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医药经济专家谈 | 李歆:“医院药学服务+药物经济学评价”优化医疗资源,实现患者健康效益最大化
发布时间: 2024-09-22     来源: 医药经济报

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外公布按病组(DRG)付费分组方案2.0版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病种库2.0版(以下简称为“DRG2.0版”和“DIP2.0版”)。

据了解,DRG2.0版分组是DRG付费理论和我国医保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以我国医疗服务特点和医保实际费用数据为基础,形成的用于全国医保DRG付费的统一分组版本。《通知》要求,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DRG/DIP2.0版分组,已经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版分组的切换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分组版本,提高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规范性、统一性。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李歆表示,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是药品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而医院临床药学服务(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CPS)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在目标上确实存在相似之处,都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并最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水平。DRG/DIP2.0版支付改革下,医院药学服务管理与药物经济学评价深度融合是实现优化医疗资源和患者健康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策略。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优化医院资源配置



 

医保基金管理、医疗服务提供、参保需求人员的三方关系构成了医疗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了平衡这三方的利益,医疗保险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优化,通过支付方式的调整,建立对医院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供方服务行为改变。控制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提高医疗质量和药物使用的质量水平。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按病种分值付费)是两种新型的医保支付模式,旨在通过更科学、更精细化的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同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参保人员待遇水平。

DRG付费是按照患者的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将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然后根据每个组别的资源消耗情况来确定支付标准。这种模式下,医保基金不再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费用支付给医疗机构,而是按照病例所进入的DRG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实行“一口价”的收费政策,从而遏制医疗费用的上涨。DRG是国际公认的比较科学合理精细的付费方式。

DIP付费是中国独创的一种付费方式,它结合了点数法、总额预算、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方法,目的是实现扩大覆盖的病种范围,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并有效控制基金风险。简单来说,DIP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给每个病例一个“积分”或“点数”。每个点数都有一个价值,医保根据病人的点数来计算该付给医疗机构多少钱。DIP不仅适用于急性病例,还适用于长期住院的病人。“组”或“积分”的定价较复杂,需要依靠历史数据、不同的权重分配、医保基金的总额预算等确定。同时,除了定期进行核算外,还包含矫正机制,调整由于特殊原因导致的资源消耗差异,以实现更精准的支付。

按照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定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先期启动试点地区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医疗机构在DRG/DIP付费模式下,有动力优化药品使用结构,减少高价药品的使用,从而降低药品费用占比。2022年,我国药品费用为21275.81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机构法)比重为26.91%,比2021年下降1.76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医院内药占比稳定下降,但也高于发达国家10-20%比例。

 




药学与临床同一战线
兼具疗效和成本效益



 

药品费用的增长可分为合理增长和不合理增长两部分,其中合理增长是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通货膨胀、新药研发以及人们需求水平的提高引起的费用上涨;而不合理增长是由于诱导需求、虚高定价、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费用增加。

为了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除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自2002年起开始推广医院临床药学服务。

医院和医保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和优化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医疗成本,亦即寻求既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又能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途径。

同时,面临药品费用占医疗支出的比例居高不下的情形,在不合理用药行为导致医疗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医保管理的目标应聚焦于提升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因此,临床药学服务应成为医院医保管理的重要内容,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提高药物使用质量需要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与全过程介入,应建立医保管理与临床药学服务的协作机制。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中,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尚未和医保合理用药管理进行有效地衔接与整合。医保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临床药学服务则体现了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医保机构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呈现出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缺少专业化管理的手段。

随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医院临床药学服务(CPS)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这一改革不仅激励医院加强临床药师在药物使用经济性方面的专业干预,而且推动了临床药师角色的重塑,由传统的辅助型向核心型转变,使其成为临床治疗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临床药师的专业判断和药物经济学知识对于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成本、提升医疗服务性价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药学服务管理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患者健康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策略。药物经济学评价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为医院管理层和临床医疗团队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在有限的卫生资源下做出更加合理的医疗决策。这种评价不仅关注短期成本控制,更重视长期健康效益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确保医疗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在DRG/DIP改革的大背景下,医院药学服务的转型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共同促进了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为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医院能够更好地响应医保政策的导向,实现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保障患者获得高质量、经济有效的药物治疗,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分配和社会健康效益的最大化。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