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信达生物:潜在“同类最佳”IL-23p19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研究达成主要终点
发布时间: 2024-10-18     来源: 凯莱英药闻

2024年10月17日,信达生物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匹康奇拜单抗在中国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受试者中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

匹康奇拜单抗(IBI112)是一款重组抗白介素23p19亚基(IL-23p19)抗体, 2024年9月,公司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匹康奇拜单抗治疗银屑病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关于最新研究数据

该研究旨在评价匹康奇拜单抗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诱导治疗期,第12周达到临床缓解(定义为改良Mayo评分的便血为0分,排便次数≤1分以及内镜发现≤1分)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诱导治疗期第12周达到临床应答、症状缓解、内镜缓解或黏膜愈合的受试者比例等。研究显示:

  • 诱导治疗第12周时,200 mg组和600 mg组达到临床缓解的受试者比例分别是20.0%和14.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0%;p <0.05)。

  • 200 mg组和600 mg组达到临床应答的受试者分别为54.0%和68.0%,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0%;p <0.001)。

  • 200 mg组和600 mg组中,达到症状缓解、内镜缓解或黏膜愈合的受试者比例均高于安慰剂组。

  • 总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新增安全性信号,与既往研究和同类产品的安全性特征相似。

该研究维持期仍在进行中,完整数据计划将于未来学术大会或期刊投稿发表。

关于匹康奇拜单抗

匹康奇拜单抗能够特异性结合IL-23p19亚基;通过阻止IL-23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阻断IL-23受体介导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该药物具有同类最佳疗效潜力和长间隔给药,优势明显;相较于主流上市药物年7-16次的给药频率,年度给药次数预计仅需5-6次,维持期能实现季度给药,展现出兼顾疗效,安全性与更友好治疗方案的巨大优势,有望为银屑病、溃疡性肠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前,公司提交的NDA获受理主要是基于一项在中国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受试者中开展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显示匹康奇拜单抗组达成皮损清除(PASI 90、PASI 75、PASI 100、sPGA 0/1和sPGA 0)和生活质量改善(DLQI 0/1)的受试者比例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和全部关键次要研究终点;此外,药物整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关于IL-23抗体

IL-23是异二聚体结构的造血细胞因子,由 p40 和 p19 两个亚基组成,它们之间通过二硫键相联结,IL-23与IL-23R结合能够调控下游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该信号通路紊乱引发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

初代IL-23分子通过靶向IL-12/IL-23的p40亚基,二代IL-23分子则靶向p19亚基,已上市的四个IL-23p19按上市时间排序分别是古塞奇尤单抗(强生)、替瑞奇珠单抗(康哲)、利生奇珠单抗(艾伯维)和mirikizumab(礼来)。

关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由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组成,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炎症、组织损伤、腹痛、频繁/持续性腹泻、体重减轻、直肠出血、疲劳等。

2019年IBD的全球患病人数约为490万,其中中国的患者数量达到了91万。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男性IBD发病数从每十万人1.72例上升到了3.35例,女性发病数从每十万人1.20例上升到了2.45例。当前全球IBD市场规模已增加至180亿美元。

UC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会导致结肠与直肠发炎与溃疡的慢性疾病。病变通常起源于直肠,持续到结肠近端,并且通常局限于粘膜层。其发作时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与伴有血便的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以及贫血的症状也有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出现。通常其症状发生的进程缓慢,且会轻重不一,其症状表现常间歇出现,两次发作中间常伴随有一段无症状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巨结肠症或眼部、关节或肝脏的炎症,以及结肠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UC 列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

目前治疗IBD 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研究表明,使用药物治疗IBD 的主要目的在于诱导缓解(消除症状)和维持缓解(预防复发),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控制肠道炎症。

由于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法根治,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炎症活动、维持缓解、降低复发率及手术率。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炎药,免疫系统抑制剂,抗生素,小分子口服药剂和生物制剂。

其中,相对于5-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传统药物,生物制剂因其更为明确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而成为IBD的主流治疗方法。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