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疫情来袭!抗病毒类中药价格缘何不再“一路飙升”?
发布时间: 2022-04-07     来源: 蒲公英Ouryao

近日,国内本土多地疫情出现反弹现象,形势十分严峻,成为社会关注之焦点。

那么,众所周知,作为中药材行业,在信息传递及反应方面,从来都是一个嗅觉极其灵敏的领域。但凡社会上能有一点风吹草动,牵涉到任何一些中药材品种的突发状况,立马就会引来一波价格波动。

譬如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防风、鱼腥草、桑叶、佩兰等药材品种对防控疫情、治疗非典患者有一定疗效,这些药材品种在当时立马就引发市场抢购如潮,价格呈现一飞冲天状况。

再譬如2019年底,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公告,禁止捕捉或食用一些野生动物,全蝎、天龙、乌蛇等这些平常多为几百元或千元公斤的药材品种,一夜之间价格便暴升翻倍。

像2021年河南焦作地区发生的一场水灾,市场在人气聚集之下,产于当地的一味道地药材品种“生地”价格便反应迅速,很快就从原先的10多元公斤推高至当前的50元公斤。

两年前新冠疫情发生的初期阶段,金银花药材价格也曾经闻风而动,在部分人为炒作之下,从当时的80元公斤的价格,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像坐了火箭一般暴涨到了270元公斤的行情……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时下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什么很多相关具有抗疫疗效、清热解毒类药材品种价格却一反常态、平稳如常,不见有大的反弹、暴涨迹象呢?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

一是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市场商品价格管控得力所取得的成果。两年前那次金银花借疫情之机,价格出现一夜暴涨,以及后来发生的口罩、生活用品胡乱抬价现象,均很快引起相关工商、物价部门关注并出手打击,对于市场个别借机哄抬物价的商家,及时进行了相关商品的查扣罚没,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二是当前广大药商觉悟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就目前行业现实状况而言,很多药材,包括那些具有抗疫疗效的清热解毒类品种,市场实际货量仍然属于供大于求状态,并非是真的缺货。

每一次由炒作之风带动起来的涨价潮,风头过后便是一地鸡毛,跟风压货商家多是血本无归。一次次的冲锋陷阵,一次次的伤痕累累,经验的总结与失败的教训,让众多药商从曾经的狂热回归到当前的理性思考,这也是时下疫情虽然出现反复,很多清热解毒类抗疫药材价格,却不再闻风而动发生暴涨的因素之一。

三是由于疫情管控严格,给药材运输、人员流动带来一定限制,行业出现交易困难。

过去物流运输完全是畅通无阻,现在你要想把一车药材从产地发到市场,一路上不仅相关防疫的关卡重重,司机需要经历绿码、黄码、核酸检测以及停留观察等程序,走走停停的迟迟多日才能到达,导致市场商在收发货方面出现延缓或困难现象。

而且就算你很不容易把一车药材从产地托运到市场,要想及时发给外地客户也需要大费周折甚至根本就发不出去,如此也就更让广大市场商家们积极性受挫,在经营销售方面持消极观望态度。

另外,再加上去年中药材行情全面普涨,利好早已出尽,价格续升乏力,市场药材存量本就十分巨大,需要一定时间的实际消化过程,所以当前中药材行情总体平稳乃是大势所趋。

四是虽然相关清热解毒类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品种依然是防治新冠病毒的良药,但是,随着携带服用方便的连花清瘟、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中成药,被政府相关部门推荐为新冠疫情抗病毒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减少了费工费时、需要煎煮才能服用的金银花、太子参、板蓝根、防风、佩兰等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用量。

而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产品,由于当前多已经被纳入集采,也是不允许乱涨价的。如此也有效打压、牵制了时下中药材市场诸多清热解毒类品种价格行情,在民众用药有得选择的情况下,同时也成为了相关药材品种价格很难趋升,一直处于行情稳定不再暴涨的原因所在。

五是疫苗的及时研发问世,提高了全民对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于社会层面稳定了人心,由此相应抗疫防治病毒的中药汤剂原料用量也紧跟着大幅度减少。

虽然像连花清瘟、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丸、水、口服液)等中成药原材料依然来源于中药材,但是,民众从初期阶段对新冠疫情的恐慌情绪中清醒过来,人人涌向药店,家家抢购、囤积、储备相关抗疫药材、药品的风潮不见了,由此也减缓了相关抗疫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药品的供需紧张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疫情期间,国家果断出手,以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决心,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用行动体现了对每一位公民不抛弃、不放弃的承诺。民心所向之下,社会凝聚力增强,政府公信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这也是当前民心得安、社会稳定、物价稳定的最佳成果。

以上所有种种,都是当前中药材行业诸多药材品种行情价格不再闻风而动、借机攀升的内外因素。

看来,时移势异,风向已变,中药材行业的“冷静期”到了!

关于作者:
月下独酌:中药材行业专家,蒲公英、赛柏蓝特约撰稿人,近几年来,先后在人民网、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现代中药》、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康美中药网等报刊杂志、网站及公众号发表中医药文章二百余篇。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