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医药界反思:两个误解、一个误判
发布时间: 2021-08-30     来源: 医药云端工作室

近期,医药行业一片哀嚎。除了带量采购导致仿制药企业业绩下滑之外,创新药明明好好的,政策、资本无不在鼓励和助推,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波折。

造成今天这个局面,问题错综复杂,但大道至简,从医药界自身角度反思,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这几年来在业界有两个深深的误解,以及一个误判。

两大误解,也许有人是真的不懂,或许也有揣着明白装糊涂:

1、2015年开始搞一致性评价,很多人普遍认为仿制药过评后能提价。这是哪跟哪呢?有政策依据吗?

2、2017年创新药加速审评注册,2018年4+7集采之后,很多人想当然认为集采腾出的空间是给创新药的。这是对“腾笼换鸟”最可悲的误解。

这两大误解,直接影响了相关药企的决策、运作,甚至估值。

此外,还存在对三明模式的误判。

一些药企对三明模式的情绪压倒了正常判断,也直接造成了对今天的误判。还记得当时多少人在质疑三明模式不可持续,是孤岛效应无法推广,但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行业治理措施,无不是三明模式的体现吗?

现在无非是仿制药过评提价、创新药获得腾出空间一厢情愿的美梦落空而已。而三明模式正以不可置疑的力度和速度覆盖行业。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