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他28岁弃师从商,从0开始做医药代表,如今坐拥290亿
发布时间: 2022-08-16     来源: 药智网

近日,“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收录全球各地共3207位富豪,分布银行、制造业、医药等领域。

其中,李义海家族凭借290亿财富成为榜上第756名,国内医药类富豪第14名。他创立的济民可信更是蝉联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

28岁弃师从商,只身一人独闯京城,从医药代表从0开始,到打造现代化中医药企业成江西首富,坐拥290亿,李义海如何做到?

辞公职下海

李义海,出生于1963年,江西人。

在医药界,同年出生的,还有贝达药业的丁列明。

不过,同年出生的两个人,在高考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八十年代前后,高考后的李义海选择了本地的师范大学就读,而丁列明一开始就朝着医学的方向,考取了传染病学硕士。

相同的是,李义海和丁列明一样,毕业之后同样选择了留校任教。

更为巧合的是,之后并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十年后皆选择了在医药领域创业。

1991年,受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影响,李义海留校任教5年后,选择辞掉铁饭碗。

彼时,仅28岁的李义海,只身来到了北京,做起了一名普通的医药代表。

虽然有着从事教育行业的背景,但做起医药代表的李义海却能游刃有余,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和胆识,很快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两年后,李义海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1996年带领团队更是达到了2000万,完成了个人原始创业资金积累。

1999年,李义海“挥师南下”回到江西,有了想要开办自己药厂的想法。

当时,他投资700多万,成功并购了已有27年历史的宜春秀江制药厂,更名为江西济民可信药业,一举拿下22个自主产品,拥有了自己的企业。

之后,李义海带领济民可信开始“疯狂”并购历程:将江西东方制药厂、江西力可生制药公司、铜鼓中药厂等均纳入集团中,还加入了金水宝制药、无锡山禾药业、南京恒生制药等等。

随着“拳头产品”发酵虫草制剂金水宝、喉科用药黄氏响声丸等相继被拿下,济民可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销售额冲击上十亿。

到2014年,李义海已稳坐江西首富的位置,随后霸榜3年。

“找好药、制好药、研好药”

通过并购的方式,李义海遍寻“金种子产品”,丰富济民可信的管线。

他的下一步,是制出好的药品。

在拿到产品后,李义海坚持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优化,对金种子产品进行工艺改进、技术提升,制真正的好药。

看着日益壮大的产品线,李义海开始思考如何“双腿走路”,研发自主创新产品。

选择哪个领域?李义海开始了市场调查。

辗转调研下,李义海盯准了我国现有患者数较多、构成居民死亡因素较大领域:肾病、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疼痛五大类别。


济民可信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济民可信官网

方向制定后,李义海“砸重金”先后在上海、南京、美国新泽西建立了一体化的国际化医药研发体系,设立了江西、江苏、浙江、吉林等省的10家制药基地。

同时,李义海引进了顶尖的研发团队:创新技术药物研究院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研发团队,拥有研发及管理人员近200人,其中硕博士学历人才占比超过50%。

在医药强企这条路上,李义海左手制好药,右手研发好药,一路披荆斩棘,带领济民可信走在现代化的路上。

“无为而治”

在李义海看来,济民可信已经初具规模,如何继续带领企业基业常青?

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李义海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了答案。

李义海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催生了无数企业,有的名噪一时而半路夭折,有的顺势而动不断创新,成就了伟业。

同样的时代下,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李义海看来,在2500多年前,中国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其本质就是顺应自然。

“以‘无为’而‘有为’,它的根本是在‘治’,‘无为’只是一种手段,以无为达到更好的‘治’,其实就是顺应自然的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作为。”

李义海认为,在企业没有形成规模之前,管理者事必躬亲,照顾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企业初具规模后,管理者需要适度放权、抓大放小,让企业在健全的管理体系中运转,从“人治”到“法治”等等。

未来将会如何?期待李义海与济民可信的答案。

参考来源:
1.江西日报新媒体部:一起看看他们的发家史
2.时间财经济:济民可信否认董事长李义海失联:身家290亿,曾蝉联江西首富
3.济民可信官微:新华社刊发长文 解读济民可信发展的初心与坚守
4.济民可信官微:【董事长思想】无为而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