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亚盛医药ASCO六年记忆:中国创新的蜕变影像
发布时间: 2023-06-13     来源: 医药魔方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Annual Meeting)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会议之一,为国际最前沿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其实,ASCO会议不仅仅是企业公布重要临床试验结果的渠道,更是展现创新实力的舞台。

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药研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在ASCO会议连续多年持续亮相,无疑是创新药企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领先地位的明证,同时也突显了其在肿瘤学领域持续投入研发的坚定决心和卓越实力。2023年6月,亚盛医药作为聚焦细胞凋亡通路的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连续第6年在ASCO唱响中国力量。

2023 ASCO彰显创新初心不变

在今年6月2日至6日于芝加哥举办的ASCO2023大会上,亚盛医药公布了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HQP1351)、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MDM2-p53抑制剂APG-115和FAK/ALK/ROS1抑制剂APG-2449的四项重要研究进展。

奥雷巴替尼是国内唯一批准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用于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年患者的治疗。2022年,奥雷巴替尼的累积销售额已超1.8亿元,首个商业化元年就有这样的业绩表现足以证明奥雷巴替尼的临床价值。然而,奥雷巴替尼的临床潜力并不止于此。

此次ASCO会议上,亚盛医药公布了奥雷巴替尼在TKI耐药的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的初步数据。结果显示,20例SDH缺陷型GIST患者在中位治疗时间为7.8(1.81~42.3)个月内,PR达到25%(5/20),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16周以上的1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临床获益率(CBR;CBR = CR+PR+SD > 16周)达93.8%(15/16),最长的治疗持续时间达42个月。

目前,尚无针对复发和晚期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奥雷巴替尼该项研究数据的披露,将是其在GIST领域探索的又一阶段性进展。奥雷巴替尼之外,进入注册性临床研究的APG-2575也公布了积极的临床数据。

APG-2575是一款新型、口服、高选择性的Bcl-2抑制剂,本届会议上公布了其作为单药和联合伊布替尼或利妥昔单抗治疗WM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和PK数据。截至2023年4月12日,共入组46例患者,包括APG-2575单药治疗BTKi耐药/不耐受患者(A组,n=14)、APG-2575联合伊布替尼给药治疗初治患者(B组,n=24)以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既往未接受过伊布替尼及其他BTKi治疗的复发/耐药患者(C组,n=8)。

结果显示,A组ORR(微小缓解及以上)达到50%,中位缓解时间(MTTR)为4.6(1-9)个月;B组ORR为100%,MTTR为1(1-5)个月,C组ORR为62.5% ,MTTR为4.4(1-10)个月。其中B组两例患者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其中位至VGPR时间为3.1(1.8-4.4)个月。未观察到CXCR4突变对疗效的负面影响。

APG-2449则是亚盛医药开发的一款新型FAK/ALK/ROS1抑制剂,可通过抑制FAK克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第二代ALK抑制剂的耐药。本届ASCO公布的数据显示,在TKI初治的NSCLC队列(n = 33; 31可评估疗效)中,ROS1阳性的初治患者、总体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0.6%(12/17)和88.2%(15/ 17);ALK阳性的初治患者ORR和DCR分别为78.6%(11/14)和100%(14/14)。在对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28例ALK阳性NSCLC 患者中,8例患者在RP2D剂量下接受APG-2449治疗时达到PR(7/27; 25.9%)。
而APG-115作为一款MDM2/p53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在既往接受过PD-1或PD-L1治疗疾病进展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也显示了初步临床活性。26例可疗效评估的患者中,2例获得CR,4例获得PR,经确认的ORR为23.1%。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临床治疗响应已经证实主要由APG-115与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引起,而非先前免疫治疗的延迟效应。

可以说,ASCO会议是亚盛医药较为重视的国际舞台。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博士以及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多次带领团队参会,分享亚盛创新产品的研究进展。事实上,每届ASCO会议确实也见证了亚盛医药多年来的创新历程。

 

ASCO见证亚盛医药创新征程

作为一家专注于原始创新、在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方面处于全球最前沿的公司之一,亚盛医药在国际学术大会上的频繁亮相已经成为常态。然而,ASCO会议却是其多个创新产品国际亮相的首选之地。

2018年以来,亚盛医药先后在ASCO会议公布了IAP拮抗剂APG-1387、Bcl-2/Bcl-xL抑制剂APG-1252、MDM2-p53抑制剂APG-115、FAK/ALK/ROS1多激酶抑制剂APG-2449、奥雷巴替尼等6款创新产品的24项研究报告,充分展现了亚盛医药的创新能力与临床开发实力。

亚盛医药创新药历年ASCO报告数量


2018年是亚盛医药在ASCO的首次亮相。作为最早进入Bcl-2抑制剂研发领域的企业代表,亚盛医药首次公布了其二代Bcl-2抑制剂APG-1252的临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APG-1252耐受性良好,无血液学毒性报道,且在有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获得部分缓解(PR)。

2018年,可以说是Bcl-2抑制剂商业化销售的发力之年。彼时的维奈克拉在首个完整商业化元年(2017年)突破了1亿美元之后,在2018年拉开了其高速增长的序幕,为Bcl-2赛道注入坚定信心。时至今日,维奈克拉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0亿美元,足见Bcl-2抑制剂的市场潜力。

然而,在连续3年(2019年-2021年)的高比例增长之后,维奈克拉却透露着增长态势放缓的趋势。2023年Q1,维奈克拉的这种趋势似乎并未改变,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速进一步减弱(17.5% vs 21.1%)。不过,这种现象并不能认为是Bcl-2抑制剂的市场需求开始减弱。相反,维奈克拉所面临的适应症拓展速度和血液毒性挑战,反倒是有可能直接阻挡其销售额进一步跃增的主要原因。因此,也预示着具有更好安全新的Bcl-2抑制剂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好的优势。

APG-1252在分子设计上,有效地实现了控制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常见的血小板毒性问题,同时又保持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有望在临床中呈现更好的治疗体验。当然,产品的迭代升级也是企业追求卓越的表现。在APG-1252临床研究期间,亚盛医药又开发了仅选择性靶向Bcl-2的第三代抑制剂APG-2575,其PK/PD特点决定了潜在的更好安全特性。同样,APG-2575的全球首次亮相也选择了ASCO会议,并获得口头报告资格,足见对其创新价值的认可度。

2019年,成立十周年的亚盛医药集团迎来了发展进程上的里程碑事件,成功实现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亚盛医药也在ASCO会议首次公布新产品MDM2-p53抑制剂APG-115的FIH临床结果,从此开启了在MDM2-p53领域的持续探索。

p53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初生的癌细胞。当检测到DNA损伤后,p53信号会导致细胞周期延迟,使细胞能够修复损伤,或者在DNA损伤已经太严重时直接诱导细胞凋亡。然而,p53也是人类癌症中突变最为频繁的基因,大约50%-60%的癌症患者都存在p53基因突变。庞大的患者群体,也表明其市场潜力的巨大。

遗憾的是,自2004年罗氏科学家首次公布MDM2-p53药物研究以来,p53领域仍未有产品获批上市。罗氏、诺华、勃林格殷格翰、安进、赛诺菲、默克等公司都在MDM2-p53药物的开发上频频受阻,甚至折戟沉沙,足见其研发难度。APG-115是亚盛医药所有管线产品在历届ASCO会议上公布研究数据最多的药物,也折射了亚盛医药在该领域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

2021年,亚盛医药再次迎来里程碑进展。不仅第三代抑制剂APG-2575首次亮相ASCO,奥雷巴替尼也迎来全球首次批准上市。作为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T315I突变CML治疗的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临床价值和市场潜力已经毋庸赘言。不过,奥雷巴替尼的目标却不至于此,针对TKI治疗耐药和/或不耐受CML患者、难治性CML、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等疾病的适应症拓展之路有望进一步拓展奥雷巴替尼的市场潜力。

2022年是亚盛医药新生力量崛起的年代,FAK/ALK/ROS1多激酶抑制剂APG-2449首次在国际会议上公布临床研究结果,也是奥雷巴替尼在ASCO会议上的第一次亮相。

同时,第三代靶向Bcl-2抑制剂APG-2575也在ASCO宣布了前期接受过重度治疗(免疫化疗、BTK抑制剂等治疗)且绝大多数患者均具有至少一种高危预后因素(17p缺失/TP53突变和/或其它)的中国45例R/R CLL/SL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结果显示,在43例可评估R/R CLL/SLL患者中的ORR达到67.4%,其中1例完全缓解(CR),28例部分缓解(PR)。更重要的是,还确定了600 mg为APG-2575单药在R/R CLL/SLL受试者中的II期推荐剂量(RP2D),预示着APG-2575进入了注册性临床试验的关键征程,也标志着亚盛医药有望迎来第二款商业化产品。

回顾亚盛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ASCO会议在其多个创新产品的生命征程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ASCO会议不仅见证了亚盛医药在创新药领域的不懈追求和持续探索,也记录了创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不断进化的过程。6年、24项研究,更加凸显了亚盛医药在肿瘤创新药领域的贡献。

当然,ASCO回忆不只是记录亚盛医药前进和蜕变的影像,更是整个中国创新药发展史上的光辉印记。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