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前6个月里,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海外药企正在宣布裁员。
FierceBiotech日前公布了一份统计名单,今年1-6月,已有60家药企宣布裁员。不仅包含蓝鸟生物、BridgeBio Pharma、BeyondSpring等昔日明星Biotech,甚至还出现了诺华、赛诺菲、吉利德、渤健等跨国药企的名字。
药企裁员潮轰轰烈烈。
对MNC而言,市场发展趋势、政策的变化让他们寻求转型,通过裁员达到优化及调整架构的目的,而对这个资本寒冬中越来越多陷入“钱荒”的Biotech而言,当“一块钱掰成两半花”都不足以自救时,裁员是更直接的保命方式……
01
MNC在裁谁?
行政、销售等岗位已被列入裁员“高危”名单。
自4月初发布重组计划,诺华就有裁员的消息传出。诺华全球首席执行官Vas Narasimhan表示预计通过重组计划到2024年每年将削减至少10亿美元的销售和管理费用。随后有外媒报道,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诺华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数千人。
裁员在6月末有了更确切的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6月30日报道,诺华表示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多达8000个工作岗位,包括在瑞士的1400个岗位,这是之前披露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节省约10亿美元的成本。这些削减将影响到诺华全球7.4%的工作岗位和瑞士12%的员工。
根据此前消息,诺华裁员将主要针对常规岗、行政岗以及“面向客户”岗。截至2021年底,诺华拥有41280名销售和营销员工,约12800名运营员工和4727名普通和行政员工,这些领域可能是裁员风险最大的领域。
诺华不是近来第一个宣布裁员的跨国药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此前,赛诺菲宣布将在今年裁撤6000名员工。在今年2月初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中,赛诺菲的高管们曾透露,2022年会继续施行公司的裁员计划,并预计全年总共在全球裁员6000人。截至2021年底,赛诺菲全球拥有员工96000多人,这一数字相比2020年减少了5%。但到2022年年底,这一数字将继续减少直至9万人。
针对裁员计划,赛诺菲首席财务官Jean-Baptiste再度强调赛诺菲希望通过裁员降低人力成本。而赛诺菲的成本节约计划始于2019年,并计划到2022年节省20亿欧元的成本。裁员,是最好的解决成本之道。
2018年时,赛诺菲的员工总数达到10.5万人,此后便走上裁员之路。“在整个成本削减期间,赛诺菲大约会裁去15%的员工。”Jean-Baptiste表示,按照计划这一目标将在2022年底实现。
在经历备受争议的阿尔兹海默症药物Aduhelm 艰难上市并商业化受挫的动荡之后,渤健3月份宣布计划裁员以节省开支。根据STAT News的报告渤健的裁员计划可能涉及近千名员工。吉利德也宣布在新泽西州的前免疫医学总部解雇114名员工,而这里正是吉利德2020年以210亿美元收购的肿瘤药物公司Immunomedics的前总部。
更早以前,GSK、默沙东等巨头也纷纷在2021年挥下了裁员的“斧头”。
显然,在跨国药企纷纷公布即将进行架构优化与调整的洪流中,裁员才刚刚开始。
02
断臂,为了能“活”的更久
大药企尚可通过裁员进行公司架构调整。对于现金流主要依靠融资的Biotech公司而言,裁员更是求生之法。
没有跨国药企那样强有力的现金流,初创药企的生存来源几乎是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对初创药企是否“大方”,更多取决于初创药企如何“描述”自己的未来。经历过大步流星式的管线扩张后,初创公司终于在资金亮起警报时意识到商场如战场,应再谨慎一些。
面对资本寒冬,开源变得艰难,裁员作为最快速的节流手段,让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不得不做出断臂求生之举。
根据FierceBiotech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已有近60家Biotech公司进行了裁员,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公司在裁员。如果只有一两家公司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偶发事件。但短时间内大量Biotech出现裁员动作已经表明,初创型药企正处在一段难熬的市场低迷时期。在医药行业猎头看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陷入动荡,投资者的谨慎让越来越多的Biotech开始担心自己的资金链。
而改善自身财务困局最直观的办法便是裁员。减少人力支出即可快速降低运营成本,缓解已经或即将陷入的现金储备减少带来的财务困境。如今年1月,生物制药公司Zymeworks新上任的CEO考虑现金储备的减少和对降低成本的需求,决定让50%高管离职,并在2022年底前至少裁员25%。
更有雷厉风行者。同样在1月宣布裁员30%的美国明星Biotech公司Kaleido Biosciences(KLDO),已经在4月向SEC提交申请,计划停止公司运营、解雇剩余员工并从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去年11月,KLDO就曾披露公司此前融资获得的2.4亿美元现金,已经消耗殆尽,仅剩5570万美元,并且只能坚持公司运营到今年第二季度。
为了活下去而裁员,4月,蓝鸟生物遭遇多项研发失败与商业化遇阻,而为了维持公司业务发展、削减成本,蓝鸟宣布计划裁员30%,以此达到现金流维持至2023年上半年。
进入6月,裁员来的更猛烈。干细胞生物技术公司Athersys裁减70%的员工和大部分高管;肿瘤生物技术公司Atreca宣布裁员25%;以癌症为研发重点的VincerxPharma也宣布裁员33%……而这些都只是biotech们自救的冰山一角。
投资者对某一赛道未来预期的变化,更有可能导致整个赛道中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局。
据BiophamaDive此前统计,自去年12月至今年3月间,至少有9家从事基因治疗工作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裁员、削减成本或重组他们的研究。而这些公司做出艰难抉择的原因大多与资本市场的低迷有关。“当投资者调整了对基因治疗公司的预期后,临床研究的不确定性让投资变得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领域的投资缩减也不难理解。”风险投资家、基因编辑生物技术Intellia Therapeutics的前CEO Nessan Bermingham认为。
03
“瘦身”,一块钱掰成两半花
在众多Biotech的裁员公告中经常看到一种描述:“通过裁撤营销、行政等岗位缩减人力成本支出,缓解现金储备问题以维持现金流专注于研发主业。”
那对于企业的研发人员而言,“饭碗”是足够安全的吗?并不尽然。
对研发人员而言,临床项目失败是更残酷的裁员导火索。
曾在2015年入选“Fierce 15”榜单的帕金森治疗药物头部研发公司Yumanity在今年2月通过裁员60%来求生。因为核心产品YTX-7739的1b期临床没有统计学意义,FDA叫停YTX-7739的多剂量给药临床实验,成为压垮昔日明星公司的稻草。有Yumanity被裁员的员工认为,监管受挫带来的财务影响是公司裁员的促成因素。
肝脏和胃肠道疾病开创差异化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Metacrine在关闭了一项针对脂肪肝疾病的临床前研究后,宣布裁撤了半数研发人员。在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MET642的一项IIa期临床研究宣告失败后,除了裁掉半数研发团队人员外,该公司的首席医疗官Hubert Chen、总法律顾问兼执行副总裁Catherine Lee也相继辞职。
当然,也有目光长远者,在陷入财务困境前主动砍掉研发管线以更好地维持现金流并聚焦核心研发项目。
海外biotech的裁员浪潮虽尚未波及至国内,但融资越来越难的现实让一些初创公司已经意识到了“钱要用在刀刃上”。
对于研发导向型Biotech而言,研发费用支出是公司运行中最烧钱的所在,已经有药企开始对自身管线进行“瘦身”。就在不久前,已有国内上市药企宣布暂停部分在研管线以聚焦于新冠肺炎相关项目研发。面对有限的现金流,这是国内biotech中第一个宣布砍掉管线寻求瘦身的,但一定不是最后一个。
在泰霖投资副总经理王禹看来,研发费用是所有Biotech公司的最大支出,合理控制研发费用的支出,合理控制产品管线的推进,结合自身团队的特点,主动谋求合作、转让、冻结、砍掉某些产品管线,短期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抨击,但长期来看是有助于公司的平稳发展的。
不论是因为研发失败导致的裁员,还是主动砍掉管线寻求瘦身,对于尚处在持续亏损之中的Biotech公司而言,当公司无法进一步获得资本支持时,资金压力让它们只能选择裁员与收缩管线,以此延长公司“存活”的时间。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赴中国医
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学习、领会国..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协会
在金秋九月,高热酷暑气温下,为学..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关于召开第七届四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冉文萍秘书长拜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
近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联合会秘..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 党建工
落实两新工委安排 党纪党史教育不..协会党支部开展党纪教育党课
为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关于启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培训
各相关企业: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关于收取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章程
会徽设计说明: 本标志以表现四..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