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用中药时
患者经常问到中药汤剂的温度
到底是冷服还是热服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一般来讲,中药汤剂应采用温服法,且实际上也以温服法居多。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疾病的情况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存在着很多特殊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
这是利用药物的寒热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治则上来讲,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同时热药热服、寒药凉服即在服法上与药性趋同,辅佐了药物的力量,更利于疾病恢复。如温里剂,四逆汤、吴茱萸汤类方,这类药物性多温热,多用于里寒证,宜热服;清热、消暑类药物宜冷服,这类药物性多寒凉,古人亦称之为饮,如清络饮、香薷饮、普济消毒饮等,宜凉用。
凡外散表邪的药宜热服
解表剂多具辛散之性,而热性上行发散,冷性收敛凝滞,因此外散表邪之药若得热性相助更利于解肌发表。尤其是表寒证所用的辛温发汗解表之剂,不仅要热服,药后还需温复,取微似汗。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服后须进热稀粥,以助药力。
解毒药宜冷服
因为汤剂较凉有助于毒物瘀滞的排出,而较热则可促进毒物在体内的扩散。因此宜冷服。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判断
凡具有理气功效中药,其温度热时易舒,温度凉时则凝滞;具有补血、活血功效者,温度寒则瘀阻,温度热则沸溢。对于需行血通络,且达筋骨者宜热服。
反佐法
与一般原则相反,即热证用寒药温服,寒证用热药冷服。如治疗阳明腑实证的承气汤类方,性寒但温服,以防寒药拒受;半夏散汤性热却冷服,以防拒热而不纳。这些反佐的服药方法,能避免疾病与药物性质相反而出现“阴阳格拒”。后世所说的“姜附寒饮,承气热服”即源于此。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