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东阳光药为何“断臂自救”?背后隐情大揭秘
发布时间: 2022-07-15     来源: 药春秋

7月12日,第七次国家级药品集采开标,有着“流感神药”之称的奥司他韦也在本次集采之列。

7月13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在官宣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国家第七批集采共60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48%。其中,东阳光药对75mg规格的“流感神药”奥司他韦报出了0.99元/片的价格。

太狠了!拳头产品报出“吐血价”

众所周知,奥司他韦是抗流感药物中的一款经典药物,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被称为“流感神药”。

2019年2月,奥司他韦首次在国内通过一致性评价,过评企业为东阳光药。截至目前,奥司他韦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的厂家共有18个,其中东阳光药的过评数量最多,拥有4个批文。

在此次集采中,奥司他韦备受关注,采购名单中共有三个规格,分别为30mg、45mg、75mg,最高有效申报价分别为6.45元、8.8元、13.01元。奥司他韦胶囊共计超过10家企业竞标,最终中标的企业有东阳光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华海药业等。其中,东阳光药报价最低,为0.99元/片,降幅高达92%。

多年来,东阳光药在奥司他韦市场竞争中一直是一家独大,牢牢占据国内近九成的市场份额。根据东阳光药2019年营收情况可以了解到,其总体营收约为62.24亿元,其中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的销售额分别为43亿元和16亿元,合计贡献近60亿元的销售额。由此可见,奥司他韦可以说是东阳光药的拳头产品。

既然是拳头产品,集采中东阳光药为何要报出“吐血价”?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报出如此低价,是因为东阳光药想通过价格优势来稳住市场主导权,保住其市场份额,这是东阳光药的一个市场策略。并且,东阳光药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和生产优势,带量采购带来的批量生产能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也能大幅下降。

东阳光药能“断臂自救”吗?

近两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人口流动降低,加上人们防护意识的增强导致流感发病率下降,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销量也随之剧减。据悉,东阳光药2020-2021年营收连续下降逾60%,2021年更是迎来历史首亏。此外,国内其他药企的奥司他韦产品也相继获批上市,包括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成都倍特药业、博瑞医药、上药中西制药等,东阳光药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


(近5年来东阳光药的业绩情况 来源:wind,36氪)

不过,今年6月中旬,突如其来的南方流感让东阳光药销售额突增。日前,南方多地已经有报道称,奥司他韦(含仿制药)已经卖到脱销,而东阳光药的股价也从6月中旬开始起飞,截至目前的区间最大涨幅超过64%,不仅高于2019~2021同期水平,还创下了近几年来的同期新高。


(东阳光药股价走势 来源:wind,36氪)

除此之外,新冠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又爆发了猴痘疫情,加上6月中旬南方爆发流感,直接促进了抗流感药物市场的扩容,驱动了奥司他韦的销售。但是,奥司他韦属于季节性流感药物,需求量随流感流行变动。当流感不流行时,人们的需求和医院进货动力就没那么强烈。

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入围了集采,最后在医院终端实现的销售额能否弥补降价后出现的收入下滑仍是未知数。不论是东阳光药还是其他企业,想要自己的产品和公司立于不败之地,应势而变、积极创新始终是一家医药公司能够持续维持的重要因素。建议各个药企在以前各自管线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外部合作机会,并在联合治疗上创新,这是唯一一条区别于其他公司或者产品的一个方向。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