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AI医疗影像赛道下半场:推想赴港IPO,数坤融资7亿,依图医疗被出售...
发布时间: 2021-08-23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COVID-19的暴发尽管导致了大多数市场的下滑,但各种医疗相关市场却反其道而行,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医学影像。

8月9日,推想医疗启动赴港上市流程的消息,再度掀起了AI医疗影像赛道的新浪潮——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推想医疗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知情人士透漏,目前可能已集资约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

8月16日,来自数坤科技的消息显示,今年7月末,其已完成新一轮7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全球知名资本高盛资管、春华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远毅资本等。

与此同时,有人欢喜有人愁。依图医疗正面临生死劫,上市遇挫后,不得不通过裁员“断臂求生”。8月11日,依图科技下的医疗业务板块依图医疗已确认并入深睿医疗,上演中国AI+医疗影像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事件。

短短半年,AI医疗影像赛道风起云涌。 

如何看待推想、数坤的成功?

作为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推想医疗从2016年成立至今的短短时间内就已完成了7轮融资,最新一次是今年7月。

7月23日,推想医疗完成9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ZPF中关村并购母基金、高盛、建信信托等机构。

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多个顶级国家队对其进行了联合投资,体现了政府资源对推想医疗的认可和加持,这也着AI医疗赛道转入下半场之际,推想医疗拥有更多砝码。

在过去,推想医疗在胸肺领域的强势表现,形成了智慧肺部影像识别的抢眼形象。近日,其脑卒中AI产品“InferRead CT Stroke. AI”通过美国FDA认证,证实了推想在其他领域不容小觑的力量。

同样,数坤科技的本轮融资距去年近10亿元融资仅过去半年时间。

头部资本的加持,不仅验证了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巨大前景,也确立了数坤科技的优势。

目前数坤产品已开始覆盖影像入口,并朝着融合诊断、治疗等流程的方向进发,将过去的AI影像数据处理能力升级为包含影像、文本的AI多模态医学数据处理平台级能力。本轮融资正是为了加速新能力的拓展。

总体来说,两家表现不俗,主要得益于技术能力和商业落地能力。医学影像AI产品的逐步落地标志着医学影像AI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对比惨烈,依图医疗被收购

而以往口碑不错的依图科技在近期暂停上市之后,医疗板块面临被收购的消息难免让人唏嘘。

据媒体报道,依图科技预计要整体裁员超70%。在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分别实现营收约10万元、560万元和563万元,占整体营收比例均不足2%。因此,依图医疗出售给昔日竞争对手深睿医疗。

业内人士分析,产品落地盈利难、错失先发优势等原因导致了依图医疗的最终困局。

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依图科技的技术研发人员曾无奈表示,他们的技术虽然很厉害,医院医生都叫好,但最后到采购环节时总会出现问题。

2020年11月,依图科技率先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试图冲击中国“AI第一股”,但最终折戟而归。依图医疗是最早进行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的厂商之一,但因为临床实验设计问题,错过了第一批拿三类证的时间窗口。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已共有15款产品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三类证。


共有15款产品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三类证,《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发展报告》,亿欧智库

依图医疗面临的问题也是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瓶颈问题,比如数据丰富度不够、产品落地困难、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AI产品商业落地的主要场景为三级医院,基层医院市场空间大,但落地仍需很长时间。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分销的监管,未来,AI医学影像企业只有进行广泛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才能向药监局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最后完成产品商业化。

另外,虽然国内已经有一些AI产品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但还需要明晰付费主题,制定包括政府、企业、医院和患者在内各方都能接受的定价系统。

当然,依图医疗并入深睿医疗也为行业开启了新的想象空间。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拓宽产品管线,深睿并购更多意在跑马圈地,集中抢占市场。AI医疗公司是否能真正通过并购实现业务互补,值得持续关注。 

AI医疗赛道的下半场,成熟参与者的游戏

在2020年过后,AI医疗影像赛道进入下半场,逐渐发展成为成熟参与者的游戏。在人工智能2.0时代,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商业路径的逐渐清晰,医疗AI赛道头部企业和领跑者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据沙利文咨询数据显示,从资本动向看,AI医学影像领域已开始了一定程度的优胜劣汰,更加密集的资本投入集中在头部企业。总体来看,从2015到2020年,AI医疗影像融资数量分别为5、15、30、30、14和13起。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头豹研究院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TOP10企业除了推想和数坤,还包括:鹰瞳Airdoc、科亚医疗、联影智能、平安智慧医疗、强联智创、睿心医疗、深睿医疗、医准智能。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TOP10企业:《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发展报告》,亿欧智库

目前这些头部企业已经逐渐走到一级市场后期,准备进入二级市场的阶段。

深睿医疗产品覆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科、女性和儿童关爱等领域。2019-2021年,完成了C轮、C+轮、C3轮融资,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科亚医疗产品覆盖多个身体部位,包括心血管、头颈、肺部、宫颈等。科亚医疗凭借“深脉分数DVFFR”产品率先完成19项临床试验,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NMPA三类证书的企业。目前该产品已进入我国五个省份(河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的定价项目目录。2020年12月,科亚医疗完成D轮3亿+融资,并在2021年也递交了招股书。

睿心医疗主攻心血管领域,3年时间,在腾讯、经纬中国等头部投资机构数亿资本(2021年1月B轮融资)支持下,业已成为该赛道领跑者。其拳头产品睿心分数已被20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鹰瞳Airdoc公司致力于提供AI视网膜识别早期诊断服务,产品包括SaMD、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及硬件设备。自2015年成立至今,进行七轮融资,目前完成D轮融资。2021年 6月,Airdoc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强联智创是国内唯一专注于脑卒中领域的AI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完成四轮融资。2021年2月底,强联智创开始在线的商业化落地推广试点,在新冠暴发期实现高速增长。截至3月,覆盖216家医院、352名医生。

医准智能提供覆盖胸部、乳腺、四肢、心脏等多部位、多设备、多场景系统性解决方案。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市场营销网络布局,已为7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2021上半年,医准智能完成B+轮和C轮融资。

联影智能也是产品覆盖身体多个部位、多个病种的AI解决方案平台。其多款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准入证,尤其是CT骨折智能分析产品,目前已应用于近300家医院。
平安智慧医疗产品涉及骨科、胸部、头部、甲状腺等多部位。目前在研模型近200个,落地150个,分布于600多家机构。

目前看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头部企业产品丰富。肺部、心血管等产品在医院端商业化情况较好,尤其是以数坤科技为代表的心血管产品,已带来不错的营收成绩,未来由于心血管市场规模增速将提升,其发展空间也会十分广阔。但无论哪种产品,真正落地基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而推想医疗上市只是步入成熟赛道的开始,未来哪些头部企业会在赛道下半场保持冲劲,还是要看真正的市场认可度,我们拭目以待。

备注:部分内容来自亿欧智库《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发展报告》、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研究报告》等资料。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