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集采未中选的中成药,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发布时间: 2022-06-20     来源: 医药云端工作室

湖北、广东两大中成药联盟集采中选结果已经出来,大多数人关心的是价格降幅,我关心的则是市场未来。

两大联盟集采规则不同,价格降幅不同,采购量分配方式也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是:

在设计采购方案时,已经做好了缩小“蛋糕”的准备。

广东的集采方案规则之繁复,是创了纪录的。

我这10多年,看过药品、耗材采购方案起码不下300个,但广东这份方案,不是烧脑的问题,而是:

让不少厂家、代理商还未等到报价,就在文字阶段集体躺平了。

望着P0/P1/P2,备选和中选,各种量价挂钩的关系错综复杂,两眼一抹黑,干脆集体等着专家分析、同行评议和官方培训,让其直接给一个答案。

但没一个人会告诉你,包括中成药在内的所有联盟集采品种,进入采购目录的那一天起,总体存量是在消融的。

众人抢蛋糕,不患寡而患不均。但集采,首先是“患寡”,其次才是“患不均”

而湖北的规则看上去非常友善,价格不是唯一的中选条件(只占6成因素),并且报价之后没中还给议价机会,一开始就让别人产生错觉:

怎么湖北那么温柔?

中选结果出来后,从价格降幅也可看出两大联盟的降幅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湖北联盟平均下降42%,广东中选价平均降64%,备选降37%,加权平均一下,广东联盟总体平均降56%。

广东复杂的方案不是吹的,平均降幅已经超过了国采的53%,更是高出湖北一个量级。

湖北联盟考虑医疗机构的基本事实,从各厂家的报量份额、医院数量,都无声的传递了谁家的历史市场数据好看,价格似乎可以少降一些,实在不行还可以议价嘛。

不过,4月30日执行的通知出来之日,就是宣告未中选品种按平均降幅下调医保支付标准之时。价格也应主动下调,否则暂停采购,不给卖了。

结果,77个品种未调价,150个直接未申报材料,应交未交。这227个品种面临暂停采购,其中不乏中药注射剂,这些厂家究竟是怎么考虑的?查看名单请戳:湖北19省中成药集采:227个品规暂停挂网、83个未中选品种支付标准公布(附明细)

这其中,似乎是医保支付标准与挂网价、出厂价(底价)三者间出现了难以衔接的断层,导致后续的各种问题。

支付标准,就是人们头口常说的支付价,它当然不是价格而是一个标准,但其重要性,一点也不比采购价(挂网价)差。

支付标准,包含医保基金及患者支付总和,按各医保统筹区(一般就是地级以上城市)的医保待遇不同,患者自付比例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原则是,实际价格(就是挂网价,因为医院药品零加成,平进平出)高于支付标准,那么超过部分,患者就要自付。

如果高出部分不大,患者自付没感觉,也没啥;但如果高出部分太大,患者就不干了,那么处方医生就很为难,同等医疗场景下,到底要开哪一个品种呢?

因此,支付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生处方。

湖北联盟按平均降幅(42%)下调未中选品种的支付标准,这一招真是牛逼,前所未见,一石二鸟。

既保留了未中选品种的价格,但支付标准一下调,这个品种的真实价格体系其实是跟着中选品种塌陷的。

但与中选品种不同的是,中选品种是保证采购量和回款的,未中选品种虽然没有“一刀切”停止采购,但未中选毕竟未中选,你觉得未来医院开处方,医生究竟会选择谁家?

因此,部分未中选品种支付标准和价格价差过大,并且底价已经接近甚至有可能高于支付标准了,如果硬跟,以后还怎么玩?

大家一计算,既然支付标准已经下降,那么价格还降什么呢?东边不亮西边亮,保持原价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毕竟,中成药没有了空间,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通过省级采购平台采购的药品近80%,这意味着仍有以下资料引用张冠李戴,正确内容请看留言

2021年,全国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10340亿元,比2020年增加1028亿元。其中,西药(化学药及生物制品)8315亿元,中成药2025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加794亿元和234亿元。医保目录内药品8259亿元,占网采订单总金额的79.9%。来源:《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这20%的市场,不想做点什么吗?

再来看广东。

中选和备选品种的产生,就是基于厂家是否舍得一身剐,舍得,P2豁出去,中选;舍不得(或报价失误)P1勉强通过,获得备选资格。

注:人家方案上已经明晃晃的把降幅写在上面,只差写:按此价,包中!想不通还是有厂家没看到

两者尽管理论上都中了,医院可以采购和使用,但在后续采购量的分配待遇是不一样的。

中选品种获得了报量的100%+待分配量,而备选最多只能获得70%,且难以分到待分配量。(看到这里杠精勿扰,不信问一下医院药剂科老师)

即便医院当初使用的是备选品种,用的好好的,量也不小,但落到备选的目录里,医院也大概率会首选中选品种,相当于在临床上把备选给替换了。

要获得增量部分,也是中选品种占优,备选品种如果客情好,可以在5%的备案采购中争取点?

简而言之,备选与中选品种相比,半条命没了。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中选还是备选品种,其实你最终拿到的量,也不过是你当初市场上的存量。“增量”正如阳光下的雪球,或许存在,也或许不存在,谁知道呢?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