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使多名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的创新偶联药物;最低剂量就让患者完全缓解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 | 一周盘点
发布时间: 2025-04-01     来源: 药明康德
 

本期看点


1. 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溶瘤病毒免疫疗法Olvimulogene nanivacirepvec在一项早期临床试验中使71%患者的肿瘤得到控制。
2. 在研病毒样颗粒偶联药物(VDC)bel-sar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中使多名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
3. iECURE公司公布了个通过基因编辑,在肝脏细胞的DNA中插入整个基因的婴儿的完整数据。

图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整理


Olvimulogene nanivacirepvec:公布1b/2期临床试验数据


Genelux公司和恒翼生物(Newsoara BioPharma)公布了其共同资助的溶瘤病毒免疫疗法Olvi-Vec用于治疗铂类复发或铂难治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1b/2期临床试验结果。Olvi-Vec是Genelux公司专有的溶瘤病毒疫苗,经过改良以提高其安全性、肿瘤选择性和治疗潜力。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Olvi-Vec具有在体外和体内感染并直接杀死多种肿瘤细胞的潜力。2021年9月,Genelux公司授予恒翼生物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Olvi-Vec的独家许可。


此次公布的结果表明,在初始剂量递增队列中,Olvi-Vec的疾病控制率(DCR)达71%(5/7),其中有两名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所有实现疾病控制的受试者均观察到所有靶病灶的缩小,其中1名患者的肿瘤缩小了约79%。低剂量组中有3名患者实现疾病稳定(SD),肿瘤缩小幅度在24%-29.2%之间。安全性方面,Olvi-Vec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Bel-sar(AU-011):公布1期临床试验数据


Aura Biosciences公司宣布,其在研病毒样颗粒偶联药物bel-sar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早期数据。Bel-sar由靶向肿瘤表面表达的糖蛋白的病毒样颗粒(VLP)与可由光激活的细胞毒性药物偶联生成。它被设计为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既能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又能激发强大且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该试验共纳入了15名患者,主要终点是评估bel-sar单独使用(n=5)和bel-sar结合光激活(n=10)局部给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次要终点是评估生物活性及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介导变化。所有单独接受bel-sar的患者(n=5)均为中危NMIBC,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临床完全缓解(CR)或肿瘤缩小。在接受bel-sar结合光激活治疗的5名中危疾病患者中,有4例表现出目标病灶的临床CR,在组织病理学评估中未检测到肿瘤细胞。在接受bel-sar结合光激活治疗的5名高危疾病患者中,有1例表现出临床CR,3例在膀胱镜检查中观察到肿瘤缩小。此外,在结合光激活治疗队列中,7名多发性肿瘤患者中有4名(57%)在至少一处非靶病灶中表现出临床CR,伴有CD8+和CD4+效应T细胞浸润。此外,bel-sa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仅在不到10%的患者中报告了1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


ECUR-506:公布1/2期临床试验中首例患儿的数据


iECURE公司公布了其正在进行的1/2期研究OTC-HOPE中的首例患儿的积极数据,该研究旨在评估基因编辑疗法ECUR-506治疗新生儿发病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缺乏症的效果。ECUR-506依赖于使用两种携带不同有效载荷但具有相同衣壳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一种携带ARCUS核酸酶,靶向已被充分研究的PCSK9基因位点进行基因编辑,另一种是供体载体,用于插入功能性OTC基因。在PCSK9位点的基因编辑为安全插入OTC基因提供了潜在路径,从而可能实现功能性基因的永久表达。此前的新闻稿表示,该患儿是首个通过基因编辑,在肝脏细胞的DNA中插入整个基因的婴儿,代表着体内基因编辑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公布的结果表明,这名婴儿接受ECUR-506治疗后总体耐受性良好,在单次给药最低剂量的ECUR-506治疗后12周获得完全临床缓解。该患儿停止使用氨清除药物,且每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增加至符合年龄标准的水平。缺乏OTC基因的患儿由于尿素生成受损,其血尿素氮(BUN)水平通常较低。观察到ECUR-506治疗后的平均BUN水平与治疗前的平均值相比明显更高,接近正常下限,表明该患儿的功能性OTC酶的活性可能增加。


NBTXR3(JNJ-1900):公布1期临床试验数据


Nanobiotix公司公布了其潜在“first-in-class”的新型放射增敏剂NBTXR3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该研究旨在评估NBTXR3作为二线或后线(2L+)疗法,用于适合再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BTXR3由功能化二氧化铪(HfO2)纳米颗粒组成,经由一次性瘤内注射给药并通过放射疗法激活。它的物理作用机制为:旨在通过放疗激活,诱导被注射肿瘤内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的抗癌记忆。得益于该物理作用机制,Nanobiotix公司认为NBTXR3可扩展到任何可以通过放疗治疗的实体肿瘤和任何联合治疗方案中,特别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2023年,Nanobiotix宣布与强生旗下杨森公司(现名为强生创新制药)达成全球共同开发和商业化NBTXR3的许可协议


此次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2名适合再次放疗且既往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BTXR3的安全性良好,并确认了注射的可行性。对生存数据的初步审查显示,患者的12个月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LPFS)为64%,12个月的总生存率(OS)为83%。截至目前,剂量递增部分已完成,扩展研究部分已有5/12名患者接受了注射。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