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国控2022半年报:药品零售收入超152亿,门店10569家
发布时间: 2022-08-30     来源:

国药控股零售收入大增11.31%,门店总数达10569家!

整理 | Chris

8月29日,国药控股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

2022年上半年,国药控股营业收入人民币261,471.72百万元,同比增长4.96%。实现净利润人民币6,228.62百万元,同比增长3.32% ,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3,693.74百万元,同比增长3.1% 。公告显示,业绩的增长主要由于集团医药分销业务、医药零售业务及医疗器械业务收入提升所致。

各业务板块收入情况:

医药分销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96,523.94百万元,同比增长3.19% ,占集团总收入的72.69% ,其增长主要是由于零售药店分销规模增大,带量采购涉及品种的获取率上升。

医疗器械分部:收入为人民币53,684.24百万元,同比增加12.36% ,占集团总收入的19.86% ,其增长主要是由于集团医疗器械的业务扩展。

医药零售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5,274.10百万元,同比增加11.31% ,占集团总收入的5.65% ,其增长主要是由于零售药品市场增长与集团零售药店的网络扩展。

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4,858.72百万元,同比增加0.48% ,主要是由于化学试剂、医药制造业务收入上升。

01
服务创新转型,药品零售业务大涨

公告显示,疫情的持续反复对医院正常的诊疗服务和上游企业的生产运作产生巨大影响,药品分销业务在二季度的增速有所下降。

面对困难挑战,国药控股积极顺应行业转型趋势,大力推动医药流通服务的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促进资源协同和一体化转型,努力提升药品流通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

譬如,大力推动业务一体化转型和供应链资源协同,持续凭借已具备的全国性网络服务优势,加速融合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服务”建设,匹配县域医共体耗材药品配送需求,构建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和全新的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促进销售渠道进一步纵向延伸。

2022年上半年,医院的正常诊疗服务因为疫情而受到重大影响,零售渠道进而成为承接疫情防控期间药事服务的重要载体。面对医药零售跨界竞争加剧、供应链从医疗终端向零售终端的逐步转型,以及顾客对全周期健康管理的需求升级,国药控股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完善业务管治模式,着力加快资质获取和品种引进,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强化面向C端患者和消费者的综合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的药品零售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5,274.1百万元,同比增长11.31% 。

公告显示,国药控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照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蓝图,本集团进一步梳理完善相关领域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涉及零售、物流、数据治理等板块多个项目的架构开发、软件研发等工作全面展开。此外,国药控股正在加速挖掘跨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在城市惠民保和药企创新支付的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2022年上半年,新增的城市惠民保项目和药企创新支付的项目分别达到6个和8个,进一步拓展了同业务伙伴的合作范围及提升黏性。

02
零售门店10569家,批零一体优势明显

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药控股持续强化对于“双通道药房”和“医保定点药房”的资质获取,增加双通道药房、院边店、医保统筹药房等服务优势明显的业态比重,进一步提升新环境下面向C端客户的综合药事服务能力。

截止2022年6月底,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达到10,569家,较2021年底增加310家。其中,国大药房9,137家,较2021年底新增339家;专业药房1,432家,较2021年底减少29家。其中,双通道门店数量共计676家,较2021年年底新增273家,店铺数量和同店销售均快速增长,为集团零售业务在疫情严峻的上半年内依然实现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国内医药商业龙头企业,国药控股正不断通过“一体化转型”提升“批零一体”的协同优势。疫情期间,国药控股在上海地区率先打造形成“互联网医院问诊+物流干线运输+零售药房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药驿站”配送网络,不仅成功解决了老百姓在特殊时期内足不出户的用药保障问题,更进一步统筹强化了本集团“批零网络”在辐射区域内的配送服务能力。据公告,在上海地区开展2个月左右时间,成功对接超过40家互联网医院和8个行政区的业务,承接互联网医院订单数超30万,线上线下的协同能力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针对药品零售板块,国药控股将抓住疫情引致患者购药习惯的转变,进一步强化门店的药事服务优势,优化全病程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线下门店导流、引流的能力。逐步完善门店的网络布局、统筹各类服务与渠道资源,专注打造专业药学服务体系,承接从医院、医保、药企、分销带来的C端患者的服务需求。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