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全国第一省!中药配方颗粒可报销70%,30多家黑马入局
发布时间: 2022-03-18     来源: 健识局

 中药配方颗粒再迎政策利好。3月14日,福建省医保局印发通知明确,在省级医保定点公立医院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应通过福建省药械联合限价采购平台进行网上交易。

《通知》明确,在福建省上市备案、跨省销售备案,以及2021年11月1日按福建省执行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按全国省级挂网最低价实行价格联动。

福建的政策基本囊括了目前在省内公立医院销售的所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等于是把配方颗粒这个品类纳入到了医保范围。福建就此成为全国首个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报销的省份。

自从2021年初中药配方颗粒放开生产之后,相关医保准入等配套政策一直没有落地。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只是在回复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里答复:适当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

福建先行一步,可能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多家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吸引了中国中药、华润三九、扬子江药业、吉林敖东、精华制药、佐力药业等众多药企纷纷抢滩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

保留15%价格加成
按售价报销70%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按传统标准后经提取浓缩制成,加工成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此前,中药配方颗粒一直处于试行状态,2021年国家药监局全面放开,有能力的企业都可以从事生产。

福建省这次配方颗粒进医保的动作不小,按照规定,中药配方颗粒按照销售价格70%报销,而限定支付范围则按照中药饮片的标准执行,而且保留中药饮片院内销售有15%加成的权益。

这样规定,等于把配方颗粒放到和饮片同样的地位来对待。一般来说,配方颗粒的价格要高于饮片,此前各级医保部门一直对此持保留态度,福建全面放开医保准入,具有示范意义。

中药配方颗粒的消费属性较强,近年来总体需求稳定。光大证券研究所生物分析师团队认为,随着医院和医保覆盖扩容,中药饮片行业将有望持续增长。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提醒,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体系之后,临床使用的监管将越发严格。随着很多药企的涌入以及集采大势所趋,中药配方颗粒的降价已呼之欲出。

2021年12月,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与福建三明采购联盟合并,成立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由山东牵头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的集采工作,涉及涉及天津、福建、云南、甘肃等12个省市。

今年1月,这一采购联盟开始组织集中报量,仅在开始报量的当天上午,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的报量规模超过百亿。

总的来说,中药配方颗粒的渗透率还远低于中药饮片,而且很多公立医院一直没有把中药配方颗粒当做治疗药物来对待。此番福建的做法,无疑将扭转此前医务人员的传统观念,让整个产业迎来升级。

利好政策持续释放
上市药企入局千亿市场

中药配方颗粒近一年来利好政策不断。

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共同宣布“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改由生产企业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曾被试点20多年之后的中药配方颗粒被放开。

目前,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由试点时期的6家扩展至60多家,供给上去了,但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组成的市场却在整体收缩。

《2021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药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加工营收总额1781.9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8.6%;利润总额125.4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3.2%。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包括中药配方颗粒在内的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持续扩大中药配方颗粒的医疗机构覆盖范围。

如今随着中药配方颗粒明确进医保销售,药企的参与热度将会进一步得到激发。

目前,广东一方、江阴天江、华润三九、红日药业、四川新绿色、培力药业等6家曾经的“试点企业”仍占据中药配方颗粒80%的市场份额。不过,吉林敖东、精华制药、佐力药业等30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明确布局中药配方颗粒。

各省也有不少动作。健识局获悉,江苏省药监局近年一直持续关注中医药颗粒领域,多次去扬子江药业集团考察调研,鼓励企业加大相关研发投入,加强质量标准研究,为做大做强地方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挥带头作用。
但这个行业门类目前属于刚刚放开状态,行业标准、医保准入规则、临床使用方案等,都不是非常成熟。福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为配方颗粒在全国的医保准入提供了样板,生产和应用层面更多的规则还在路上。

企业不仅要应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标准的提升,还要在销售网络建设和产品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前布局。所以说,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福建省医保,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