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美国制药行业的政治大戏频频上演。特朗普政府在7月底向17家跨国制药巨头发出措辞严厉的信函,要求它们在9月29日之前拿出切实措施,迫使美国药价与发达国家看齐。这一举动让整个行业如临大敌,不仅因为要求之苛刻,还因为信中明确带有威胁意味:“如果你们拒绝行动,我们将动用一切手段,保护美国家庭免受滥用的药价行为之害。(If you refuse to step up, we will deploy every tool in our arsenal to protect American families from continued abusive drug pricing practices。)”
信函直指全球制药版图上的几乎全部巨头企业:艾伯维、勃林格殷格翰、百时美施贵宝、诺华、吉利德、默克雪兰诺、辉瑞、诺和诺德、阿斯利康、安进、基因泰克(罗氏)、强生、葛兰素史克、默沙东、再生元、赛诺菲和礼来。特朗普在信中提出了四大要求:其一,要求药企在Medicaid中以不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最惠国”价格提供药品;其二,未来新药在进入Medicare、Medicaid及商业保险时,也要遵循同类国际低价标准;其三,对部分高销量、折扣复杂的药物探索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其四,将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的部分额外收益更多地回流美国,用于降低美国患者的用药负担。
这一要求直击行业命门。美国药企一贯以“研发创新成本高昂”为由维持远高于国际水平的价格,而特朗普的要求等于要把这种差价彻底压缩。行业组织PhRMA随即表态,称这将“削弱美国在创新上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将矛头指向药房福利管理者(PBM),指责它们“吞噬了药价中很大一部分利润”。但在政治压力下,制药公司短时间内不得不采取一些虚与委蛇的动作来站队表态。
01
直销降价:
大辟天下寒士还是李代桃僵?
针对特朗普政府降低美国药价的要求,阿斯利康在9月26日宣布推出一个全新的直销平台AstraZeneca Direct,允许美国患者直接在网上购买处方药。自10月1日起,AIRSUPRA(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吸入剂,用于哮喘)、Farxiga(达格列净,用于糖尿病和心衰)以及FluMist(鼻喷流感疫苗)都能通过平台下单,以透明的现金价格直送到家,折扣最高可达标价的七成。
阿斯利康美国区总裁Joris Silon强调,创建该平台的目的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透明价格和便利渠道”,补充公司现有的患者援助项目。白宫方面立即把这视作积极姿态:特朗普在信中要求的“直销模式”得到了一家重量级跨国药企的快速响应。
但问题在于,这种直销的折扣力度距离特朗普政府期待的“力透纸背”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析者认为这并未真正触及美国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距。专家指出,患者通过直销支付的现金价格,往往仍高于医保体系下的实际支付。而且,这类自付支出不会计入免赔额或年度自付上限,长期来看未必能减轻经济压力。换言之,AstraZeneca Direct更像是一份见招拆招的政治答卷,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减负方案。
百时美施贵宝(BMS)的回应更耐人寻味。9月下旬宣布扩展直销业务,推出 BMS Patient Connect 平台。这一平台首先涵盖Eliquis(阿哌沙班,抗凝血药物),并将其现金支付价降至每月346美元,比606美元的标价便宜约43%。更令人瞩目的是,其银屑病创新药Sotyktu(氘可来昔替尼)将在2026年1月加入直销体系,折扣幅度超过80%。
BMS 的CEO Christopher Boerner在声明中表示,公司“自豪地为患者提供更透明、更可负担的选择”,并强调直销不仅提供全国配送,还将配套患者支持服务。白宫官员同样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药企落实总统号召的范例”。各大公司已开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达对直销模式的支持。武田制药表示,其抑郁症治疗药物Trintellix(伏硫西汀)可以作为该模式的候选药物;葛兰素史克则表示,其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生素Blujepa(gepotidacin)和哮喘药物Trelegy(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也具有潜力。
在这场政治大戏的最新阶段,特朗普选择与辉瑞同台,制造了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幕。9月30日,辉瑞CEO Albert Bourla 亲自站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讲台上,感谢总统的“领导与友谊”。这种近乎亲密的表达与过去几个月白宫对制药行业的强硬施压形成鲜明对照。事实上,特朗普政府此前对制药巨头的姿态多以威胁和谈判为主,而这次高调的发布会更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政治表演。
根据现场公布的消息,辉瑞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将部分药品在Medicaid体系中以“最惠国价格”供应,部分药物的直销现金支付价甚至被宣传为较标价低五成至八成。但分析人士很快指出,Medicaid原本已经享有较低的采购价格,所谓折扣更多是政治修辞,实际经济效益有限。Cantor Fitzgerald与Leerink Partners的分析师在会后均提醒投资者,这一协议并未改变辉瑞的核心财务指标,因为公司来自Medicaid的营收仅占总收入的约5%。相比之下,那些依赖Medicaid市场比例更高的企业,如Vertex、Gilead与诺和诺德,股价当天承压下跌;而辉瑞与默沙东的股价则逆势上涨超过5%。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发布会在气氛上刻意营造了“皆大欢喜”的氛围:特朗普与Bourla相互调侃,白宫官员盛赞辉瑞“把公共健康置于利润之上”,甚至连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也暂时搁置了过去对辉瑞疫苗的批评。然而,舆论普遍认为,这类交易无非是美国药价体系中又一次繁复而临时的修补,既未触动PBM的回扣机制,也未解决无保险患者的负担问题。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依旧悬而未决。
从行业角度看,辉瑞与白宫的这一幕,被解读为制药巨头在高压之下的又一次“表态”。不同于阿斯利康和BMS推出直销平台、礼来通过欧洲提价传递政治信号,辉瑞凭借其与特朗普在新冠疫苗时代建立的私人关系,率先在政治舞台上赢得了“亲近白宫”的话语权。这既让投资者安心,也为特朗普提供了一份展示政绩的“现成道具”。
学者提醒,直销模式受限于适用人群和支付方式,即使折扣幅度可观,实际惠及的患者比例仍有限。比如,许多医保患者通过保险渠道购买Eliquis 的支出仍可能低于直销价。因此,制药公司推出的直销更多是政治和舆论层面的姿态,真正的系统性降价效果尚待验证。BMS “虚晃一枪”的动作似乎也带着更强的取悦政府的意味。
02
制造投资:
关税威胁下的“投名状”
特朗普在9月25日公开宣布,自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品牌或专利药物征收100%的关税;只有在美国境内已经破土动工或在建的工厂,才可豁免。
不少MNC此前已经开始针对特朗普政府药品制造重回美国的要求进行布局。辉瑞宣布将在美国扩建注射剂工厂,强化无菌生产线;礼来则在印第安纳州总部附近投入数十亿美元,扩大胰岛素和GLP-1药物的生产能力;诺华披露将在美国多地建设新的生物药工厂,以满足美国市场需求;赛诺菲宣布到 2030 年在美国投资至少 200 亿美元,用于扩大美国制造能力并加强研发,同时通过直接投资与与本土制造商合作来提升在美产能;阿斯利康此前在马里兰州Rockville生物制剂工厂进行扩建,并承诺到2030年在美投资500亿美元。最新的消息是安进9月29日公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拨款 6.5 亿美元用于加强其在美国的生产业务,扩大安进位于波多黎各的 Juncos 生物制剂生产设施的药品生产规模。此前,安进已经投资6亿美元用于加州的科学创新中心,并且分别斥资9亿和10亿美元扩建俄亥俄州和北卡罗莱纳州的生产项目。
事实上,这些项目不少原本就是企业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如今却被政治化解读,成为企业向白宫递交的“投名状”。行业协会PhRMA试图淡化这一威胁,声称“大多数创新药本就产自美国”。但在特朗普的政治叙事中,这些投资被描绘为制药巨头“低头”的证据,进一步巩固其“强硬对药企”的形象。
03
礼来的海外涨价
重铸平衡还是隔靴搔痒
针对特朗普政府的“降低美国药价,提高他国药价”的要求,礼来将头一把火烧向了大西洋对面的英国。8月14日,公司宣布将在英国大幅提高其头牌产品Mounjaro(替尔泊肽)的标价,最高剂量月供从122英镑直接跃升至330英镑,约合447美元,而美国的标价依旧暂时按兵不动,维持在1000美元左右。
礼来解释称,此举意在使英国价格与欧洲其他国家更一致,并且强调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有单独协议不受新目录价影响。NHS也很快澄清,其采购成本不会受到影响,因为药品价格仍需通过谈判确定。
多位政策观察者指出,尽管涨幅可观,这更像是一种对外姿态:英国的实际报销价由NHS 谈判决定,目录价上调并不必然改变公共系统的实际支出;对公司全球收入与美国患者负担的传导有限。换言之,英国抬价更多体现了与欧洲价格对齐与传递政治信号,而非立竿见影的全球再平衡。这种策略的政治意味大于经济意义。它传递出一种姿态:礼来愿意配合特朗普的逻辑,把“美国药价高”的责任转嫁到欧洲市场,并不排除未来有更接近实质性举措的抬价行为。
04
白宫的“TrumpRx”:
个人品牌化的政绩工程
与此同时,白宫也在谋划自己的成果展示。9月19日,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建立一个政府药价/折扣门户(外界暂称“TrumpRx”)。该门户拟允许患者直接搜索药物,并连接至制药公司提供的折扣平台,方案仍在内部磋商,尚未最终拍板。
这一构想尚未最终确定,但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政府不仅要背书直销模式,还意在直接把总统个人品牌与药价改革绑定。特朗普希望借此向选民展示,他正在亲自打造一个“让药价更公平”的渠道。
白宫同时还在加紧监管其他领域:一方面在9月9日发布备忘录,要求HHS与FDA强化对药品广告(电视与社交媒体)的监管与风险披露;另一方面在9月25日继续挥舞关税大棒,威胁自10月1日起对进口的品牌/专利药加征100%关税,且已在美国“破土/在建”的工厂可获豁免。
05
直销模式的现实局限
在这场政治大戏中,直销模式成为药企最愿意展示的动作。但政策专家指出,其效果远未如表面那般美好,其形象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其推出有“李代桃僵”之嫌。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类直销/现金支付通常不计入医保的免赔额和年度自付上限,多家厂商在其优惠条款中已明确。患者即便选择直销,也无法显著减轻整体负担。有学者认为,直销更像一种权宜之计:它绕过 PBM、赋予企业更高的定价主动性,但并未触及药价体系的结构性问题。有观点担心,医保可能在部分情形下减少覆盖或转移成本,增加患者的自付压力。这不仅会让患者承受更大压力,也会让药企直接面对患者的价格敏感性。正如部分业内人士所言,“当企业走向直达患者,价格责任将更难转嫁”。
这并不是说这种模式不会给制药行业带来好处,尤其是在那些未被广泛纳入医保的药物方面。用于治疗肥胖症的GLP-1 药物需求量巨大,直面消费者的在线门户被认为提升了转化与销售。但即使是这些药物采用这种模式,也未必能提高可负担性或公平获取药物的渠道。一些专家认为,制药公司直接向有能力支付更高价格、但无法通过保险公司获得某些药物的消费者销售药品并无害处。另一些人则认为,制药业推行这种新模式,是为了逃避解决高药价问题的责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高昂的问题。
06
招安的政治与现实
特朗普与制药巨头之间的互动,正逐步演变为一场政府“招安”企业的博弈。白宫设下最后期限,以关税与政策为杠杆;制药公司则纷纷亮出直销平台、制造投资、海外目录价上调等动作,试图展示顺从姿态。
阿斯利康与BMS 推出直达患者的平台,以现金价折扣与全国/家庭配送呼应政府诉求;礼来在欧洲(具体为英国,且 NHS 报销侧不受目录价变动直接影响)上调目录价,制造“重铸平衡”的信号;辉瑞、诺华、赛诺菲等则高调发布在美扩产规划,其中不少属于既有或既定资本开支,被普遍解读为在政治压力下的公关式再包装。与此同时,白宫讨论中的 TrumpRx 门户,拟以总统个人品牌为药价改革背书,方案尚未最终拍板。
然而,无论直销折扣、海外目录价上调还是制造投资,这些更像政治姿态而非制度性变革。专家普遍认为,美国药价与国际水平的落差,根源在医保支付结构、PBM 回扣机制与药企定价权的叠加,远非数封信函、数个平台即可撼动。
短期看,制药巨头的“受招安”或许有助于避免更严厉的政策打击;长期看,美国药价的顽疾仍待系统性修复。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真正的答案,仍在路上。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党支部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持..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党支部召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党支..认真落实巡视组反馈意见,进一步规范协
按照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巡视..关于相关收费标准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会长办公会的通知
各会长、副会长单位: 根据四川..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