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中央发布重磅医药利好文件
发布时间: 2023-03-27     来源: 赛柏蓝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通读《意见》全文,总体来看,利好农村、基层医疗;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城市医疗联合体、县域医疗共同体的建设等;也进一步提出医防结合、临床与研究相结合,促进创新;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打造智慧医院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上,要求“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差异化政策”;以及在未来在对县级医院的考核上,可能并非对单一医院进行考核,而是“以医共体为单位的绩效考核”,尽可能发挥县医院的龙头与带动作用,这与“千县工程”不谋而合,《意见》指出,“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

此外,康复、养老、体检等业务将迎来较大发展,产科寒冬下的妇幼保健院也会有一定的缓和机会,《意见》指出“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在常规科室“营收”压力较大的时候,体检科成为“创收”香饽饽。

对于医院来说,特别是县域医院来说,更注重医养结合、需要更多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对于中医药来说,县域市场亟待进一步拓展。

因为疫情促发的“互联网医院”,多地停止疫情期间的首诊后,尽管目前“医院型-互联网医院”90%以上为“僵尸”状态,但未来互联网医院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意见》指出,“建设智慧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

也就是说,互联网医院不仅发挥着挂号、院内系统化管理功能,还会结合院外药店,进一步促进“处方外流”及“医药分离”。

以上为《意见》部分解读,具体见文末:

一、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

根据2021年的数据,我国乡村人口有498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41260万人)的35.3%,农村医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去上级医院就医的现象普遍,乡村村卫生室的数量已由2004年的4.2万家减少到了2021年的3.5万家,18年间少了6300家,减少了近六分之一。

2022年,国家卫健委明确表态,要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坚决守住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底线。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

例如,打造岐黄学者品牌,持续开展岐黄学者培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等项目等,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二、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其中医院3.7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万个,门诊部(所)32.1万个,村卫生室58.8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796个。

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15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40万人,注册护士52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75万张,其中医院766万张,乡镇卫生院145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84.0亿人次,出院人数2.5亿人。

对于“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国家卫健委官网曾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433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我国关于处方权限的管理主要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定义、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以及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明确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技术专业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国家卫健委指出,“目前,关于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尚未完全达成一致,这与公共卫生医师的专业定位、学习经历、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突出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地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三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建设。

县级医院的建设与服务能力,是区域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关键之一。

2023年2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或服务半径大的县(市、旗)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包含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并进一步强调,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龙头医疗机构的投入。

四、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意见》指出,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我区全面启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保障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待遇》提到,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薪酬总量,使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控制在35%至50%。

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薪酬管理机制,分配时充分体现医、护、药、技、管等岗位差异,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的医务人员倾斜,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