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创新、速度、本土化人才,GSK的“中国策”
发布时间: 2021-11-12     来源: 健识局

11月8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在第四届进博会上表示:“进博会是推进创新、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共创共享‘双循环’格局市场机遇的重要窗口”。她期望公司可以通过进博会这一交流平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积极开展合作,让创新成果更及时地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及大众。

回首两年前,齐欣肩负重任,带领GSK中国深耕特药、呼吸、疫苗、HIV和核心处方药等核心业务领域,实现了加速度发展。

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在GSK全球商业版图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近两年,面对新冠疫情、医保谈判、药品集采等层出不穷的变化,和行业里的其他公司一样,GSK也共同经历着中国医药市场最重要的变革期。GSK中国增速令人印象深刻。

IQVIA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六个月,GSK中国市场的增速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现如今,公司的业务发展正处在创新产品驱动的加速阶段,本次进博会上,GSK又带来了一系列新产品。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GSK设立了800平米大型展台,汇聚呼吸、疫苗、特药、核心处方药、HIV 和消费保健品六大板块,全方位地呈现GSK从预防到治疗的创新产品与研发实力。

本次GSK进博会的“首展”产品是今年6月在中国上市的艾滋病新药多伟托®。这是中国首个完整的、每日一次、单一片剂的抗逆转录病毒双药治疗方案。相比于传统的三联治疗方案,多伟托®能减少HIV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达到经科学验证的病毒学抑制疗效。

另外,全球首个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三联吸入制剂、一天只需吸一次的全再乐®、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癫痫药物、今年新获批双相情感障碍适应症的利必通®,以及即将在华上市的全球首个靶向人白介素-5生物制剂新可来,均为GSK在本届进博会上推出的重磅产品。

创新是GSK的核心竞争力,进博会为其创新能力和优秀产品提供了最好的展示舞台。

欣安立适®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2019年亮相进博会之后,2020年6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仅一年时间,GSK已将欣安立适®成功推至全国近250个城市,覆盖超过3800个疫苗接种点。

这款疫苗用于预防50岁及以上成人患带状疱疹,是GSK全球增长最快的创新产品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的老年患者约156万人,由此可见该市场具备极大的开拓空间,因此欣安立适®被GSK寄予厚望。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消费市场,对于创新药物和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空间。因此,一直是GSK最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且GSK目前在全球共有14个肿瘤在研药物。齐欣表示:“我们已成立中国肿瘤业务战略规划项目组,同时还正在开展B细胞成熟抗原多发性骨髓瘤试验,加速肿瘤研发管线的进展。”

健识局获悉,GSK已在中国特设“未来产品小组”,致力于把全球产品的最新适应症开发引进中国,保障GSK在中国市场的稳健发展。

齐欣表示:“我们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刻了解患者需求,从带状疱疹疫苗,到治疗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再到开创艾滋病的‘简化疗法’,GSK带来的都是填补市场空白的创新药。”

本土化人才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把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快速推动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仅仅是GSK中国战略的第一步。只有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才能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为此,GSK中国做了“两手准备”,并提出“创新、速度和本土化人才”三重战略。

2020年上半年,GSK中国对管理团队和组织架构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整合。这些调整背后凝结的是GSK中国对商业化策略的重新思考。

齐欣是改革开放后在外资药企工作的“先行者”,其深知本土化人才对于跨国药企在华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医药产业进入快速迭代的阶段,人才将会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RDPAC 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战略价值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和本土药企将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全方位展开竞争,但创新医药产业的人才短缺现象却十分严重。以临床医学部门为例,目前行业的人才需求大约为1600名, 但市场上可实现的人才供给仅有约1000名。

根据齐欣对GSK未来人才发展的规划,公司现有五大业务板块都从本土培养骨干人才,或从亚太区调任华人管理者。这一策略可以让总部团队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持GSK在中国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成熟产品的发展,齐欣认为:“中国市场的健康需求是多元化的,经典的成熟产品不会因为有了仿制竞争者,就完全丧失市场。GSK积极参与集采、国谈等方式扩大产品的覆盖面,最大程度地令患者受益。”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