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2万变655亿!他27岁弃仕从商,创原料药龙头企业!
发布时间: 2022-04-26     来源: 药智网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等多项重磅大奖的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正是相信这句话,在母亲的鼓励下,凭借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一生不停地奔跑,直到成为橄榄球巨星和亿万富翁,完成从无名之辈到亿万富翁的华丽蜕变。

现实生活中,像阿甘这样相信奇迹终将发生的小伙子不在少数,陈保华就是其中一位。

从2万起家的作坊小厂,到创办中国原料药龙头企业,最高市值达655亿!陈保华如何做到?

27岁弃仕从商

1983年,年仅21岁的陈保华,从浙江化工学院(现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分析专业毕业了。

同年,陈保华被分配到浙江海门制药厂工作。

由于工作岗位和自己所学专业关联性较强,满怀斗志的陈保华,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此后6年的时间里,陈保华一路从普通技术员,干到了质检科副科长的职位。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陈保华也有了下海的想法。

1989年,思索再三的陈保华,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国企“铁饭碗”仕途工作,与人一起创立了临海市汛桥合成化工厂(华海药业前身),准备在经商的路上大干一番。

当时,他费尽周折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才有了创业的启动资金。

化工厂也没有厂房,租的场地是村里生产队用过的养猪的旧房子,只有300多平方米。

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陈保华开始思考,化工厂应该如何起步。

通过一番市场调查,陈保华发现了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舒胆通,市场需求量很大。

他决定以舒胆通的中间体,作为化工厂的第一个产品。

第一批样品出来的时候,陈保华指挥厂里加速产品的量产。

产品出来了,下一步就是销量了。

陈保华又当老板又当员工,查询了全国各个大型制药厂的地址,开始上门逐一拜访,推销中间体。

第一年,陈保华就顺利拿到第一桶金:销售额30万,利润14万。

2次探索转型

1990年,华海药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陈保华敏锐意识到,单一的产品,带来的收益较小。

除了舒胆通中间体外,他开始布局酮替芬、卡托普利等品种,并自建厂房。

成功的商业模式循环利用,陈保华同样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1995年,华海药业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1997年,正当中间体产品,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陈保华作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从医化企业,向制药企业转型。

陈保华认为,中间体产品附加值太低,长期经营下去,会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说干就干,陈保华以GMP改造为载体,轰轰烈烈在全厂进行了改革,并开始涉足原料药领域。

领先一步

2003年,华海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上市后,陈保华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第一步便瞄准了美国市场。

2004年,陈保华去美国FDA考察,听闻印度已经有36家企业拿到了38个文号,但中国企业还没有一家企业拿到。

陈保华极为震撼,并暗自下定决心,要先行一步,拿到FDA认证。

大手一挥,陈保华投入了500万美元,组建了20多位专家参与的美国团队,开始猛攻研发。

3年后,华海药业成为中国首家通过美国FDA制剂质量认证并自主拥有ANDA文号的制药公司。

陈保华说,领先一步,也是重要战略。

“当人家在做中间体的时候,我们开始做原料药;当人家开始做原料药的时候,我们做原料药海外认证…”

带着这一战略,2012年,华海药业开始进军生物医药、创新药领域,做到总是先人一步。

创新驱动

多年征战商海,从中间体、原料药、仿制药到生物药、创新药的大力研发,陈保华带着华海药业一路披荆斩棘。

如今,华海药业已经成为中国医药国际化先导企业,公司产品涵盖:心血管、精神类、抗病毒等领域,是全球主要的心血管、精神类健康医疗产品制造商之一。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陈保华认为,在华海药业一次次成功转型的背后,是华海药业33年,对创新不断地追求。

据悉,华海药业的技术人员已达上千人,其中硕博人员478名、国家引才计划专家13名、省引才专家20名。

也正是这些人才,以科技的力量,推动华海药业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让华海能够永远领先一步,快人一步。

而陈保华多年的努力,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据悉,华海药业上市后,公司市值曾一度逼近655亿元高峰。

2020年,陈保华也凭借华海药业,拥有财富150亿元,入选“2020胡润百富榜”。

参考来源:
冯仑风马牛:2万元起家而今身家150亿,在世界高端制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他说,干这一行就是想争口气
医药经济报:陈保华:领先一步很重要
台州新闻APP:陈保华:华海药业的“掌舵者”
无限台州临海频道:华海药业陈保华的初心:为民族制药争口气、争个光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