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本《答疑》列出的问题,主要由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在成都、长春、济南、长沙、广州召开的实施新版GMP专项技术交流会上搜集,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也提供了部分问题。所有问题的解答先后由国内知名GMP专家邓海根、锺光德、姜国明、丁德海、郑晓、葛均友等集体参与讨论确定,由邓海根老师统稿后经参与讨论的专家审定,并由锺光德校订、整理。本解答内容,仅可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一个参考,不作为实施10版GMP的依据或判定原则;若有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解释不一致之处,均应以法定机关的解释为准。任何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并基于科学,正确把握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切忌生搬硬套或脱离GMP规范原意。由于版权问题、篇幅及时间等因素,答疑在可能条件下引用了美国注射剂协会的一些要求,也一并供参考。
2、阅读范例:
对所提问题,尽量在规范原文中注明来源以便引导,但标注的条款编号在内容上不一定具备直接准确的对应性,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注意。其拼音缩写的含义如下:
A、 TZ-312(十三):表示“通则第312条第十三款;
B、 FL1-71(二):表示“附录1第七十七条第二款”;
C、 QT ,其他。不能获得GMP规范对应条款但属于GMP相关范畴的具体问题归入此类。
3、本《答疑》将分次在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网站(www.cpape.oyg.com)和中国西部医药信息网(http://www.rrrry.com/)同时登出。现先登出《无菌药品》部分,包括《通则》《附录》等;《非无菌药品》部分将在随后登出。凡有援引者,务请注明出处并同时登出本《说明》。
4、联系邮箱:cwmi2012@163.com,请注明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邮箱)。
5、特别声明:本解答发布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热情支持与鼓励,同时也有读者对一些问题建议做更具体细致的解答,为此,我们特请邓海根老师对所有问题作了校审、完善,并及时进行更新。
无菌药品部分
(二)附录(FL)
201. 新版GMP附录一中洁净级别划分,对于大容量注射剂风险低的可以在C级区灌装,如何理解“低风险”?(FL1-13)
答:没有确切的定义,原则上说,装量较小,灌装口较小,有抑菌或抗生素类产品就属于这种低风险的类型。
202. 对于空气净化系统,如果HVAC因故障停机,必须证明其符合洁净要求后才能继续生产。(FL1)此要求仅针对B+A,还是B+A和C+A都适用,或适用于所有级别?
答:原则上是这样,在实际掌握上,要考虑风险情况,如停机时间及所生产品种的类型,就非最终灭菌的产品,还要看产品是否可流通蒸汽灭菌或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不管哪种情况,都应测试,证明达到规定要求后再恢复生产。在故障期间生产的产品,应与正常条件生产的产品分开,经风险评估后再作处理。
1)那么如因突然停电而非HVAC故障停机,是否属于此范畴?
答:是的。故障往往是突然的,不会是计划的。如是计划中的电路切换,则应避免在切换期间生产产品。
2)如果所有停机均需要证明合格后再生产,那验证自净时间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首先要明确自净时间的概念,它是指0.5µm悬浮粒子下降2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例如,当换气次数为20次/时,从1万级到100级大概需要21分钟;当换气次数为30次/时,只需要9分钟。在单向流条件下,几乎瞬间能恢复洁净度,因此,单向流是不能随意忽视甚至取消的。在单向流保护区,换气次数约达650次/时,由于动静态均为100级,如不考虑调试,每更换一个体积所需时间约为5秒钟。ISPE的HVAC指南-2009,P257页。ISPE的指南还提到,自净时间比换气次数更能体现系统的净化能力。在实际产品生产或试车过程中,积累一些数据,有益于对风险作出适当的判断。
203. 请介绍粉针剂车间消毒液残留的检测频率及方法。(FL1)
答:这与产品特性、生产的负荷(只是一班,或三班四运转?)、品种的更换以及工艺除尘的能力、清场及清洁的方法相关。GMP并不作具体的规定,企业应以防止交叉污染为目标,自行确定。技术性参考资料:PDA TR 29-1998《清洁验证》。
204. 关于大输液可见异物的问题,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怎样做风险评估并控制风险?(FL1)
答:这要看你的工艺情况,无非是将可能导致可见异物的各种因素列出,然后根据你的生产经验,将出现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性(如不符合药典标准)等排列、分级,最后计算风险排列指数,找出主要矛盾,落实相应措施。可参考PDA TR54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及生物制品中的应用。可见异物的影响因素如胶塞、玻瓶质量、清洗机功效、产品处方等,有些复方产品在灭菌后会出现异物,这还要查研发的资料,这样一个复杂的专题是不能在此用几行字回答的。
应当指出,不少人往往希望找到一块母板,按母板模仿处理,这不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消除这一误解。正如外国专家来华多次强调的那样,RM does NOT provide the solution but the way to reach the correct solution风险管理并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为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案给出方向及思路,换言之,质量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及知识管理。
205. 大容量注射剂灭菌柜“超大”如何界定?(FL1)
答:没有具体的规定。然而,从管理程序上说,作为无菌药品关键设备的灭菌柜,企业必须提出URS,而制造商应按URS的要求来加工,然后还有FAT(Factory Acceptance Testing)的工厂测试。企业存在对设备了解不深、技术基础差、除了产量提不出具体技术要求、灭菌柜大了,相应介质供应条件不配套等造成了URS、确认方案及验证方案草案均由制造商代办,FAT也无法实施等局面,再加仿制国外设备时,对设计的内涵了解不深等,均会带来质量的风险。这些问题,国家局、企业、制造商已注意到了,正在逐步扭转。
206. 最终灭菌大输液产品,C级中A级灌装环境是否需要在线检测尘埃粒子?(FL1)
答:法规并无此要求。微粒的在线连续检测是针对非最终灭菌产品而言的。大容量注射剂属最终灭菌产品,不属这一范围。
207. 非无菌药品变成无菌药品,由此增加原料的灭菌:(FL1)
1)报补充申请?时限(GMP认证)不够
答:此题不属GMP的范围。
2)BFS设备,国外连续灌装5-7天,国内允许这样做吗?
答:GMP没有技术性规定,企业如果要这样做,需要用数据来证明它的合理性。
208. 安瓿瓶检漏现流行高压电弧检漏,而色水检漏存在风险,但电弧检漏同样存在漏检的风险,生产不同产品时,这两种方式如何选择?(FL1)
答: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当药液是完全的澄清液时,我国现行药典规定的目检也不是以零风险作为限度标准;当稍带颜色时,检出率会低一些;当药液颜色较深时,尽管灯检的照明调节到4000 lux,用色水检漏就很困难了。此时,可取数百支注射用水作为替代品,进行目检,达到药典规定的限度标准,再用高压电弧法测试,达到不低于药典要求的检出水平,那么,就可用电弧法替代药典方法进行测试;当药液是混悬剂时,也可采用类似方式处理。
209. 非最终灭菌的中药产品灌封工序的充氮保护管路是否需要每批灭菌?(FL1)
答:气体过滤器及此后的软管应灭菌,但处于除菌过滤前端的管路,不需要灭菌/消毒;当连续生产时,如有适当的措施能防止污染,不一定需要每批将充氮保护除菌过滤器灭菌。
210. 粉针剂物料的转运模式有哪几种?(FL1-13)
答:密闭容器,进入无菌生产区前要消毒。消毒方式可用传统的紫外+擦拭法,更好的方法是采用双扉VHP灭菌形式,但要特别注意粉针剂原料桶本身的密封性问题,防止灭菌过程中造成产品的氧化。
211. 大输液灌装区为C+A级,动态监测悬浮粒子与微生物时,几乎很难有合格的情况,请问C+A级区域的环境监测到底如何制订其动态监测标准?(FL1-13)
答:大容量注射剂为最终灭菌产品,单向流是局部保护,降低生物负荷及微粒污染的概念,并不是保证“无菌状态”的硬件要求,换言之,无菌药品附录B+A的要求并不适用于可最终灭菌的大容量注射剂。
212. 输液A级层流下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需动态实时监控?(FL1-13)
答:大容量注射剂为最终灭菌产品,风险与无菌生产的品种有很大区别,悬浮粒子不需连续监控;浮游菌、沉降菌则需定期监控。
213. 灭菌冷却过程中为了维持瓶内外压力平衡,需补充压缩空气,请问此使用点的压缩空气是否需要除菌过滤?(FL1-75)
答:为了避免已灭菌产品被再次污染,补充的压缩空气应经除菌过滤。
214. 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柜PT100控制探头,由于不方便放置于安瓿瓶中,故在热穿透试验中,某区域会不定时出现在灭菌开始后1-2分钟才升至灭菌温度点,而在降温过程中该点延时不超1分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否将灭菌时间适当延长?(FL1)
答:你所提的问题并没有说明灭菌的方式,是过热水灭菌还是蒸汽灭菌,也没有说明具体品种和规格,因此,只能作一些原则性的说明。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灭菌,你所提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升温阶段,腔室温度肯定会高于装载中的温度,而在冷却阶段,则正好相反。在蒸汽灭菌中将装载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称作“平衡时间”,通常在15-30秒之间;过热水灭菌时,这个时间差会更大。灭菌时间如何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产品。说得原则一点,装载的低温点要保证无菌,高温点的Fo要保证在产品有效期内各项指标符合法定标准(特别要注意有毒降解产物是否超标)。在此先决条件下,灭菌时间可适当延长。
参考资料:PDA TR No 1湿热灭菌的验证:灭菌程序的设计,开发,确认和日常监控2007年增补,第一卷 N0.S-1 及TR No 4801. 湿热灭菌系统:设计,试车,运行,确认和维护。
215. 灭菌柜升温过程中若有一个温度探头损坏,不能全部探头都达到灭菌温度,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FL1-71(一)
答:我国规范附录1:无菌药品 第十二章 第七十一条(一)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当分别设置;….从法规的高度指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原则。当出现某个温度探头损坏时,一种办法是人工屏蔽,将其从控制程序中排除,在灭菌结束后,仍可根据记录及其它参数的信息确定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另一种方式是程序设计中自动删除。
216. 非最终灭菌B+A区域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器具的灭菌是否必须使用纯蒸汽灭菌柜?(FL1)
答:是的,如灌装泵、软管、灌装针等就采用纯蒸汽灭菌,因为工艺蒸汽中有添加物,不可能在明知有添加物的情况下,让产品经受交叉的污染的风险。然而,目前国内有些灌装设备不能灭菌,例如一些可流通蒸汽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那么就只能采用适当方式的消毒了,但最终产品应达到所要求的无菌保证水平(见无菌药品附录一 第四十七条)。
217. 灭菌柜验证时,是否每个灭菌柜条件的空载,最小装载和满载、半载均需要做至少三批验证?每年再验证时是否也需要如此?(FL1)
答:让我们来考虑一个问题,空载热分布的实际意义和适用场合。空载热分布主要适用于蒸汽灭菌,因为蒸汽灭菌时,灭菌柜中有空气,而蒸汽本身也含有~3.5%的不凝性气体(空气),它们是造成冷点的关键因素。如是水浴(低压过热水淋)灭菌,空载与装载情况完全不同,装载方式的影响很大,空载试验并无多大意义,它实际上已被热穿透试验所涵盖,可以不做,或只做一次,了解大体情况而已。
并列安装、型号、规格完全相同的灭菌柜如有三台,介质供应有足够的能力、稳定,也不需要遵循所谓每年每台至少三批的“规则”,可采用最小装载和满载及灭菌运行适当组合的方式处理,以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达到设备运行受控的目的,当然,这些均应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
218. 无菌制剂按照2010版GMP无菌附录的要求对在线的尘埃粒子与微生物监测是否仅需考虑A、B级的风险控制点,C、D级非核心区域,是否可不予考虑?(FL1)
答:无菌药品附录没有在线微生物监测的要求;在线的尘埃粒子监测也只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和检查员的期望,在法规条款中没有明确规定。在线的尘埃粒子监测只局限于A级,基本不考虑B级,C、D级非核心区域不需要考虑。
219. 无菌原料传入→C→B级,传递窗带臭氧与风淋,是否达到要求?(FLI-46)
答:传输的关键是解决物料表面的微生物及可能的微粒问题,以微生物为主要目标。常见的方法:紫外+消毒剂擦拭,这是我国很多年的实践,不应持简单的否定态度。带臭氧与风淋的传递窗并不多见,因为风淋对微粒污染的控制有些作用,作用不太大,更解决不了容器表面的微生物问题,而臭氧由于浓度、湿度条件难控制,也不常采用,因为实际效果不佳。如采用传递窗带臭氧与风淋的方法,不是不允许,而是要用数据证明它的合理性。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合理使用资源,采用了复杂的设备,效果不好,就不值得采用了。
220. 非最终灭菌产品采用冗余方式进行除菌过滤,采取的方式是C +A级区,还是B +A级区?(FL1-75)
答:二级过滤均在B+A比较好。第一级的接收罐在B级,要有呼吸过滤器及SIP的手段(如容器小,也可不用在线灭菌手段),C级区的药液罐不要求无菌;第二级是在B+A灌装区再加一个除菌过滤器。
221. 非最终灭菌产品,B级区域内的物品(如灭菌柜物品转移)采用哪种方式转运到A级区域?(FL1-71)
答:基本是二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灭菌柜(要有适当的包装及容器,还可用不锈钢容器),见规范附录一第71条。另一种是双层/单层呼吸袋的方式,再加外包消毒法。要根据工艺情况来定,GMP对技术手段,没有呆板的规定.
222. 不同洁净区域内的洗手池、清洗槽、洗衣机、灭菌柜排放管路是否需要采取空气阻断以及采取何种方式?(TZ-51、FL-29)
答:洗衣机、洗手池通常可取阀门形式;除菌过滤器等的需要浸泡的清洗槽、灭菌柜应取空气阻断的方式。这些完全是根据风险的大小来确定的,具体方法已在讲稿中以示例方式介绍了。注意,对无SIP的设备而言,空气阻断是很容易实现的。
223. 具有CIP、SIP功能,处于C级区用于配制各种药液的配液罐,相对应的区域包括C级区和D级区,其排放管路是否需要采取空气阻断?以及采取何种方式?(TZ-51、FL-29)
答:应当采取空气阻断方式,具体方法已见邓海根老师专稿以示例方式介绍的方案。
224. 具有CIP、SIP功能,处于D级区生产用罐,其排放管路是否需要采取空气阻断?(TZ-51、FL-29)
答:这些,均应从原理上去考虑。污染及交叉污染不因为设备安装是否在D或C级而改变,建议采取空气阻断方式(具体方法同上)。
225. CIP设备碱液罐上的工业蒸汽上冷凝水排放管路是否需要采取空气阻断(其中普通排水和冷凝水排放管路是使用三通加阀门来控制(气动阀)?(TZ-51、FL-29)
答:与产品容器/储罐不直接或间接接触的设备(例如夹套),不需要考虑空气阻断,其它就需要根据风险情况来考虑。例如,产品灭菌柜,容器已密封,水和蒸汽不直接接触产品,但由于产品有可能存在渗漏,一般仍采取空气阻断方式,这在欧美已是几十年前的共识。
226. 空气阻断法能解决设备之间的窜气和回水问题,但如何解决回水及排水管道堵塞时,通过阻断位置的缺口漏水至工厂夹层的问题?(TZ-51、FL-29)
答:排水管道堵塞是日常维护及预防性维修计划需要解决的内容,与空气阻断无直接相关性。
227. 无菌工衣清洗次数怎么确定?(FL1-25)
答:无菌区用的工衣,每用一次就要清洗并灭菌。C级/D级洁净区的衣服,通常一天洗一次。具体由企业根据操作的污染情况来定,如果操作的污染十分严重(粉尘太多),也可能上午及下午均用新清洗的工衣。
228. 无菌模拟分装需是否需要做厌氧菌的培养试验?(FL1-47)
答:人是主要的污染源,人所在的环境是空气,空气中微生物绝大多数为好氧菌,厌氧极少,做厌氧培养基的模拟试验没有多大代表性,不需要做这种试验。
229. 灭菌柜的装载方式可不可以只做最难穿透的物料最大装载方式?(FL1-66)
答:问题的提法欠妥,如是一个脉动真空灭菌柜,难点可能在软管及过滤器上,不是装载大小和多少的问题,装载少了,空气抽不净,反而影响装载的升温,这通常叫小装量效应(装量小时,对灭菌效果有不良影响)。请参阅PDA的第1号和4801号技术报告。
230. B级和C级的所有房间是不是每天都要进行沉降菌和浮游菌的连续监测?(FL1-10、11)
答:在产品暴露处,要求有此测试,其它要根据风险情况再定。参见美国药典《1116》章以及PDA技术报告:TR1301 环境监控原理。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届五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赴中国医
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学习、领会国..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协会
在金秋九月,高热酷暑气温下,为学..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冉文萍秘书长拜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
近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联合会秘..关于启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培训
各相关企业: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关于收取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章程
会徽设计说明: 本标志以表现四..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