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给制药人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内创新药、生物药产业迅猛发展,政策、产业、资本三重共振,让医药行业继续风云变幻。制药装备行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重点龙头企业又有着怎样的表现?我们总结盘点、回顾展望,助力您对制药装备行业的重塑发展重新思考与审视。
Part
1
行业景气度高企
国产厂商潜力有望释放
1
制药装备处行业上游,
免疫医药政策压力
制药装备处行业上游,基本远离医药政策压力。随着“三医联动”等医改举措的持续推进,医药行业各环节议价能力被显著削弱。集采购、定价和支付功能于一身的超级医保局议价能力极强,推动了行业的价值链结构重塑。医保控费大趋势下,医药产业中下游恐继续承压,而制药装备厂商下游客户为制药企业,此环节并不受医保控费政策限制。此外,制药装备用途广泛,可用于包括化药、中成药及生物制品在内多种产品的生产,整体需求相对稳定。
医药产业链面临的政策压力概览
制药装备属于高端制造领域,是国家鼓励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的重点方向。我国制药装备行业面临逐步进入智能制造时代的大趋势,且部分高端制药装备还涉及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来支持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与转型,如 2022 年 1 月 30 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在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章节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行业潜在空间广阔,在政策端驱动下有望实现高端化和国产化双突破,打开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制药装备行业相关政策
2
行业渐入佳境,
正从周期性向成长性过渡
通过回顾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历史,我们发现行业整体已从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行业属性正从周期性向成长性过渡。尤其是2018 年以后,行业调整阶段逐步结束,新药评审改革等措施逐步落地,政府对具备临床需求的创新药(尤其是精准医疗下的靶向药物等)给予大力支持,CRO、CMO/CDMO 等医药外包行业蓬勃发展,上述因素推动了制药装备行业持续发展。此外,近两年在新冠疫情引发的疫苗大规模投产刺激下,制药装备产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行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制药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稳定发展,旺盛的药品需求整体向上推动了制药装备发展。制药企业研发投入逐年攀升以保持竞争优势,靶向药、生物大分子以及 CGT 等新兴治疗方式的不断出现为上游制药装备市场带来了新增量。同时产能扩张亦推动了新设备的投资需求,全球及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灼识咨询估计,2015 年全球制药装备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 1,467 亿元,2020 年已增长至人民币 2,385 亿元,2015-2020 CAGR 为 10.21%,其预计 2025 年将达人民币 3,557 亿元,2020-2025 CAGR 为 8.32%;据其估计,2015 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 299 亿元,2020 年已增长至人民币 538 亿元,2015-2020 CAGR 为 12.47%,其预计 2025 年将达人民币875 亿元,2020-2025 CAGR 为 10.22%。我们认为,在地缘政治因素、新冠疫情及国产水平不断追赶等因素的影响下,国产厂商陆续在出口业务上加大布局并持续发力,中国制药装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有望继续稳步提升。根据灼识咨询,从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已从约 19.7%提升至 22.6%的水平。
国内需求标准趋于严格,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基于医保和集采政策对药企成本压力将持续存在的预期,协助制药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和降低成本将成为制药装备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们认为前期发展中积累了技术与研发优势的头部国产制药装备企业,将通过内外延伸
与上下游整合扩展自身服务领域,提高装备质量和性能,以此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以改变进口为主的市场格局。
受需求差异化及厂商转型等因素影响,制药装备行业有望实现从周期性向成长性的转变。设备更新周期缩短及精准治疗药物产线差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业周期属性,同时也推动制药装备厂商向提供一站式、自动化、连续化解决方案方向转型,随着厂商收入结构从以设备单机为主向设计、维修等技术服务型业务占比提升方向转变,行业周期性有望进一步削弱,头部企业将表现出更强烈的成长性。
3
用药结构改变蕴藏换装需求,
产业结构面临升级
生物制品需求旺盛,传统制药公司纷纷寻求转型,有望释放潜在换装需求。2021 年的生物工程单机和系统需求大爆发主要原因系新冠疫苗大规模投产,但即使排除新冠疫情因素影响,用药结构亦体现出明显向生物药倾斜趋势。近年全球医药创新热点多集中于慢性病靶向治疗,以单抗为代表的大分子靶向药持续火热,这类药物规模化投产离不开相关生物药制药装备。此外,由于大分子生物药便于修饰或改造,国内许多 fast-follow 路线的创新药企也更倾向于大分子生物药研发项目。受益于大分子生物药的创新热潮,国内用药结构也开始向生物药倾斜。近几年来生物制品增速一直高于化学药和中成药,根据中康 CMH 数据,2021 年全年中国医院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 10.1%,其中化学药、生物制品、中成药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9%及 17%。我们认为,随着用药结构改变,将会有更多药企转型生物药生产,有望释放制药装备更换需求,不同于此前 GMP 限期整改引发的周期性需求,下游转型带动的换装需求将具长期性及持续性。
目前我国制药装备产业仍以药用包装机械为主。制药装备一般用于药品生产、检查、包装等用途,是制药企业最为基础的设施之一,按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备和包装两大部分。不同产品和剂型要求对应的设备和产线各有不同,因此制药装备属于非标准型产品,往往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特别定制。据药装协 2020 年数据统计,我国制药设备行业药品包装机械设备占比达 55.7%,原料药设备占比达 25.4%,制剂机械设备占比达 5.8%,饮片机械设备、药物检测机械设备、药用粉碎机械设备、制药用水设备占比较小,分别为 2.3%、0.9%、0.3%、0.2%。我们认为,药品包装机械设备占比过半主要系国内厂商相关布局较早,技术壁垒较低且产业已相对较为成熟。
中国制药装备面临产业升级,制剂设备及生物药设备等板块具较大提升空间,同时有望带动本土耗材、填料板块业务。中国制药装备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要求、准入标准及毛利水平均相对较高的制剂设备、生物药设备等占比较低,随着头部厂商技术与布局日臻成熟,相关设备板块未来或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此外,由于生物药装备一般与耗材、填料配套绑定,未来随本土生物药装备份额提升,本土耗材、填料等业务亦有望受益。
4
国产替代端倪已现,
行业龙头有望破局
全球制药装备行业格局:少数头部企业极具话语权,凭先进技术及理念引领行业发展。目前具国际竞争优势的制药装备商主要集中于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主要为 SARTORIUS、SYNTEGON、B+S、IMA 和 GLATT 等,在行业内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并凭其精良的加工装备、先进管理理念等一度垄断高端产品市场。
国内制药装备格局现状: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本土厂商高端市场份额有限。目前中国制药装备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根据灼识咨询测算,2020 年国内制药设备市场份额最多的五家厂商分别为东富龙、楚天科技、SYNTEGON、奥星生命科技及 Cytiva,分别占 4.1%、3.8%、2.5%、2.3%及 2.0%,CR3 与 CR5 分别为 10.3%及 14.7%。虽然本土头部设备厂商份额排名较靠前,但目前中高端设备领域本土厂商份额较低,SYNTEGON 和 Cytiva 等国外厂商仍占主导地位,主要系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国外制药装备厂商纷纷加大在华投资规模与销售力度,凭其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研发等方面优势,占据了国内高端制药装备市场主要份额。
国产替代是国内制药装备发展大趋势。近年来国内制药装备厂商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形成,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发展重要趋势,市场格局有望迎来重新洗牌。目前本土已涌现一批以楚天科技、东富龙等为代表,具较强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制药装备厂商,逐渐打破了国外高端制药设备供应商对跨国制药企业、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CMO/CDMO 等企业的垄断,本土龙头企业部分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口替代进程不断向前,并启动迈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与此同时,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在国际物流缓慢、产品进口受限、下游客户对交货时间要求高等背景下,境外制药装备厂商已难以满足国内药企需求,本土企业迎来发展窗口期。我们认为未来或有更多的本土厂商加强自主研发,在多个环节切入制药产业链,全方位、多领域促进国产替代。
国内行业龙头集中度具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制药装备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不利于产品的研发升级以及行业效率的提升,随着供给端改革的深入,经济的新常态化将逐步淘汰低附加值和过剩产能。一批规模较小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将退出行业竞争,为龙头企业带来大量并购机遇,有助于其扩大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原中小企业市场份额逐步释放后,也将为龙头企业带来新增长。此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需更大科研投入和资本支持,竞争门槛将进一步提高,将有利于龙头企业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实现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Part
2
生物药蓬勃发展
设备和耗材双重受益
1
生物制药生产链条长、壁垒高、
迭代快、周期性较弱
生物制药设备及耗材壁垒高,市场大,国产化率低。生物制药可以分为上游细胞培养和下游分离纯化。相较于传统药物制备,生物制药生产链条更长,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更高,目前上下游仍处于生产工艺的快速迭代期,产品升级换代较快。
一次性使用系统呈现市场端快速增长趋势。一次性使用系统(SingleUse System,SUS),也称为一次性使用技术(SingleUse Technologies,SUT),是一种先进的生物制药工艺解决方案,通常由聚合材料组件焊接装配而成,形成一个系统或生产单元,可用于单次或者阶段性制药研发或生产活动。目前 SUT 已涵盖细胞培养、细胞纯化、生物反应、原液储存、药液运输、成品分装等多个环节,涉及生物反应袋、填料、膜材等一系列高分子材料的耗材。
一次性使用系统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一次性使用系统在建设和运营两方面的优势。在工厂建设方面,一次性使用系统因为建设周期短,生产设备少、前期投资成本低,设备组合便捷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企业采用,作为其新产品、新产线的首选生产装置。在运营方面,一次性使用系统能够大幅度降低清洗洁与消毒(或灭菌)方面的投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灵活性,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国药品监管部门对制药企业在降低交叉污染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
一次性反应器启动成本更低、更简便可控
一次性反应器与不锈钢应器相比耗材属性更强。近年来,一次性技术因其污染风险少、清洁和验证成本低等特点在生物制药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为生物制药企业带来创新设备,帮助制药企业大大缩短了建设和生产时间,更为其带来较大的灵活性。目前一次性反应器已被成功的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昆虫细胞培养,以及微生物发酵,所涉及的药品类型有抗体、疫苗、重组蛋白、细胞治疗、重组血液制品等,所涉及应用阶段涵盖研发、临床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良好的放大性,不仅可以完成批次培养、补料分批(流加)培养、灌流培养,还可以利用微型反应器进行高通量筛选实验。
2
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
开启上游新纪元
生物制药成为 21 世纪医药发展的主流方向,细胞培养是主要技术。2021 年生物药销售额在药品中占比较大。尽管受到 COVID-19 的干扰,FDA 的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CDER)在 2020 年批准了 53 种新疗法,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的总数,仅略低于 2018 年 59 个品种的历史高点,与 1996 年的批准数持平。
细胞培养技术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中占据主流地位。1995-2011 年,EMA 批准的所有生物医药中,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比例达到 78.3%。大规模细胞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生产设备,细胞培养、超滤层析、纯化过程相关耗材及试剂构成了生物制药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据 statista 数据,2019 年全球生物制药设备耗材上游市场约 59 亿美元,预测 2019-2027 年复合增速 12.8%,基于此我们估算 2021 年全球上游市场约 75亿美元,功能覆盖培养基制备、细胞培养;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统计 2021年全球下游市场约 266 亿美元,预计 2022-2030 年复合增速 15%,功能覆盖细胞分离、固液分离、色谱纯化、精制超滤等。所以根据以上估算,2021 年全球生物制药设备耗材全球市场规模合计约 341 亿美元。
国内生物制药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1 年 5 月全球生物药总产能约 1740万升,主要产能仍集中在欧美日地区,合计约 1300 万升,中国生物药产能约 180万升,相较于 2018 年的 87 万升已经翻倍提升的同时,较欧美仍有明显差距。
3
全球视野下 CGT 产业如日初生,
新赛道有望重构上游
格局 CGT 产业处于发展早期,日新月异的研发与应用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弯道超车机会。全球 CGT 相关产能在生物药产能中占比约 1%,行业处于初期快速成长期,资金继续流入细胞和基因疗法(CGT)。2021 年,CGT 公司获得了 240 亿美元的现金和投资,包括 16 亿美元的预付现金和合作股本,以及 67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在过去五年中,授权交易、并购、风险投资和 IPO 的价值一直在上升。随着下游项目获批临床和上市有望快速放量,CGT 赛道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弯道超车机会,参与全球新一轮生物制药产能建设。
4
连续式生产工艺趋势
提高对供应商上下游整合要求
连续工艺在产能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优势显著,同时提高了对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在传统的批次生产工艺中,物料在每一步工序操作后统一收集,然后在进行下一工序操作,中间一般存在中间体的储存和检测过程。连续生产工艺具备更小的设备占有空间和更高的生产效率。随着细胞株表达单位的提升以及反应器规模越来越大,连续生产工艺日趋重要,以满足由于场地和资金等需求带来的装备需求。连续生产工艺与传统的批次生产工艺相对应,将多个操设备作单元高度整合、原料持续输入系统、终产品持续稳定输出的生产过程,因此对设备和系统的整合有更高要求。
按 2000L 的生产规模,连续流工艺填料使用量降低 60%,Buffer 使用量降低40%,人力成本降低 33%。据公司披露行业数据,全球连续生物工艺市场将从 2019年的 67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底的 121 亿美元,CAGR 约 10.4%。
5
行业高景气延续海外龙头高增长,
收并购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覆盖面
赛多利斯作为生物工艺解决方案的海外巨头,2021 年订单数量和收入体量同比均保持约 50%增速。在上下游工艺整合较好的基础上,2021 年公司通过两笔收购扩大了其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部门的产品组合,主要针对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CellGenix 生产细胞培养成分,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 GMP 质量的培养基,用于生产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Xell 开发和生产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和饲料补充剂,尤其是用于制造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的病毒载体。赛多利斯 2021 年与 waters 加深合作推进生物工艺数字化与自动化,Waters公司基于质谱技术的生物过程分析仪将与 Sartorius 多平行生物反应器系统相结合,使药物发现和细胞系开发过程中的特定分析步骤可以直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例如在线测量,所以这些步骤不需要外包给外部实验室进行样品测试。
Part
3
海外对标公司复盘和启示
1
IMA:以装备类业务为核心,
产品线和销售地域不断拓展
IMA 成立于 1961 年,总部位于意大利,是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机械设计和制造企业, 产品涉及药品、化妆品、食品、茶叶、咖啡的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该公司拥有 46 个工 厂,分布于全球各地。截至 2019 年末,公司有 5900 名员工,其中 2400 名位于意大利以 外地区,销售网络分布在 80 个国家,设有 11 家分公司以及全球 50 多家代理商。
IMA 在制药装备行业的核心业务由 IMA Pharma 承担,拥有广泛的生产线,是综合且 全面的制药设备供应商,IMA Pharma 拥有三个专业部门,即 IMA Active(固体剂事业部), IMA Life(无菌灌装和冻干事业部),IMA Safe(包装事业部)。
IMALife 在液体、粉剂的无菌灌装和冻干领域提供系列产品,包括洗瓶、灭菌、无菌 环境灌装加塞设备;制药和化妆品灌装密封设备;无菌粉针灌装设备;工业级、中试或实 验室冻干机,可与该领域最智能的自动上下料系统组合使用。同时提供贴标机、吹瓶机、 拆包机、托盘收集机等。IMA Active 可以为固体制剂生产各阶段(制粒、压片、胶囊充 填、包衣、处理和清洗)提供设备和服务。IMA Safe 可以为制药、化妆品及食品工业提供 完整前端及中端、末端包装生产线的制造解决方案。
中长期来看,IMA 公司业绩始终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 2000 年的 2.93 亿 欧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5.96 亿欧元,年复合增速为 9.3%;归母净利润从 1500 万欧元增 长至 1.7 亿欧元,年复合增速为 13.53%。
公司制药装备板块的收入从2000年的2.47亿欧元增长至2019年的7亿欧元, 年复合增速为 5.6%,基本与同期全球药品市场增速相同。公司制药装备收入仅在 2009 年和 2010 年出现下滑,公司年报解释为包装部门订单减少和销售量下滑。我 们认为与 2009-2010 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速放缓,制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缩有关。制药装备板块的盈利能力处于持续提升之中,EBIT 占收入的比例从 10%以下稳步提升至近年的 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政策扰动,需求平稳释放的情况 下,制药装备行业的需求并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除了深耕制药设备行业之外,IMA 公司还通过多元化业务发展、布局全球市 场和提供售后服务等方式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降低业绩的波动性。
2010 年 6 月和 2011 年 2 月 IMA 公司通过收购 GIMA S.p.A、Naturapack S.r.l 和 the Sympak Corazza Group 进入到乳品和方便食品行业包装领域,2013 年收购食 Ilapak Group 进入到烟草机械生产领域。2010-2019 年公司制药设备收入占比从 72% 下降至 44%。
从销售地域角度看,2019 年公司在意大利本土销售占比仅为 12%左右,在欧 盟国家收入占比最大,但也仅有 28%。从业务形态角度来看,售后服务收入(包括 备品备件销售)占比已经达到 3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为 70%。
产能方面,IMA 公司始终保持平稳扩张的节奏。历年来资本性开支占当年收入 的比例保持在 2%-4.5%之间。通过对比后可以看出,国内制药装备企业资本开支强 度均高于 IMA,我们认为产能的扩张有助于企业交付能力的提升和产品种类拓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制药装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望不断提升。
目前国内制药装备行业龙头的国际化布局也在积极推进。东富龙实现了生物制药设备出口的突破,例如为法国 Recipharm 法国工厂(为 Moderna 公司 mRNA 路线新冠疫苗提供代工服务)提供配液系统、灌装系统、灯检及后道包装装备。楚天科技通过并购 Romaco,不仅增强公司在固体制剂设备领域的产品储备和服务能力, 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在疫情中为阿联酋当地制药企业提供无 菌制剂整体解决方案,用于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目前国内制药装备龙头企业海 外收入占比平均在 20%左右,我们认为该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赛多利斯:“耗材+设备“一体化布局,
提供生命科学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
赛多利斯是一家在生物制药设备及耗材领域进行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公司拥有 Sartorius AG 和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S.A. 2 家独家上市的实体,其中 Sartorius AG 持 有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74%股权和 85%的投票权。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主要从事 生物过程解决方案(Bioprocess Solutions),Sartorius Lab Holding GmbH 主要从事实验室 产品和服务(Lab Products &Services)。
生命科学上游耗材和试剂具有品类多、单品市场规模有限、竞争格局分散、技术壁垒高、不同产品技术差异度大等特点,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是做大做强的必然路径。赛多利斯在历史上曾多次进行了多次并购,涵盖了生物药生产和研发多个环节所需的耗材和技术,覆盖了包括细胞株开发、培养基优化、上游细胞培养、下游分离纯化过滤到制剂罐装的全线技术产品在内的整个上下游环节,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生物制药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以赛多利斯的单抗生产解决方案为例,在上游生产流程中,拥有涵盖细胞系、培养基、工艺开发到商业制造的成熟工艺解决方案;在下游生产流程中,能够实现从 mg 级 扩大到 kg 级的蛋白纯化以及原液储运纯化方案。
公司的生物过程解决方案业务(Bioprocess Solutions)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涉及到生物药的商业化生产、工艺开发等多个流程,包括细胞系构建技术、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耗材、存储和运输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流程解决方 案,并协助进行前期项目规划、生产过程集成和后续验证等流程,产品和技术适用于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病毒载体基因疗法等。2021 年公司年报中披露:在生物过程解决方案业务中,一次性无菌产品的重复业务约占该部门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三。公司在过滤解决方案(Filtration)、流体管理解决方案(Fluid Management)、发酵(Fermentation)、纯化(Purfication)等多个领域位列全球前 3。
公司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部门(Lab Products& Services)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研究实验室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产品包括细胞分析系统、实验室供水系统、实验天平、过滤器、移液管,此外公司还能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定期维护/维修等覆盖实验室仪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公司两个业务板块覆盖了从实验室研发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具有较高的协同性。
从历史数据看,赛多利斯收入和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毛利率和净利率总体呈现出平稳提升的态势。2021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呈现出提速态势,实现收入为34.49 亿欧元(+49.3%),其中疫情相关业务领域收入约为 5 亿欧元。分拆增速贡献,并购的贡献 约为 5%,开发和生产新冠病毒疫苗及其检测试剂盒产品和组件贡献了约 16%。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EBITDA 达到 11.75 亿欧元,相应的利润率达到 34.1%,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和销售费用减少等因素。
分业务来看,公司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板块在2021年收入达到27.27亿欧元(+54.7%), 其中与疫情相关需求贡献 20%,收并购贡献 5%;实验室服务板块收入达到7.22亿欧元 (+32%),其中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组件需求增长贡献约 6%,收并购贡献约 6%。两项 业务的 EBITDA 占收入的比例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复盘 IMA 和赛多利斯业务发展和业绩后,我们认为:(1)从长期角度看,由于制药装备行业需求并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因此仅考虑制药装备业务,龙头企业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和迭代(例如从单机和系统逐步向整体解决方案和工程,布局高景气的生物药装备等)、加强国际化布局力度、提升售后服务收入占比提升,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平稳业绩增速;(2)装备类产品使用周期较长,对于同一类产品,某个特定客户在短期内很难出现复购的情况。而耗材类产品应用于生物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各个环节,需求会持续存在。由于耗材类产品若更换相关供应商,需要对更换后的产品进行试产、测试并在药监部门履行相关变更程序,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较高,因此在绑定客户之后,耗材类产品业绩的持续性和连续性更好,因此通过提升耗材类产品收入占比,能够进一步平滑业绩。
我们认为,制药装备企业通过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切入到耗材领域后,一方面可以打通装备和耗材销售的界限,实现销售资源和渠道的共享,借助原有的客户资源,有助于耗材类产品迅速放量;另一方面耗材与装备的绑定也越来越紧密,耗材和装备可以进行搭配组合销售,形成“耗材+装备+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于药品研发和商业化全流程,将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和市场渗透率。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制药装备龙头企业有望成为生物药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者,开启在制药装备以外的第二成长曲线。
Part
4
主要上市公司
1
东富龙
东富龙从冻干机发家,“单机、系统、工程”纵向深挖,成为冻干机领域绝对龙头;同时积极横向拓展,形成制药装备为核心(注射剂、原料药、生物工程、固体制剂),医疗科技(2013 年介入)、食品工程(2014 年介入)为辅助的产业布局。近年来通过积极布局耗材、开拓细胞治疗等新业务,不断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形成仪器、设备、耗材(包括耗材、试剂、填料、过滤、包材等)多维一体式布局,能够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耗材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M+C+E”(装备+耗材+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
东富龙业务多元化布局,产品线向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领域过度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92 亿元(+54.8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8.28 亿 元(+78.59%),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60 亿元(+92.00%)。分产品来看, 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收入 9.07 亿元(+305%),收入占比达到了 21.63%,与 2020 年相 比提升 13.36 个百分点;医疗设备及耗材收入 4.99 亿元(+105%),收入占比为 11.91%, 与 2020 年相比提升 2.91 个百分点,其中耗材类产品收入约 2 亿元,CGT 装备收入约 2.5 亿元;仅考虑生物工程类设备、CGT 设备和耗材,2021 年上述产品合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32%,生物药设备+耗材已经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因素。注射剂单机及系统 收入 13.81 亿元(+13.1%),收入占比为 32.95%,毛利率为 47.43%(+2.23pct);口服固体单机及系统收入 1.11 亿元(+112%),体现出在生物药需求高速增长之外,传统药品 设备需求和竞争格局依然稳定。
2021 年,公司境外收入 10.40 亿元(+97.79%),占比提升至 24.8%。主分区域来看 欧洲收入 7.30 亿元(+148%),毛利率为 70.27%;亚洲收入 2.98 亿元(+61.57%),毛利 率为 59.51%。预计是受益于抗体、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产能建设,公司生物原液相 关装备实现海外市场突破,生物大分子装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获得提升。截至 2022 年 1 季度,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 39.2 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体现出公司在执行订单和新签订单数量充足,仍然处于业绩释放期。
公司 2022 年 4 月发布 32 亿元规模定增项目,拟投资总额约 36 亿元。本项目拟在上海市闵行区进行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整体建设及复杂制剂核心装备产线建设,其中产业试制中心重点围绕前沿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和核心产品的升级迭代和信息化升级等方面开展,通过组建和升级生物工程试制中心、注射剂试制中心、固体制剂试制中心等,全面增强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和制药工艺的理解能力。
借新冠契机加速出海,国际业务结构优化。1)出口产品:此前产品以较为成熟的冻干系统、注射剂解决方案为主,新冠疫情后,公司原液环节的生物工程设备及耗材在近 2 年实现了出口突破。一次性耗材通过 BPOG 验证,获得高端生物制药供应链敲门砖。2)出口地区:公司海外收入主要来自俄罗斯、印度,新冠疫情以来凭借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开始进入发达国家供应链。2022 年 2 月公司为大型 CDMO 公司 Recipharm 法国工厂供应配液系统、灌装系统、灯检及后道包装装备 。
2
楚天科技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现已成为医药装备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在产业布局方面坚持“一横一纵一平台”战略,“一横”涵盖了主要药物剂型设备的 全产品链,“一纵”主要面向针剂药物生产装备全产业链,“一平台”能够为医药工业生 产提供 4.0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公司以洗烘灌封联动线起步,逐步拓展至冻干制剂生产线,并通过并购楚天华通进入制药用水装备及工程系统领域,并购 Romaco 进入到口服固体制剂装备领域,实现了对液体类、固体类(含粉体、膏体等)等传统药物生产设备的全覆盖。
在生物工程板块,公司已经布局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一次性配液系统、超滤层析纯化、不锈钢反应器和填料等。通过设立控股公司楚天思优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于一次性耗材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有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配液袋、储液袋及其膜材等。通过设立控股公司楚天微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于填料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覆盖天然多糖微球、硅胶微球、聚合物微球和无机微球,目前产品以琼脂糖微球为主,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制药。
楚天科技生物工程产品布局及特点
2017 年上市公司与楚天资管和湖南澎湃共同出资设立楚天资管,完成了对 Romaco公司的收购,2020 年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和可转债完成了对楚天资管股权的收购并实现了 Romaco 的并表。在完成 Romaco 的收购之后,公司加强了对其产品及销售区域的整合,在管理、销售和研发方面加强费用管控;并加大了对于 Romaco 产品在中国市 场的开拓力度,充分发挥在渠道、客户、品牌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在并购之后 Romaco 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至 2022 年1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 25.10 亿元,同比增长 90.13%,环比略有下降,但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合同负债的结构即预付款和提货款所占比例,在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发生变化导致,一季度交付同比下降,客户端调试验收同比增长,导致发出商品减少,合同负债中提货款占比下降,导致合同负债数额下降,公司在 2022 年 1 季度新签订单同比有所增长,在手订单环比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公司 2021 年 1 季度新增订单中与新冠相关的订单占比在 40%以上,而 2022 年新增订单中,与新冠相关的订单占比在 5%以下,因此我们判断公司非新冠装备新增订单同比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楚天科技历史上曾经历过 3 次主要产能扩张。其中第一期工程占地约 80 亩,2003 年开工建设,2004 年竣工。第二期工程占地百亩,于 2009 年开工建设,2010 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于 2013 年开工,2015 年陆续竣工。公司于 2020 年启动了第四期工程,占地 142 亩,包括楚天科技创新中心大楼、人才中心大楼、中央车间、智能后包车间、智能 中药车间等研发、制造和管理项目,四期项目建成后,公司整体可达到 100 亿元产能。目前公司已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产能主要规划用于生物药领域的相关布局,包括一 次性耗材、层析超滤设备、配液系统、其他产品等。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增产能陆续投产,有望持续保持业绩稳健增长。
3
新华医疗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服务和医疗商贸四大业务板块。医疗器械板块感染控制产品线、放射诊疗及影像产品线、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产品线、手术室设备和外科器械产品线、口腔设备及耗材产品线、实验动物产品线、透析设备及耗材产品线、医用环保产品线。感染控制产品线国内市场占有率在 70%以上,规模居国内第一;放射治疗设备国内生产品种最全,国内装机即将超过 400 台,规模居国内第 一。制药装备板块,主要围绕无菌制剂、固体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四个制药工程板块打造制药装备资源整合和技术平台,主要业务是面向制药行业提供无菌注射剂、固体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的制药工程及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单机设备及制药领域内的工艺研究及技术服务,产品结构由制药装备类向生命科学领域拓展,重点发展中药制备、生命科学相关工艺装备。
公司于 2022 年 2 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向 344 名激励对象授予 554.68 万股限制性 股票,授予价格为 11.26 元/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提 高经营效率,降低代理人成本。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重点做好业务板块梳理, 聚焦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两大核心业务,全力突破血液透析、 放射诊疗、体外诊断、 生物制药和制剂设备领域;择机布局口腔、手术设备领域的新产线,精耕细作感控设备、 实验设备、医用环保设备、手术器械、骨科、通用制药设备以及血透中心领域;逐步有 序退出医疗服务、医疗商贸、中药及化药制药设备领域的不良资产。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2
森松国际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反应、生物反应和聚合反应的核心工艺设备、工艺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下游行业和领域包括油气、日化、化工新材料、制药(含生物制药 和化学合成药)、动力电池原材料(含金属矿、锂电池原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含光伏原 材料和高纯度化学试剂的生产)等。公司在南通和上海拥有两座现代化的制造基地,在马来西亚也拥有一座沿海的制造基地。
在生物制药领域,本集团为下游行业和客户的技术产品迭代提供从实验室、临床 I、 II、 III 期到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所使用的,覆盖其上下游产品及其翻新需求的多元 化产品,包括生物反应器/发酵罐系统、培养基配制系统、收获系统、纯化系统、制剂配 液系统、缓冲液配制系统和储存系统、在线配液系统、灭活和 CIP 工作站系统、隔离器、一次性磁力混匀系统、一次性储液混匀系统、模块化工厂&洁净装修等。
2021 年公司成功交付了中国首套 mRNA 新冠疫苗生产装置,该套装置采用世界先 进的核酸药平台生产技术,设计年产能达 2 亿剂。持续与国内头部的 HPV 疫苗生产厂 家合作,为其提供发酵罐、纯化/制剂配液系统、佐剂配液系统等核心设备及工艺系统,不断助力其在疫苗领域快速实现产业化。公司也为国内外多家抗体生产厂家提供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其中为瑞士某巨头 CDMO 提供的多套 20KL 用于抗体生产的生物反应器 项目,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项目之一。在胰岛素领域为提供用于生产第三代长 效胰岛素的大型发酵罐和工艺系统。2021 年新签订国内最大规模的重组人白蛋白发酵 罐系统订单和多个的下游纯化系统订单,实现了新的技术跨越。生物制药和化学合成药 领域新订单金额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2021 年达到 24.02 亿元,同比增长 37%。
Part
5
制药装备行业未来预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2021 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为 1445 亿美元,中国药品市场占比约为 20%;随着经济和医疗需求的增长,中国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 2023 年中国药品市场占比将达到 24%。假设 2021 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为全 球市场规模的 20%(与药品市场相同),则当年全球制药装备市场规模约 4000 亿元。2021年生物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比约为 24%,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37%。我们认为未来全球制药装备市场中,生物药装备需求增速将快于化学药。
制药设备企业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和产品的升级迭代,一方面顺应下游企业的需求,从景气度相对较低的传统制药设备领域切入到生物药设备等高景气领域,另一方面多产线布局也可以避免单一产品线需求波动对整体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收入体量上升,规模效应逐步开始体现,最终使得公司利润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未来随着制药设备行业需求周期属性弱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和进口替代,未来制药设备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保持在较好水平。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届五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赴中国医
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学习、领会国..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协会
在金秋九月,高热酷暑气温下,为学..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冉文萍秘书长拜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
近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联合会秘..关于启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培训
各相关企业: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关于收取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章程
会徽设计说明: 本标志以表现四..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