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贴贴是人类的天性」机制找到了!Science揭秘触觉产生愉悦感的内在机制
发布时间: 2022-05-05     来源: 生物谷

对社交触碰的渴望根植在我们的天性之中,肢体接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牵手、拥抱、抚摸都带着情感色彩,如果语言太过单薄,肢体接触就是承载爱与同理心最好的载体。

新生儿在父母的臂弯里获得安全感,亲子间的接触不仅缓解了新生儿不适和疼痛、促进他们早期的生长发育,还能减轻妈妈产后抑郁,降低皮质醇水平。

成长在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爱的家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更少。

面对压力时,紧握的手和20秒的拥抱,能够降低我们的血压和心率,减少压力激素的释放。

在一段浪漫关系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爱与接触密不可分,亲密行为的频率与对这段关系及伴侣的满意度高度相关。

直到我们老去,我们依然能从肢体接触中获得慰藉与支持,让一个老顽童乖乖吃饭的方式,除了语言上的鼓励,轻轻地抚摸背部能收获更大的效果。

握住垂死之人的手能够传递强大的安慰力量,对逝者如此,对生者亦然。

肢体接触产生的触觉可引起奇妙的大脑反应,多种神经激素如催产素(又称为“爱的荷尔蒙”)、内啡肽、多巴胺、5-羟色胺参与其中,最终转化为愉悦的情绪。

然而,不同于“分辨性触觉”(识别物体的位置、形状,力度等),“愉快性触觉”是如何从皮肤传递至大脑的,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科学家。直到最近一项发表于Science的研究,揭示了PROK2-PROKR2神经通路在愉快性触觉传导中的重要作用,当这一通路发生缺陷时,小鼠不再从鼠鼠接触中获得快乐,变得社恐,甚至表现出异常的焦虑反应。

该研究由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华裔学者陈宙锋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上海复旦大学刘本龙博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乔丽娜博士、刘坤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要在小鼠身上进行愉快性触觉的研究,首先要克服的问题就是模拟可能使小鼠产生愉快感的触觉,研究人员利用软毛刷轻柔地抚触小鼠,小鼠从一开始抱头鼠窜到逐渐适应来自人类的温柔贴贴。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两个相通的饲养笼,小鼠更愿意进到有软毛刷轻柔抚触的那一笼。不仅如此,接收软毛刷抚触的小鼠,产生了和人类“愉快性触觉”类似的生理指标变化——心率下降,对温度升高产生痛感的耐受程度增加,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说明通过软毛刷抚触确实能使小鼠产生愉悦感,使得小鼠更偏爱进到有软毛刷的饲养笼里。(大概和猫猫、小狗被挠下巴产生快乐是一样的)。

建立了愉快性触觉小鼠模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愉快性触觉传导的神经通路。愉快性触觉不像分辨性触觉一样,被瞬间感知,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愉快性触觉的传入应该是由无髓鞘包裹、低传导速度C纤维中的神经肽及其脊髓背角II板层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实现的。

顺着这一思路,研究人员最终将目标锁定在PROK2-PROKR2信号通路。当小鼠受到软毛刷抚触刺激时,脊髓的PROKR2神经元放电活动最为活跃,特别是当软毛刷移动的速度在18-22cm/s时,太快(37-45cm/s)或太慢(2-3cm/s)都会使放电频率下降,和人类C纤维“倒U型”的放电模式很像。

特异性清除小鼠脊髓的PROKR2神经元(ABL小鼠)或敲除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Prok2基因(Prok2 CKO小鼠)后,两种小鼠不再偏向于进入到有软毛刷的饲养笼内,软毛刷抚触对小鼠心率和痛感耐受程度产生的影响也消失了,证明PROK2-PROKR2信号通路在愉快性触觉传导过程中不可或缺,这一通路缺陷将导致愉快性触觉丧失。

愉快性触觉丧失后,ABL小鼠和Prok2 CKO小鼠都表现出了社交障碍,当有新的小伙伴出现时,野生型小鼠会和陌生小鼠打打招呼,串串门,ABL小鼠和Prok2 CKO小鼠则表现得十分冷漠,不愿意和陌生小鼠有过多交际。

在野生型小鼠相互贴贴时,ABL小鼠和Prok2 CKO小鼠都表示拒绝成为“舔鼠”,如果说野生型小鼠偶尔还会为ABL小鼠和Prok2 CKO小鼠舔毛,后者则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也从来不会“回舔”。

和成年后才清除脊髓中PROKR2神经元的ABL小鼠不同,Prok2 CKO小鼠一出生就是PROK2缺陷。或许是从幼年时期就缺失社交接触,成年后的Prok2 CKO小鼠表现出了异常的焦虑反应,具体表现为在旷场中间区域的时间减少,明暗箱中明箱时间减少,高架迷宫开放臂时间减少,而小时候正常成长,长大后才遭逢大变的ABL小鼠就没有这种焦虑反应。

Prok2 CKO小鼠成年后的焦虑症状证明了:早期社交接触的缺失会影响成年后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

PROK2-PROKR2信号通路缺陷导致小鼠不愿意进行社交接触的表现和一些自闭症患者早期的行为特征相似,自闭症的儿童抗拒与他人的肢体接触,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却能在按摩中获益,比如睡眠症状得到改善,注意迟钝的时间也变短。

愉快性触觉的产生是如此重要,它促进了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确定了愉快性触觉产生的信号通路,或能加深我们对一些神经发育疾病以及情感障碍中的社交功能缺失和抗拒亲密行为的理解。

贴贴是人类的天性,拒绝贴贴不利于心理健康。(注意:未经允许就贴贴,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参考资料
[1]Liu B, Qiao L, Liu K, Liu J, Piccinni-Ash TJ, Chen ZF. 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pleasant touch sensation. Science. 2022;376(6592):483-491. doi:10.1126/science.abn2479
Copy
[2]Touch for socioemotion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A review, https://doi.org/10.1016/j.dr.2011.01.001.
[3]McGlone F, Wessberg J, Olausson H. Discriminative and affective touch: sensing and feeling. Neuron. 2014;82(4):737-755. doi:10.1016/j.neuron.2014.05.001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