日,中国医药一纸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高渝文由于工作调整原因,辞去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至此,这位上任不足两年的“通用系”老将正式退出舞台。

不过,这一重磅消息并未在市场中引起太大涟漪,毕竟,过去五年间,包括高渝文在内,中国医药已接连有四位董事长辞任,平均任职时间不过一年有余,其中,最短的任职时间不过半年。

2016年1月,时任董事长张本智因身体原因辞职,同年8月,新任董事长谭星辉上任,不料,仅仅一年之后,谭星辉便以工作调整为由请辞。两个月后,接棒谭星辉的姜鑫走马上任,却在半年后又以同样的理由请辞,此后,曾短暂代理董事长的高渝文,正式被推上了新任董事长一职。

作为“通用系”出身的一把手,高渝文拥有深厚的经济学背景,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医药担任董事,并试图在内部大力推行“并购重组-整合发展-滚动跃升”的全球性产业和资本循环模式。

高渝文曾表示,相较于国药和华润,中国医药最突出的核心能力就是国际化,公司将凭借多年积累的海外网络优势、国际商务经验和人才储备,布局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贸易三大业务。

反映到财务上,中国医药在陆续并购天方医药、托管通用医控,整体增速一度加速攀升,2014年收入增速一度飙升至20.43%,在其构想中,工业板块的盈利能力将远高于商业和贸易板块。

作为一家以保健品进出口业务起家的公司,中国医药旗下的医药工业板块,主要涵盖原料药、中药制剂、特色化药等,随着国家药品集采的实施与推行,中国医药的工业板块整体承压。

2020年,工业板块全年贡献营收39.37亿元,同比下降23.94%,工业板块毛利率为56.33%,同比下降8.19%。2021年H1,工业板块继续下滑,同比减少9.17%,贸易板块受海外疫情及国际形势影响,营收也同比骤降38.93%,拖累整体收入下滑2.89%,扣非净利润下降19.29%。

某种程度上,中国医药走马观花的高层变动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业务增长放缓的内核,不过,在中国医药一直尝试寻求突破,今年7月,中国医药宣布启用“通用系”老兵李亚东出任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曾历任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通用技术控股公司总经理助理、直属党委委员的李亚东,具备丰富的医疗、贸易经验。

结合中国医药当下的业务分布,医药商业占据半壁江山,医药工业及贸易板块下滑,李亚东的上任或许能为中国医药带来新的动力,在公司业务结构转型、市场终端开拓等层面带来新的看点。

05 万泰生物:首富钟睒睒急流勇退

如果说从保健品业务起家的中国医药,一把手的更迭折射的是业务转型的压力,那么,同样从保健品中走出来的万泰生物,宣布董事长钟睒睒的离任,呈现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9月19日,福布斯富豪榜数据显示,钟睒睒以626亿美元的身价,力压马化腾等一众互联网新贵,重回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位,然而,首富宝座现在似乎是个烫手山芋,就在财富即将再次登顶的前夕,钟睒睒却大手一挥,宣布从万泰生物董事长的任上退位,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在外界看来,向来低调的钟睒睒,这波操作像极了拼多多的黄峥,在长久地仰望星空之后,突然决定从电商三国杀的洪流中抽离出来,下场去研究食品科学,急流勇退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不过,即便习惯性地隐匿于江湖之中,作为中国的顶级富豪,左手“药茅”、右手“水茅”的钟睒睒,两大企业版图早已浮出水面:其一是涵盖农夫山泉、农夫果园、尖叫等品牌的饮料版图,其二是坐拥养生堂龟鳖丸、朵而胶囊等品牌的医药健康版图。

毫无疑问,在钟睒睒800亿的医药版图中,万泰生物堪称皇冠上的明珠。作为中国第一卖水人,钟睒睒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将最钟爱的两个品牌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比作“茶叶蛋”和“原子弹”。

不同于完全白手起家的农夫山泉,万泰生物是由钟睒睒收购而来。后者曾是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中外合资品牌,2001年,钟睒睒以1710万元收购其95%的股权,自此成为其控股股东。

很长一段时间,万泰生物在业内一直默默无闻,即便是在钟睒睒收购之后,其在销售及药物研发上也表现平平。转折发生在2018年,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研发的首个国产HPV疫苗正式获批。

此后,万泰生物在疫苗领域越走越远,不仅着手研发九价HPV疫苗,更在疫情冲击下顺势切入新冠疫苗。2020年4月,三次冲击A股的万泰生物,最终顶着首个国产HPV疫苗的光环上市。

至今,万泰生物的股价已经从上市初期的28亿,攀升至1329亿元。股权结构显示,钟睒睒通过直接持股和养生堂间接持股,合计持有万泰生物总股本的75%,算下来所持股票价值近千亿。

辞职后的钟睒睒,虽然不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经营,但实控人的身份并未动摇,目前,其所持的股份仍然处于锁定状态,作为大股东,钟睒睒为万泰生物选择的继任者,邱子欣其实也颇具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万泰生物的创始元老之一,邱子欣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曾先后任职于南京化工学院、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是典型的两栖人才,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

对于万泰生物的一把手交接,甚至有投资者认为,相较于没有医学相关背景的钟睒睒,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邱子欣上任,或许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不过,事实究竟如何,我们暂且拭目以待。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