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药价治理步步为营:四同”、监测价、价格首发、全国联审通办……
发布时间: 2024-11-27     来源: 医药经济报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聚焦的政策之一莫过于药价治理,如“四同”、监测价、价格首发、全国联审通办等。药品从上市到培育、再到成熟的各个阶段,价格治理方式均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发价格、纳入医保、进入省级平台、市场竞争成熟、价差的定价,药品各个生命周期有不同的价格政策工具。

抓大放小

以集采为例,国采先行,地采跟进。带量采购已经摆脱几年前品种必须“充分竞争”的桎梏,分类施策,化药、中成药、生物制剂均有独特的采购方式;品种不再区分医保非医保、院内院外,可以切段、分开、整合、贯穿,足见医保局的规划清晰、步骤明确、分工合理、稳扎稳打。

由此可见,药价治理以前是单兵突进、点对点,现在则是步步分割,涉及国采中选价、省采中选价、省级挂网价、议价、药店价格、互联网平台价格等渠道,通过不同方向汇集、聚焦、对比。

以点带面

回顾几条时间线。2018年医保局成立后,主要工作方向是以集采为突破口,小切口谋取大突破。2020年随着医保谈判步入轨道,降价进医保有了可靠通道。同步,地方带量采购逐渐扩大,由省到省际联盟,由区域性上升为跨区域联盟。转折点在前几年,几个畅销药品坚持自主价格进入院内自费市场,甚至布局院外市场,倒逼药品价格首发治理,继而扩大到全部省级挂网药品。

院内价格治理如火如荼,院外价格尚未纳入。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平台快速崛起,不仅分食原本属于线下药店的部分市场,同时借助互联网垂直的价格属性,通过大数据比对,进一步将药品的价差托出水面。市场发生变化,全方位维价恰逢其时。

2024年初,监测价格治理率先开始,由“四同”向“五同”演变。借助门诊统筹的强化,地方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价格开始与省级平台价趋同。药店价格治理小试牛刀,各地品种不多但试点意味浓厚。集采开始提质扩面,医保局不再简单地“备案+咨询”,而是将自身定位为“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再到最近的比价治理。

价格合理化

对企业而言,维护单线价格,比如省级挂网+集采,相对可控。维护线下药店+互联网平台的价格,则需要更强的供应保障,如何整体协同,是一种考验,也是一项挑战。

2025年,在全国药品联审通办、各省价格信息透明的背景下,企业申报价格的难度(不局限于上报药品成本、首发价格依据等)将骤增,既要符合规则,又要应对竞争;既要面对各省不一致的特色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变化的市场前景;既要着眼当下,又要顾及未来。

企业如何应对?万变不离其宗:首先保证价格不能乱,包括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各种终端和渠道。销量为王的前提是集团作战,价格永远是关键。其次,在官方监管、消费者监督、同行竞争、企业转型需求的多重压力下,药价将会合理化、透明化,最终走向规范化。因此,企业一定要充分研究市场规则,选择进退时机,找准品种定位,打好价格基础。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