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这些药企大动作不断:华东、信达...
发布时间: 2022-03-23     来源: 赛柏蓝

在创新药赛道拥挤、内卷严重、出海困难的背景下,License in的模式正在中国蓬勃发展。

授权引进(License in)是一种产品引入方式,核心是药物“引进方”向药物“授权方”支付引进费用,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

一般,引进费用包括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以及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

01 大动作License in不断

才第一季度,国内药企便进行了多起license in交易。2022年2月23日,华东医药与美国Kiniksa公司签订了产品独家许可协议,获得两款自身免疫领域的全球创新产品Arcalyst及Mavrilimumab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2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不含日本)的独家许可,包括开发、注册及商业化权益。

华东医药向Kiniksa支付22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不超过6.4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两位数的净销售额提成费。这是国内2022年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license in 交易。

具体的2022年1-2月license in交易情况如下。

表1 2022年1-2月license in交易(不完全统计)



02 肿瘤领域是license in的“主旋律”

在本文统计的2022年7笔license in交易中,共有两笔交易是抗肿瘤药的引进,目前来看肿瘤是2022年以来license in交易中最热门的治疗领域。

此外,从近6年的license in疾病治疗领域分布来看,肿瘤领域也是整个license in交易的主旋律。

尤其是最近3年,由于PD-1、PD-L1、EGFR以及HER2等靶点的研发进入快车道,肿瘤领域的license in交易呈现了井喷式增长,详见图1。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COVID-19疫苗和治疗药物也在近两年的license in交易项目中激增。

图1 2016年-2021年license in 肿瘤领域交易数量

03 创新药内卷严重,License in或迎来春天

license in模式之所以在国内愈发热门,大背景是药品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制度化,仿制药市场预期大不如前,研发创新药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由于国内创新药赛道十分拥挤、内卷严重,在某些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的药企只能通过license in,引进新技术、新药物,以提升其产品研发上市的效率。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license in模式的优势:

首先,可以丰富引进方企业的产品线,相较于新药研发的天价投入和超长周期,同样的投入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不同产品的引进,而且药品的治疗领域也不必受限于现有团队的能力,还可以通过License in引进新技术,以补足现有研发团队的能力不足;

其次,可以快速进入国内市场,通过License in的方式,药品几乎可以做到与国外先进产品同步的产品周期,这就意味着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国内市场,建立先发优势;

最后,引进方企业通过License in可以获得创新药在中国或全球的知识产权,快速增强自有团队的技术实力,取得二次开发专利的权利,并构建自有知识产权研发的基础。

总的来讲,在没有足够现金流支撑研发,且销售能力也较弱的情况下,license in具备研发周期短、前期投入少、技术积累快速等诸多优势,可以弥补引进方产品线的短板,实现产品上的“弯道超车”。

04 结语

license in模式虽然拥有上述诸多优势,但是license in模式是否适合所有的本土药企,还留待日后市场的检验。

而且从国内市场的竞争来看,在国内创新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医保支付方的议价能力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创新药商业化后的盈利能力正在大幅度缩水。所以,license in模式在中国的后续发展仍待持续关注。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参考和用药推荐。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恳请指正。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