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成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平台,对集中带量采购影响不大。完全建成14个子系统数据互融后,对集中带量采购影响巨大,绝对是颠覆性的。
行业“翘首以待”的全国第七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至今还未有明确消息。
不过随着上周上海发布复工复产的实施方案,也许离这个大日子应该不太远了,届时将有208个品规的药品面临价格厮杀。
虽然第七批集采没等来,但随着人民日报一篇《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的短消息在医药人中激起不亚于集采的浪花。
根据此前国家医保局透露的数据,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有14个子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是其中之一。此外,该平台能有效覆盖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约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为13.6亿参保人提供优质医保服务。
该平台对药价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实现14子系统在统一编码的基础上互通后,药价将进入到‘裸奔’时代,这基本已经是行业共识。
但对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而言,有何影响?不同行业人士的观点并不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对集采的影响的判断,要根据目前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度进行评价,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医保信息平台只是基本建成,数据打通还需要时间,而且在今年医保局的十四五规划里,明确表示推进集采是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影响面不会太大。
一种观点认为,医保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后,可能对那些已经完成集采,并逐渐发现了这些药品真实的价格,形成支付标准后,这些产品的招标采购,有可能会逐渐演化成相对动态的挂网直接采购模式,“有点类似于之前的‘药交所’模式”。
还有一种观点,从更长远的未来看,若是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按照规划顺利完成,各子系统运转良好,与DRG/DIP支付方式子系统链接后,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可能会通过更动态的方式完成采购,“药品招标采购还有,但集中带量采购是否还存在,不好说。”
01
集采常态化,探索待完全
其实早在2019年的“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暨媒体见面会”上,官方就透露,统一药品医院耗材的编码,将实现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的透明化。事实上,从2018年国家第一批集采开始,4年来,各省市药械招采平台建设一直持续进行,并在国家和各省市联盟采购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已经形成了常态化趋势,并且在品种数量、药品种类以及采购方式上都形成了一套各具特色但不离其宗的模式。
国家已经开展的六批集采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在地方上,平均每个省份集采品种已经累计达到50个。从改革累计成果来看,前六批药品集中采购平均降幅53%,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在药品种类上,2021年还开展了胰岛素的专项采购,首次将集采从化学药品拓展到生物药领域。
在采购方式上,对普适性较强的品种按统一的规则开展集采;对高值医用耗材按照“一品一策”来不断的推进;对特征性较强的品种探索专项集中带量采购;对适应证、功能组织相似的品种探索合并采购;对供求关系变化大的探索分阶段议价采购。
2021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2号文”《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中就明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完善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事实上,短期来看,目前基本建成的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影响有限,并没有引起太大“水花”,因为这一平台目前仅完成一部分功能的建设,但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联网,全国各终端之间的联网尚待完成,从形式上来看,上述专家认为仅是“打破了信息的孤岛“。
医药行业独立观察人士牛犇告诉E药经理人,“原来的招采的价格是区域性的,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成之后,这种价格会被打破,全国价格将在一个平台上“裸奔”,统一的采购价格信息也将非常透明。”这也就使得未来不管是集中带量采购还是挂网采购,都得参照全国的统一价格,最后价格回归到由医保局控制的统一价格。
此前2019年6月,在“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暨媒体见面会”上,医保局官方也肯定,医保信息系统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系统分割,难以共享,区域封闭,孤岛现象突出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化系统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02
打破信息孤岛,
探索医保支付标准
但当各省之间的招采价格等信息透明化,长期的影响将会是药品招采方式变化和医保支付标准的形成。
正如上文所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完善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但目前无论是国家带量采购还是省际联盟采购,都仅完成了部分化学药品、中成药和生物制品的采购,譬如湖北省组织的联盟中成药集采以及国家统一进行的胰岛素集采,还存在大量化学药品,更大范围的中成药以及需要更复杂招采机制的生物制品,甚至是创新药品种的真实价格亟待发现。
“我认为这些招采方式都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远远没到形成一个比较标准化的议价方式,或者招采方式。”上述专家认为带量采购作为一种发现价格的“工具”是会长期存在的,未来的药品招采方式依旧是多元的,集中带量采购的方式也依旧会延续下去,并且未来还将探索更多中成药、生物药的集采,将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这个平台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限定了所有地方区域、各种的采购模式都要围绕着这个信息平台上价格。”牛犇也直言。也就说允许多种采购形式存在,但是价格由医保局的平台上的价格框定,对于企业来说将只能就低,不能就高,这就是未来的一个形式变化。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六批集采已经完成的超过200种集采品种,甚至是十四五规划完成之后的500种,以及基本药物目录中的685个品种,上述专家认为,当这些常用药物经过多轮采购议价之后,其真实价格已经被逐步发现,未来或将进入类似于“药交所”式的采购方式,即医院和药企的采购行为完全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药企报出挂牌价,医院议价后进行采购。
而对于采购机制仍在探索中,以及部分改良型药品品种,甚至是创新药的招采,上述专家预计将继续采用不同的招采方式来探索其真实价格。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一位企业政府事务负责人对E药经理人表示,由于中国的东南部和西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医保基金支付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而未来药品的价格只是存在趋同的趋势,但并不能完全一致。
而另一方面,多位专家和企业的相关人员都肯定,医保支付标准将在这一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牛犇直言,“这个平台未来就是医保支付标准,这个平台的真正核心就是围绕着医保支付标准建立。”
上述企业政府事务负责人介绍,在进行药品一致性评价之后,通过国家组织的带量采购,把原研产品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在一起进行竞价。虽然最终价格有高有低,但它的价差会在1.8倍之内能够基本锁定,就排除了过高价格或过低价格。然后在这个范围之内是按照值相同的,同通用名来制定。同包材的产品质量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成本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时就会探索医保支付标准来进行设定,医保支付标准是相对合理和客观的,既不选最高价也不会选最低价,而是选择中位价或者是加权平均价。
而对于更新换代中的药品以及创新药品种,医保支付标准也将在价格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探索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也有利于引导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营,调动医疗机构对药品成本的控制意识和合理使用药物。目前已经进行的国家带量采购和省级联盟带量采购其实也是探索建立这一标准的一部分。
“而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影响将会是全国药品价格一盘棋的这样一个体系快速的形成。”上述专家直言。“在过去的集采中,即使企业在一个地方报了‘低价’,但也不影响它在其他地方维持‘高价’,这是企业的常用应对策略。但是未来随着信息的透明和统一化以后,我认为企业必须得将具备全国统一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也就是说对药品价格策略的形成、执行,以及如何保证全国的价格统一化和一致性,这将会让企业越来越重视价格策略的设计。”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