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国谈在即,药企主动降价
发布时间: 2022-06-22     来源: 赛柏蓝

01 为进国家医保,多家药企提前降价谋先机

根据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方案,9-10月国谈就将启幕,本月底之前获批的药品及适应症,均可参与。在国谈筹备期,已经有药企开始降价以谋求先机。

6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相关文件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方案》,2022 年国家药品目录调整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公布结果 5个阶段——其中5月至6月为准备阶段,7月至8月为申报阶段,8月专家评审,9月至10月谈判,11月公布结果。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重视儿童药和罕见病药物的参与,明确指出,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且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并于2022年6月30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2022年6月30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可以申报参加2022年药品目录调整。

尽管该方案目前还处于准备和申报的阶段,但已有多家药企提前布局。

根据此前的医保谈判规则,年治疗费用在50万元以内的药品才能够获得谈判资格,按照目前药品限定支付范围,预计年治疗费用不超过30万元的药品才能最终进入。

这种背景下,降价成为多家药企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6月9日,山东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利司扑兰主动降价的通知。罗氏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罕见病药物利司扑兰主动下调价格,根据相关政策调整招采平台挂网价格为每瓶1.45万元。按调整后的价格计算,最大使用剂量患者(2岁及以上且体重20公斤以上)年治疗费用将低于45万元。

目前,国内获批用于治疗SMA的药品仅有两款,其中渤健的诺西那生纳注射液已经于去年通过灵魂砍价进入医保目录——价格从69.97万元一针降至约3.3万元。

面对诺西那生纳价格和医保资质的双重压力,罗氏高调降价似乎有迹可循。

罗氏制药中国已经表示,今年也将继续提交医保申报材料,申请利司扑兰参与国家医保谈判。

此外,近日艾伯维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靶向新药维奈克拉片也宣布再次降价。其100mg 14片装的主规格,已经从每盒4860元降至3835元,继去年降价18.3%后再次下降21%。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占上一席之地。

拿下医保准入资质是药企主动降价的核心出发点,药品纳入医保,虽然明面上看价格被砍去一大截,但医保加持之下,凭借着薄利多销,总体利润水平依然有望保持。并且医保放量效应具有持续性,企业有机会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

可以预见,为了“挤进”国家医保目录,未来药企之间的价格“厮杀”将越发激烈。

02 新规受关注,药企陷入“互相伤害”的境地

在新一轮的国谈中,两类产品或将受到较大影响——续约的独家品种和新纳入医保的非独家品种。

独家品种缺少竞品,一直是医保谈判的重点、难点。

新规则严格限定了可以直接续约纳入常规目录无需继续谈判的情况——2018年谈判进入目录且连续两个协议周期均未调整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的独家药品。

如果药品的“本协议期基金实际支出”超过了预估值的一定比例,进而导致未来两年医保基金预算增幅超过100%等,将启动重新谈判程序。

关于“非独家药品竞价”的变化更为突出,业界甚至称其比“集采”更残酷。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规则,非独家品种企业申报价将与医保支付意愿对比,只要有一家报价不高于医保支付意愿,该通用名即纳入医保乙类目录,否则该通用名整体出局,医保不再予以支付。

如果有符合医保支付意愿的产品,则整体纳入,最低的报价将是该通用名药的支付标准。同时,凡是通过竞价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企业都必须承诺在有效期内,以不高于竞价报价向医疗机构报价。而且竞价的产品,还不排除纳入集采的可能性。一旦纳入集采,更低的中选价格将是新的支付标准。

简而言之,药企在医保谈判中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自己的命运被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

此外,续约是今年医保谈判中的另一个亮点。

国家医保局今年给出的续约方案共有三种:纳入常规目录、重新谈判和简易续约。其中“简单续约”是今年提出的新政策。

根据公布的续约规则,医保基金预估值和实际支出金额为简易续约规则核心。简易续约主要适用于医保支出未大幅超出预算的品种。这类产品在续约时,实际医保支出费用相比预算水平越低,支付标准下调幅度越小。

以不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为例:国家医保局会依据这类药品的医保实际支出和基金预算影响算出一个比值,并以此为标准确定报销比例下调的幅度。这一比值如果≤110%,支付标准不做调整;而比值在110%到200%之间的,支付标准则下调5-15%不等。

根据国金证券的测算显示,最多可能产生的降幅为25%。

03 “灵魂砍价”时代,药企如何应对?

集采背景下,药企的利润空间有所压降。带量采购通过以价换量、挤压药械中间环节利润,为百姓带来了切实利益,但如何在大幅降价的同时鼓励创新与良性循环发展,引发了医药行业广泛探讨与深思。

一位医药产业分析人士告诉赛柏蓝:“不要对院外市场抱有太多幻想,转型创新药仍是破圈突围的最优之选。”

然而,根据官方统计,此前4次国谈累计将250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降价幅度平均都在50%以上。一批多年无法降价的进口药品,价格大幅降低。

从新规看,医保砍价很可能不再依靠个人议价能力,而是转到对独家药品的砍价更加程序化,对非独家药品的砍价则倾向依靠市场竞争机制的新模式上来。控费也从单纯的价格限制,转移到更加立体的总的基金支付金额的控制上。

这对于药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下的创新药正是转型的关键期,已经趋向于成熟商业模式的仿创领域机会将越来越小,差异化高技术壁垒的首创药,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才是正确出路。

目前来看已有成功案例: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成为首款出海药物,2021年美国市场销售额约7.5亿元,超过国内。

从根本上来说,走原研路径,本质就是对定价权的争夺。只要产品本身具备特殊性,即便遇到“灵魂砍价”,也能从容不迫。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