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CAB市场,或三足鼎立?
又一款P-CAB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
今日(2月15日),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显示,柯菲平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盐酸凯普拉生片已正式获批,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盐酸凯普拉生是一种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通过与H+-K+-ATP酶上的K+结合位点结合,抑制胃酸分泌。
截至目前,目前国内P-CAB市场初现三足鼎立局面,已获批上市的P-CAB药物除了柯菲平医药凯普拉生片,还有武田伏诺拉生以及罗欣药企替戈拉生片。此外,上海医药、扬子江药业P-CAB药物研发也紧随其后。
而“先行者”武田伏诺拉生——国内首个获批上市P-CAB药物,已被群起追逐,一众仿制药企蠢蠢欲动,纷纷进行仿制布局。
创新药还在路上,仿制药已蠢蠢欲动
武田伏诺拉生于2019年12月获批进口,是国内首款P-CAB药物,目前已纳入医保。
该药物也是全球第二款获批的P-CAB药物,于2014年12月首次在日本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与酸相关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预防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期间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预防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期间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同时还可辅助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
在武田伏诺拉生之前,韩国柳韩(Yuhan)公司开发的瑞伐拉赞是全球批准的首款P-CAB药物,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胃炎。瑞伐拉赞具有P-CAB快速起效的特点,但因其具有较大的首过效应及低水溶性,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酸抑制作用并不优于常规PPI,目前销售不佳。
于是,伏诺拉生的上市,反而更受市场青睐。同时,该药品也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于2018年在国内申报上市,2019年12月正式获批,商品名为“沃克”,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在中国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6.4%。其特征性症状包括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烧心和反酸,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并存在食管黏膜的糜烂,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和睡眠质量。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已推荐PPI或P-CAB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PPI(传统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药物,但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仍不理想,存在标准剂量治疗黏膜愈合率较低、治疗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夜间症状控制不佳等问题。当下,P-CAB类药物成为消化道酸相关性疾病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伏诺拉生2021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23亿日元(约8亿美元),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但一批仿制药企已蠢蠢欲动,正大天晴、山东新时代等十余家企业纷纷布局了伏诺拉生的仿制药。
首仿最终花落最先布局者“新时代药业”,其于2020年8月提交了伏诺拉生片4类仿制上市申请,于2022年7月批准上市。
目前,海汇药业、科伦药业、宜昌人福、正大天晴、扬子江、康弘药业、华森制药等企业也加入了该药仿制争夺战,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由于仍在专利保护期内,伏诺拉生仿制药短期内仍难以对新药造成冲击,暂不受威胁。目前,创新药市场还有极大空间。至于未来仿制药相继过评,市场如何分割,还只能拭目以待。
罗欣、柯菲平医药P-CAB药物相继获批
随着武田伏诺拉生获批,国内药企也不甘示弱,罗欣药业、柯菲平医药、上海医药、扬子江药业等纷纷在此布局。
拔得头筹的是罗欣药业替戈拉生片,成为国内首款自研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药物,也是第二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P-CAB药物。2022年4月,罗欣药业研发申报的1类创新药替戈拉生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简称RE)。
实际上,替戈拉生片是罗欣药业从韩国HK inno.N Corporation公司引进的一款药物。2015年10月,罗欣药业子公司山东罗欣与 HK inno.N Corporation公司 达成协议,获得了替戈拉生片在中国境内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早在2019年,替戈拉生片已先一步在韩国上市。2020年12月,替戈拉生片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于2022年4月才在国内正式上市。目前,该药物刚刚通过前不久的2022年医保谈判,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在P-CAB方面,罗欣药业不仅布局了替戈拉生片,还引进了相关注射液产品,目前替戈拉生注射剂在全球范围内尚无产品上市。2021年6月,罗欣药业再次与HK inno.N Corporation公司达成合作,从而引进该公司的替戈拉生注射剂产品在中国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山东罗欣将获得该产品在中国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同时HK inno.N Corporation将获得不超过 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销售里程碑付款。
随着罗欣药业替戈拉生片的获批,柯菲平医药紧追其后,时隔不到一年,凯普拉生于今日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第二款国产P-CAB药物。除此之外,上海医药、扬子江药业等均深度布局P-CAB创新药。
2021年3月,扬子江药业旗下海尼药业以最高22亿人民币的费用引入大熊制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s)非苏拉赞在国内的权益。非苏拉赞是大熊制药研发的一款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具有“best-in-class”潜力。根据协议,海尼药业将负责非苏拉赞的临床开发,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并将负责该药在中国的整个审批流程。
2021年10月,上海医药6.9亿元引进一款抑酸新药——X842。公开资料显示,X842是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研的一款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为新结构、新机理的新型抗酸药物,其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已进展至3期临床阶段。
谁能率先夺得最后一个P-CAB药物份额,成功进军国产前三甲呢?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