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滨口洋上任安斯泰来中国总经理,中国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第四个国家。
一年后,安斯泰来成立大中华区,提升了中国市场在安斯泰来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2021年,安斯泰宣布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升级,并以此形成一个总部、两个中心的新架构。
“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与其他新兴市场截然不同的市场。”在滨口洋看来,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市场体量的增长上,市场发展更是全面超出自己的预期。
事实上,近年来安斯泰来在全球和总部都实施了新的企业战略,并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升级。而在中国市场,这个安斯泰来全球增长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延续和深化此前公司发展战略的同时,未来能够在大中华区成为肿瘤治疗及专业领域的领导者,是这家跨国药企新的战略目标。
01
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
2021年底,安斯泰来宣布完成在华布局升级,并在北京设立大中华区区域总部。
此次战略升级在原有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新设立安斯泰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安斯泰来医药有限公司,其中安斯泰来投资作为公司在大中华区的区域总部,在统筹布局、战略决策、资源协同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为公司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北京安斯泰来医药将作为公司肿瘤及专科治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中心,安斯泰来制药将聚焦在华生产制造。
“实际上,安斯泰来中国升级的步伐在2019年就开启了。过去,中国市场隶属于安斯泰来‘亚洲和大洋洲’市场。2019年之后,大中华区已经跃升成为为安斯泰来全球的优先市场,直接向集团最高管理层汇报。”滨口洋对E药经理人表示,成立大中华区后,相关汇报线升级和布局规划调整体现了安斯泰来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中国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及日益增长的全球地位。
那么,优先市场体现在哪些方面?
滨口洋表示,继续加码在中国市场布局已经成为安斯泰来工作的重点。他直言,在2019年大中华区设立之前,集团的资源会向其他的全球优先市场倾斜。而随着中国升级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集团已经在新药研发、临床实验以及商业化运营等多个领域,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加速引进更多的创新药产品,最终惠及中国患者。
从业绩表现上来看,大中华区对安斯泰来全球也至关重要。根据安斯泰来2021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大中华区同比增长14.8%,是安斯泰来全球中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
滨口洋把业绩上的高光表现归功于过去几年来在华投资的不断加大。“2021年我们在中国成功上市了一款肿瘤领域新药,这是我们在该领域的首款新药,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在移植免疫等领域的传统领导地位,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柱。”
滨口洋直言,这几年安斯泰来一直致力于转型。首先是在产品领域,从之前更多地依靠既有产品正转向以肿瘤为代表的新产品领域。而作为转变的一部分,安斯泰来也与合作伙伴持续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则是推广模式的转型。过去安斯泰来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模式更多地是依靠销售团队与医务工作者面对面的沟通,实现重点地区和医院的覆盖,如今则是正在努力推进全渠道营销模式的转型。
“全渠道营销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除了面对面的沟通,还要覆盖线上、数字化沟通工具的应用;同时,不仅仅要依靠自有的商业团队,更多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道,拓展产品覆盖的领域,让我们的产品惠及更多的患者。”滨口洋说道。
2021年,安斯泰来与百洋医药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安斯泰来旗下三款原研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运营达成深化合作协议。在滨口洋看来,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利用各自的优势互相成就,安斯泰来选择合作伙伴的切入点就是合作能否继续给中国患者带来价值。
02
如何成为新领导者
根据IQVIA预测,2022-2026年期间,全球药品市场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全球药品支出预计将达到近1.8万亿美元(包括新冠肺炎疫苗支出)。其中,新兴市场未来5年药品支出CAGR为5%-8%,略高于发达市场的2%-5%。
从治疗领域来看,肿瘤、免疫、糖尿病和神经领域是未来5年全球药品支出的主力,其中,由于新疗法的不断涌现,肿瘤仍将是增长的最大贡献者。预计未来5年肿瘤领域将有100种以上的新疗法获批上市,2026年肿瘤药支出将达到3060亿美元,相较2021年的1870亿美元增加了1190亿美元,增幅达63%,复合年增长率为9%-12%,增速在各治疗领域中位居第一。
作为一家在华发展28年的跨国药企,一直以来安斯泰来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肿瘤产品管线,并在前列腺癌、胃癌以及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等领域进行了布局。根据制药经理人2021年全球TOP50排名,安斯泰来以115.15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排名第18位,前列腺癌产品贡献了43.25亿美元,是其全球最卖座的产品。
滨口洋表示,目前安斯泰来在研发领域正在推进“焦点领域”的研究策略,这是一种非常注重前瞻性的策略方法。“与专注在某一治疗领域不同,重点关注的是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我们的专长在于能够通过两者的综合运用,实现患者价值的最大化。”
而在安斯泰来大中华区总部的开业仪式上,滨口洋也表达了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目标。
“未来,我们仍会将战略重心聚焦在肿瘤、创新药物及疗法领域的突破,致力于在大中华区成为肿瘤治疗及专业领域的领导者。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一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进展。”
另据IQVIA《Global Oncology Trends 2021: Outlook to 2025》报告内容显示,预计2021-2025年全球将推出近100个肿瘤领域新活性物质,相比过去的五年增速约50%。整体的创新趋势将持续朝着罕见肿瘤转型,并且新药将更具有针对性,总体来说每种药的适应症数量将减少。
2020年全球肿瘤药物支出增至1640亿美元,2015-2020年的CAGR为14.3%。74%的肿瘤药物支出仍然由发达市场占据,这一数字略低于2016年的76%。生物类似药在发达市场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所以发达市场在肿瘤药物方面的支出已有所放缓。随着其他市场医疗服务的普及,肿瘤药物支出也有所提高,2020年其他国家的总支出达到430亿美元,肿瘤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在肿瘤药物的支出从2016年的6.4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13.6亿美元,过去5年CAGR高达20.8%。
面对中国庞大的肿瘤市场,安斯泰来靠什么来实现成为领导者的这一雄心壮志呢?
显然,丰富的产品管线是首要因素,加快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此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此外,面对中国肿瘤市场的激烈竞争,滨口洋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加快研发,把中国纳入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中去,实现创新药同步上市。
据了解,目前安斯泰来在中国已经有两个产品参与了全球多中心临床,分别在膀胱癌和胃癌领域,该两款产品也安斯泰来免疫肿瘤领域的核心产品,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滨口洋表示,此前有的新药在中国上市,往往要晚于其它国家长达几年时间。现在随着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创新环境的优化,中国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安斯泰来大中华区战略升级之后,在研发、临床研究、商业化上市等领域的优先度得以加强,未来安斯泰来的创新药一定能够更快地在中国上市,更早地服务中国患者。
此外,在安斯泰来产品管线中,ADC产品也是重要布局。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ADC市场混战已经不可避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滨口洋看来,首先是要有科学证据,目光不应该局限在某一个特点的热门领域,而是放眼全球,以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作为标准,通过开展临床研究,获得科学依据和数据,从而让创新转化为患者的价值。其次就是速度,为了让创新的成果早日惠及患者,滨口洋认为应该持续提升临床研究速度,加速创新药物的引进,进而惠及患者。
而对于如何应国内ADC领域很有可能重复的PD-1式的内卷,滨口洋直言新技术和新治疗手段的更迭,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本质。PD-1也是一种创新,但新的创新手段也必将涌现。
“在我看来,现在是时候对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重塑了,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当然,这对安斯泰来未来产品管线持续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对于患者来说,新的临床证据也意味着新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滨口洋如是说。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