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天境生物授权赛诺菲CD73单抗,2.13亿欧元交易背后管线布局解析
发布时间: 2024-09-29     来源: 医药经济报

9月25日,天境生物宣布,与赛诺菲就CD73单抗尤莱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赛诺菲获得尤莱利单抗(uliledimab)在大中华区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合作协议包括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共计约 3200 万欧元(约合 2.5 亿人民币),以及后续里程碑付款;潜在总额最高不超过约 2.13 亿欧元(约合 17 亿人民币);基于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以及新适应症的额外里程碑付款。

在全球市场普遍关注并讨论中国创新生态和价值转型的情况下,今年年初天境生物果断实施战略分拆,重新出发的天境生物(TJ Biopharma)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了成果,将一款尚处于早期(II期临床)阶段的大分子药物的大中华区权益以接近2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成功转化,并且获得了极高比例的首付款,这一成绩无疑引发了行业关注。

高总价+高比例前期款

CD73单抗凸显研发实力

在如今的资本市场和产业链创新节点,此次尤莱利单抗的商业拓展(BD)交易,证明了分拆之后的天境生物依然是研发能力在线的biotech。

本次交易,再次将CD73这一极具临床潜力的靶点领域再次拉入产业视野。CD73是催化单磷酸腺苷(AMP)向腺苷转化的限速酶,它介导的腺苷通路是肿瘤微环境中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键抑制性因素之一;通过上调CD73表达,肿瘤细胞可以介导生成更多腺苷来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

正因如此,抑制CD73可能刺激T细胞的活性,增强腺苷调控的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水平的抗肿瘤免疫监测。并且体内抑制CD73在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同时,还会增强针对PD1/ PD-L1和CTLA-4疗法的抗肿瘤效果。

尤莱利单抗(uliledimab)是临床阶段首款结合CD73碳端(C端)结构域表位的抗体,它能以“内二聚体”的结合模式完全抑制CD73的活性,这一差异化优势有望解决其他CD73抗体中常见的量效背离的“钩状效应”:药物会在某个浓度下达到最大效果,后续药量继续增高药效反而会下跌。

尤莱利单抗的临床治疗差异化优势,已经在疗效数据方面得到证实。在此前举行的ASCO大会上,天境生物以壁报形式公布了尤莱利单抗与PD-1抗体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吸引了不少全球同行的关注。

临床数据显示,尤莱利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达到预设的最高剂量时(30 mg/kg每三周给药),尤莱利单抗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此外,尤莱利单抗在剂量≥5mg/kg时药代动力学呈线性特征,CD73受体占位呈现剂量依赖式增加直至完全饱和,未出现“钩状效应”,具备成为细分领域“best-in-class”的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天境生物本次与跨国药企赛诺菲交易的达成,更是“真金白银”凸显了尤莱利单抗这款产品的潜在临床价值,印证了药物研发思路的科学性。

本次交易的价值“诚意”首先展现在前期付款比例层面。今年上半年,跨国大药企的出手变得越来越谨慎。根据JP Morgan的报告《Q2 2024 U.S. Biopharma Licensing and Venture Report》,过去半年来,生物制药许可总公告交易价值为7630亿美元,其中仅有6%为前期付款。相比之下,在2019年的高峰期,这一比例达到了13%。

前期付款比例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引进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交易的经济风险。这意味着,“高前期付款比例”对于BD产品的价值肯定极为重要,且交易确定性更高。在这一背景下,赛诺菲愿意高前期付款比例(14.71%)引进尤莱利单抗,说明认可其价值。

除此之外,虽然仅是大中华区市场权益,赛诺菲给出的总价并不低。

根据美柏必缔统计的数据,本次交易是过去两年内中国权益对外授权许可交易总额最高的分子。2024年7月份,华东医药获得澳宗生物依达拉奉片(3期临床)大中华区权益,交易总额为12.9亿元,首付款为1亿元。本次天境生物尤莱利单抗以接近20亿元人民币的总金额进一步推高了大中华区权益交易的“天花板”。

拓宽管线版图

“2.0时代”逆风翻盘

当下,天境生物的管线版图正在持续拓宽,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除了本次交易的尤莱利单抗,还有包括长效生长激素伊坦、CD38单抗菲泽妥、sgp130融合蛋白奥拉奇西普、GM-CSF单抗普那利、C5aR单抗Izastobart、长效GLP-1药物TJ-103等在内,11款临床阶段的在研管线产品。

丰富且多元的产品管线背后,反映出天境生物在产品布局战略上蜕变——从主要关注肿瘤治疗的“1.0时代”过渡到聚焦多元化的“2.0时代”。

以自免领域为例,天境生物已经踏中了全球自免领域近两年爆发的热点。菲泽妥单抗主要开展了针对IgA肾病、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研究,其中IgA肾病是过去两年全球医药创新进展迅速的领域。临床数据方面,根据天境生物合作伙伴HI-Bio在第61届欧洲肾脏协会公布的数据,在菲泽妥单抗治疗后24个月时,蛋白尿平均降低高达50%,是目前在研药物最突出的数据之一;并且,在延缓肾功能衰退方面,表现同样抢眼。

事实上,IGA肾病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在美国,这是一个仅有13万名患者的罕见病,而在亚洲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国家,在亚洲国家中,中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又是最高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约500万的IgA肾病患者,每年新增确诊患者超过10万人,这一领域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高亲和力GM-CSF单抗普那利在自免领域的潜力同样非常引人关注。9月20日,CDE已正式将普那利单抗纳入突破性疗法,适应症为MAS(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现有治疗方案以激素为主,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目前全球尚无获批用于MAS治疗的创新药物,医疗需求同样十分巨大。

不难感受到,在肿瘤领域继续深耕的同时,全新的天境生物正在进化成为一个在自免领域拥有极具潜力和诸多看点的重量级选手。如今,天境生物的11款临床管线产品有3款即将申报上市,分别为伊坦长效生长激素、菲泽妥单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适应症,以及长效GLP-1药物TJ-103(由石药开发)。这些产品的上市和后续BD的可能性,将为天境生物构建持续获得现金流的基础。

值得期待的是,无论是长效生长激素还是长效GLP-1药物,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国内均是市场需求明确,但竞争格局相对良好的领域。而伊坦长效生长激素、TJ-103又分别由各自领域的“好手”负责销售,前者的商业化由儿科龙头济川药业开展,后者由石药集团负责。

此外,随着后续管线持续推进研发,天境生物还可能带来更多的BD预期,尤其是在自免领域,天境生物的自免管线已经在临床中初步展现出竞争力,并且部分管线已经拥有定价之锚。

例如,今年5月份渤健以11.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最高达6.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收购HI-Bio,正是看上了菲泽妥单抗以及Izastobart。目前,这两款产品的中国权益均在天境生物手中,Izastobart还包括在韩国的开发、商业化权益。

Biotech的成长韧性永远不应当被低估。对于一家biotech来说,失败与挫折是发展征途的寻常风景,只要企业的核心能力没有消失,并可以及时调整策略,仍然可以抓住机会重新崛起。在全球市场,蛰伏十年甚至更久,最终蜕变的biotech比比皆是。天境生物能否逆风翻盘,我们拭目以待。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