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中国生物制药3款!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覆盖罕见病/肿瘤/过敏市场
发布时间: 2025-04-10     来源: 求实药社

近日,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下属企业正大天晴3款抗体类1类创新药——TQB2934(BCMA/CD3双抗)、TQB2922(EGFR/c-Met双抗)、TQC2938(ST2单抗)接连获批临床,新增适应症分别为治疗成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联合境内已上市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此轮获批覆盖罕见病/肿瘤/过敏三大高增长赛道,“三箭齐发”再度彰显企业研发实力与丰富在研管线。


1.BCMA/CD3双抗:靶向罕见病“AL型淀粉样变”

图片


浆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它是一个“抗体兵工厂”,通过释放大量抗体在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如果它的抗体生产流水线出现异常,生产出大量错误折叠的抗体,这些错误抗体就会沉积在人体的器官组织,形成坚硬的淀粉样斑块,最终导致器官衰竭,这就是“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AL型淀粉样变是罕见病的一种,发病率仅为9-14例/100万人口/年,多见于老年人,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


TQB2934是正大天晴自主开发的创新型抗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研究显示,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克隆性浆细胞上膜结合BCMA高表达,诊断时骨髓标本中的浆细胞中位BCMA表达率约为65%,复发时浆细胞中位BCMA表达率约为75%。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通过一端与T细胞表面的CD3受体结合,另一端与克隆性浆细胞BCMA结合,将T细胞招募至BCMA阳性细胞周围,进而激活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等杀伤BCMA阳性的靶细胞。已有研究表明,BCMA靶点T细胞疗法治疗AL型淀粉样变,患者有望获得深度缓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治疗该疾病的BCMA/CD3双抗获批。


2.EGFR/c-Met双抗:联合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图片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表达在头颈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以及肝癌样本中普遍被发现,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超40%的NSCLC患者样本中检查到EGFR过度表达和异常激活。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其异常激活造成HGF/c-Met信号通路异常活化,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迁移和血管新生。此外,研究发现c-Met异常与EGFR TKI耐药关系密切,是EGFR TKI旁路耐药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


TQB2922是一种靶向EGFR/c-Met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c-Met结合阻断EGFR、c-Met信号通路激活,进而阻止肿瘤生长和进展。同时,TQB2922可以通过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及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和c-Met,进而杀死肿瘤细胞。综合TQB2922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果,以及同靶点已上市或在研药物优异的临床数据,TQB2922拟联合多种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包含肺癌在内的晚期恶性肿瘤,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3. ST2单抗:阻断过敏性鼻炎的“免疫开关”

图片

过敏性鼻炎(AR)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鼻病,影响着全世界10%-20%的人口。我国自2005 年首次开展成人AR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后,2011年再次开展了全国18个中心城市电话问卷调查,显示国内成人AR的自报患病率已从2005年的11.1%上升到17.6%。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对AR具有近期和远期获益,且有可能预防AR发展为哮喘,减少产生新的致敏。


TQC2938是一种基于人ST2序列的人源化IgG2单克隆抗体。研究显示,AR是由Th1/Th2 的免疫失衡引发的变应性炎症反应,AR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以及血清中的IL-33和ST2的含量明显增加,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已完成的非临床试验表明,TQC2938可以特异性结合人ST2,明确地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通过减少下游Th2细胞因子的产生,有望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此次TQC2938新适应症获批临床,拟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