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政策加速,罕见病反成热门赛道
发布时间: 2022-11-02     来源: 盛杰前沿

过去被认为“小众”的罕见病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药企的青睐。仅10月以来,全球罕见病领域官宣多个重磅收购消息。

10月3日,阿斯利康旗下罕见病业务子公司Alexion Pharmaceuticals宣布以溢价超7倍的价格,即6800万美元(约4.84亿元人民币)收购临床阶段基因公司LogicBio Therapeutics。

同日,辉瑞宣布以116亿美元收购Biohaven公司,时隔2天,辉瑞再次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GBT公司。被外界解读为,进一步加强其罕见病领域的布局。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罕见病患群体,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与挑战。

吃力不讨好的“孤儿药”

罕见病,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如有机酸血症、威尔森氏症、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药企研发较少,因此这些药又被称为“孤儿药”。

药品研发本就是一个风险高、投入高的领域,而相对于常见病药物,孤儿药研发难度通常更大。罕见病患者人群少、分布广,临床受试者招募困难,需要投入海量资源,基础研究较为缓慢。此外,多数罕见病为遗传病,通常发生在儿童阶段,临床试验在道德和法律上都存在风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用药人数太少,使用同样的资金研发一款药物,常见病药物的受众可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但孤儿药最后使用者可能只有几千、几万人。因此孤儿药若仍然按普通的标准来定价,开发药企根本无法收回成本。这也是很多孤儿药频频爆出天价的原因。但定价太过昂贵,患者又无法负担,可能不会使用,这样药企依旧不能收回研发成本。

就是这样矛盾的局面导致如今的罕见病开发陷入愈发困难的局面。

破解用药难需国家层面统筹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率在0.65‰—1‰的疾病或病变,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再加上病种纷繁,眼下我国约有2000万患者面临无特效药物而因病致残或致死的困境。

所有的研究都是要考虑投入产出的,药企再怎么有人性关怀,也不可能完全“用爱发电”。巨额投入能否产生回报,无疑是药企研发立项的核心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孤儿药的研发单纯依靠企业驱动和市场机制,很难得到解决,需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支持。”

以美国为例,其孤儿药蓬勃发展的核心,正是药企们在政策的“诱惑”下,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在美国,一款新药一旦获得FDA孤儿药身份,将在美国的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享有临床试验费用税收减免、免除NDA申请费用、获得研发资助、自主定价等,特别是批准上市后可获得美国市场7年独占权,无疑加长了获利的周期。甚至还可能获得宝贵的优先审评劵。可谓“诱惑”十足。

另外,从新药研发的角度,以孤儿药身份进入市场,享受市场独占期后再拓展适应症,不失为一种“以奇致胜”的临床开发战略。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孤儿药研发的激励政策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审评阶段,因此对国内罕见病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孤儿药原始创新的激励作用尚不明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对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新药,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承诺保障药品供应情况下,给予最长不超过7年的市场独占期,期间不再批准相同品种上市。”

市场独占期一方面是给企业销售盈利的一个承诺,另一方面也在鼓励行业竞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减少扎堆复制的问题。在保障临床需求的前提下,监管机构表达出了对创新药“创新”核心的维护。

国内孤儿药研发落后,除政策因素之外,还受支付能力影响。对于天价孤儿药如何普及,政府也在积极寻找方法,且有望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进一步解决这一难题。“青岛模式”就是很好的参考。

而且医保调整向罕见病用药倾斜。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目前,已有2860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内67%的已上市罕见病用药都在其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医保谈判表示:“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政策推动,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布局

业内普遍认为,在政策不断向好,资本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国内孤儿药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罕见病药物将加速上市。国内企业越来越关注罕见病领域,布局研发赢取市场先机。

在政策助力之下,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企业积极布局罕见病领域,资本也在助力研发企业的发展。《罕见病综合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球孤儿药市场将达到1100亿美元,国内市场预计达到300亿元。

目前,北海康成、康蒂尼药业、曙方医药、琅钰集团、信念医药科技等医药公司都在罕见病药物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其中的代表性企业北海康成在完成多轮融资后,已于2021年底登陆港交所,成为“本土罕见病第一股”。

北海康成作为专注罕见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的公司,已打造了由13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药物所组成的全面的管线,针对部分最常见的罕见病以及罕见的肿瘤适应症,包括3个已上市产品、4个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1个处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准备阶段、2个处于临床前阶段,另有3个基因治疗方案处于先导识别阶段。

此外,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上海医药、亚盛医药等上市药企也相继对外公布其在罕见病药物领域的布局。

上海医药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较多的公司,产品覆盖多个治疗领域,已经在推进有十几个罕见病药物研发项目,预计未来5年,将超过30个。深耕罕见病领域也是上海医药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君实生物凭借外界熟知的PD-1单抗在罕见病领域取得突破。7月21日,其 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鼻咽癌获得欧盟委员会(EC)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而且已累计获得欧盟和美国药品监管机构授予的6项孤儿药资格认定,涉及黏膜黑色素瘤、鼻咽癌、软组织肉瘤、食管癌及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

参考资料:
[1]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12722.html
[2]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830A0A71B00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