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央视3年制作大型纪录片!拜耳、安进,制药巨头如何借“创新”打下江山?
发布时间: 2018-06-25     来源: 生物探索

 

随着人们对阿司匹林的依赖,掌控了专利的拜耳公司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在二十世纪跃升为德国最大制药公司。约翰内斯•斯塔什说:“与很多创新驱动的公司一样,保护创新成果很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自5月30日起,央视CCTV2财经频道历时3年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正式播出。据悉,此系列纪录片共分10集,每集45分钟,主创团队分赴美国、英国、德国等数十个国家,采访了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等几十位世界创新企业家以及众多投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表示,所谓创新,就是人们利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去创造新的产品,改进新的工业,最终达到改善人们生活、提高社会财富的目的。在接受CCTV4采访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说:“我觉得对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有厚重历史的国家,创新之路真的是很值得去探索,所有我鼓励所有人都心胸开阔一点,对勇于创新的人多一点容忍,多一点支持。” 

该系列纪录片共分10集,主题分别为:活力版图、科学基石、放飞好奇、大学使命、一次飞跃、政府之责、市场为王、资本之翼、一个人的力量以及未来。以下节选节目中部分与生物医药领域相关的内容:

在第二集“科学基石”主题中,节目介绍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199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菲利普•夏普说:“科学进步能够改变世界,它从实质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阿司匹林如何拯救拜耳?

在第五集“一次飞跃”主题中,节目介绍,德国西部城市伍珀塔尔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销量最高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的诞生地。阿司匹林作为医药史上的经典药物之一已应用百年,起初以镇痛消炎为主要功效,逐渐又被发现有抗血栓的作用。在整个二十世纪,它被称为影响人类的世纪之药。然而,这枚惠及了数以亿计患者的白色小药片其主要成分水杨酸却并不是新发明。早在公元前,古埃及人就在柳树叶里发现了这种物质的镇痛功能,但是却伴随着严重的损害消化系统的副作用。上千年来,它以不同的名称和形态出现在各个文明的记载中,疗效与副作用始终相生相伴。直到十九世纪末,它发生了质的变化。

费力克斯•霍夫曼是德国伍珀塔尔一家染料公司的化学家。1897年,为了帮助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减轻疼痛,他想到了水杨酸这种传统药方,但是父亲的胃却无法承受水杨酸的刺激。那么,能否在治疗关节炎的同时避免或减轻对胃的伤害呢?

 

拜耳医药保健首席科学家约翰内斯•斯塔什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费力克斯•霍夫曼那时有了一个创新的想法。这个想法的意义在于改变并优化了水杨酸的化学结构,然后就形成了乙酰水杨酸,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镇痛药和抗炎药,药效非常好,且没有水杨酸的副作用。” 

利用化学专业知识,费力克斯•霍夫曼成功改造水杨酸,这个新的突破缓解了父亲的病痛,也挽救了一家岌岌可危的公司。霍夫曼就职的拜耳公司此时正面临着染料长时间销售停滞。水杨酸的成功改造让拜耳公司看到了商机。他们迅速做了两件事:一是为化学品乙酰水杨酸取了个商标,名为阿司匹林;二是为其生产过程在德国、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注册了专利权。专利的申请意味着拜耳公司能够在一定期限内控制这种药物的生产和商业收益。

随着人们对阿司匹林的依赖,掌控了专利的拜耳公司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在二十世纪跃升为德国最大制药公司。约翰内斯•斯塔什说:“与很多创新驱动的公司一样,保护创新成果很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一个药物的专利造就了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而对于高成本、高投入、高风险的制药行业来说,每一个药物的诞生过程都是漫长而艰难的。创新始终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专利无处不在的世界,正是专利用法律的手段肯定了人脑创新的价值,为创新者提供着激励。美国专利商标局曾经的驻地,也是今天美国商务部的所在地的大门上篆刻着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一句话:“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安进“人工红细胞生成素”的市场之路

在第七集“市场为王”主题中,节目介绍了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安进公司。36年前,当这家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生物制药还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虽然伴随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让利用生物活体、生物基因来生产药物成为可能,但这项技术还大量停留在学术论文和专业期刊中,距离市场非常遥远。

在公司成立不久,CEO乔治•拉撕曼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公司科学家林福坤带领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在未来可能造福许多病患,甚至改变生物医药史的课题——红细胞生成素的人工合成。 

林福坤介绍,红细胞生成素是肾脏产生的,因此一旦患上慢性肾脏病,红细胞生成素合成药就变得很重要,否则就会导致贫血。安进公司科学家丹尼斯•费顿说:“肾功能衰竭的人极其需要这种药,他们身体无法分泌红血球生成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某种方法研制它,并用它治愈病患;所以,我们意识到这是很棒的商机。”

此后,林福坤团队开始了红细胞生成素的人工合成。如果研发成功,意味着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获得希望,也将是安进推向市场的第一款药物。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研发工作超出他们的想象。这种物质具有庞大的氨基酸序列,寻找和分离它的基因就像在汪洋大海的亿万鱼群里找出一条有特定“性格”的小鱼。寻找创新的突破点对于科学家来说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对企业家来说,意味着公司随时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

丹尼斯•费顿说:“当时在公司会议的一次研究成果阶段报告中,林福坤报告称他依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CEO乔治变得十分沮丧。他说,如果你没有任何进展,我们不能再在这个项目上投钱了。他给项目设定了最终时限。”

面临着项目将被砍掉的压力,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工作,甚至住进了实验室。而创新有时候不仅取决于付出多巨大的努力,还需要一些幸运之神的眷顾。在历史上,化学家凯库勒是在梦里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亚历山大•弗莱明因为忘记盖上一个皮氏培养皿发现了青霉素。

1983年10月,就在两个月的最终期限到来前不久,这种偶然性降临在了安进公司的实验室。在检查一个DNA片段图像时,林福坤小组有了意外的发现。林福坤说:“我们发现基因序列是在一个晚上,结果一出来大家都很兴奋。这表明我们发现了研究多年的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序列。”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道路依然漫长,充满风险。历经了将近10年的研发和临床试验,1989年6月,人工红细胞生成素终于获得FDA批准,正式上市销售。上市销售的第一天,收入达2000万美元。上市后的两年时间,收入超过5.8亿美元。这一药物的问世为安进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和回报,在市场中存活下来。而更为幸运的是,安进公司创始人乔治的晚年也是依靠这一药物缓解了病症。 

然而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像人工红细胞生成素一样幸运,在生物制药领域,大部分创新都没能走出实验室。安进公司高级副总裁大卫•里斯说:“如果要商业化,就必须做好准备。十天里的九天都要面对失败。这在我看来是个艰难的过程,风险很大,必须要有耐心,也要有足够的资源,并且必须要有一个杰出的团队,才能整合资源,最终推向市场。 ”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