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氨基一周|又一跨国药企“退出”中国市场;DS8201第一次“被拒”
发布时间: 2024-08-06     来源: 氨基观察

"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新闻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

 

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对大健康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氨基一周"都将是您了解行业脉动的得力助手。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本周,"氨基一周"带来的产业动态分析要点包括:

 

  • 上海“扶持政策”的正反方之辩

     

  • 又一跨国药企“退出”中国市场

     

  • 产业资本不盲目投科学家了

     

  • DS8201第一次被拒

     

  • 细胞疗法进入新时代

     

  • 新冠之后最热疫苗预期走低

 

/ 01 /

上海“扶持政策”的正反方之辩

 

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上海打出了组合拳。

 

首先,上海发布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包含8个方面和37条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举措旨在通过全链条的创新、改革和赋能,来激发产业活力和推动产业发展。

 

紧接着,上海进一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资本市场支持,通过资金和服务保障,助力企业成长和创新。

 

上海对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支持速度之快,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显示出对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持否定意见的观点,部分意见认为对创新药械产业的总体支持力度尚显不足。例如,部分人士担忧尽管有政策支持,但最终支付环节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且补贴的力度和范围还相对有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观点,都是基于各自的立场和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全面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已经明确,这也是一个大趋势。

 

虽然在挽回产业预期层面,还需要时间,但重要的是保持信心,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政策的持续优化,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将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 02 /

又一跨国药企“退出”中国市场

 

在经过长时间的传言之后,协和麒麟“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

 

8月1日,协和麒麟宣布了重组其亚太地区业务的公告,其中明确指出协和麒麟(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的股份将被转让给维健医药。

 

这一举动不应被简单解读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不信任,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在中国市场,缺乏绝对产品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方面,受到集中采购和医保谈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竞争力不足的产品线销售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对外资企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一些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变得边缘化。

 

协和麒麟在中国的业务情况也大致如此,其5款药物的年收入从2021年的7.61亿元人民币下降到2023年的5.89亿美元。因此,在寻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背景下,协和麒麟做出了战略性的选择。

 

协和麒麟的这一决策,可能预示着更多中型跨国药企所面临的挑战。它的退出可能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系列变动的开始。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药企,因竞争压力而不得不重新评估并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策略。

 

/ 03 /

产业资本不盲目投科学家了

 

在投资者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偏好,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最近的一次行业大会上,君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洪坦指出了投资趋势的转变:

 

“过去,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团队,以及基于科学家知识和经验所开发的创新产品。但在当时,大家较少考虑这些创新产品是否真正符合产业的内在逻辑。现在我们意识到,许多项目虽然在科学上具有创新性,但它们是否能够被产业所接受,是否能够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投资决策需要形成一个科学与产业、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闭环。”

 

换言之,产业资本正变得更加审慎,不再仅仅因为科学家的名头而盲目投资。这种转变标志着投资界已经从2021年之前的较为粗放的投资模式——那个只要有海外博士头衔和一份PPT就能吸引资本的时代——走向成熟。

 

显然,那种模式下产生的泡沫,在临床价值的实现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内卷化和IPO政策的收紧,一些依赖于这种模式的药企开始面临挑战。

 

当然,这种审慎的投资态度并不是新现象,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已逐渐显现。这也是我们对于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最大的信心所在。

 

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而言,虽然难免会经历起伏,但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因为不管早期如何杂乱,市场总是在不断进化之中。随着投资者更加注重创新的实际应用和产业融合,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明朗,最终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04 /

DS8201第一次被拒

 

"大魔王"DS8201首次遭遇挫败。

 

近日,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的最终指南宣布,不推荐NHS采用DS8201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这是DS8201自问世6年以来,在肿瘤学领域首次被拒。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NICE认为其"成本效益"不足。在NICE看来,与其他药物相比,DS8201定价过高,但针对该患者群体的获益并未体现出与其价格相称的优势。

 

这一现象值得那些计划进入欧洲市场的企业关注。除英国外,欧盟也曾以获益有限、安全性不足为由,拒绝了阿尔茨海默症药物Leqembi。高昂定价下的数据表现,对患者和医疗系统而言,可能并非最优选。

 

简言之,在医疗支付压力较大的市场,对药物的数据要求可能更严苛。想要成功出海欧洲和英国,企业可能需要在临床数据上做得足够出色,或在价格上做出最大程度的让步。

 

上一篇:13家创新药公司获融资;CAR-T细胞疗法新锐.. 下一篇:百济神州1类新药再获批3项临床,针对肺癌和..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