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新药进入上市收获期,商业化成为后半场最核心议题。
01 强强联合成创新药商业化新风向
2月12日,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与主要聚焦于抗肿瘤创新药物开发的上海谊众签署“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商品名紫晟®)合作协议。
根据双方协议,百洋医药将负责紫晟®的国内商业化运营,百洋医药同时表示将根据其生命周期的特点做好要素配置,制定合理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助力紫晟®释放价值。
紫杉醇类产品作为抗肿瘤化疗的基石药物,适应症范围广、疗效确切、临床需求大,是目前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抗肿瘤化疗重磅明星药物,迄今已有30年发展历程。国内外药企围绕紫杉醇的改良剂型研发持续进行,进一步延长了紫杉醇制剂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提升的疗效和安全性使产品适应症范围和适用患者人群不断扩大,紫杉醇的市场空间及产品需求进一步增长。
资料显示,上海谊众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晟®,为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2.2类第三代紫杉醇最新剂型(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剂型),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紫杉醇胶束。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胶束肿瘤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对于已上市其他紫杉醇剂型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上海谊众董事长周劲松在签约仪式现场表示,紫杉醇胶束是上海谊众第一个上市的产品,在进入商业化的阶段,希望能与百洋医药这样专业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药产品进入市场,让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上海谊众主要聚焦于抗肿瘤创新药物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不少biotech公司一样,已经登陆科创板。
biotech公司重金砸出的新药之花,还需要在市场上孵化结果。
02 需求井喷
创新药商业化面临挑战
在医保控费的指导方针之下,医药行业开启深层次调整。过去几年,科创板18A、自2017年以来的系列审评审批利好政策、海外人才回流等为创新药企兴起、新药问世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获批的创新药通用名数量达68个,包含阿基仑赛、阿兹夫定、达妥昔单抗、西格列他等——与2016年仅5款新药获批相比,2021年的新药获批数量创6年来历史新高。
伴随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新药以及本土新药将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
新药呈现象级井喷的同时,商业化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上市只是新药成功的起点,如何获市场准入?怎样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产品怎么扩大可及性......都是创新药必须闯的关。
由于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高度的技术和人才依赖,很多创新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几乎将全部人力、财力都倾注向了研发环节,并不具备成熟的品牌推广和商业化能力。
同时,由于处于发展早期,它们往往不同于大型工业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架构体系,短时间也没有足够的产品管线承担构建独立销售团队及销售网络的成本。
和研发一样,商业化也是一项对专业能力要求极高的职能。
这时,为了应对创新药上市通关第一站后的最大挑战——商业化,不少创新型药企纷纷寻求外部商业化力量加持,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03 “术业有专攻”
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强势崛起
随着行业格局重塑、专业化分工趋势凸显,处于医药产业链不同阶段的CRO、CMO/CDMO、CSO已根据不同职能持续深耕。不同于相对成熟的CRO、CMO/CDMO,在商业化环节,行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创新药企与百洋医药这样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合作,或许是实现商业化突破的一种思路。
公开报道显示,相较于单个药企自建的商业化体系,百洋医药搭建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好比“品牌高速公路”, 有着显著的规模、成本优势,品牌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能帮助药企提升效率、降低销售费用率。
创新药的商业化不是单纯的卖货,在百洋医药看来,商业化的核心是品牌运营,是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让产品真正进入应用场景,让医生和患者正确地使用并建立信任和重复购买,将产品打造成为可信赖的品牌。
以百洋医药最早运营的处方药泌特为例,百洋医药通过品类研究将其差异化地定位为化学性消化不良药物,与当时市面上的胃动力药吗丁啉形成品类区隔,从此开展一系列的学术会议、消费者教育等手段对泌特进行推广。自百洋医药对其进行商业化运营以来,泌特品牌从品牌影响力和销量为0的情况下,逐渐成长为国内消化酶市场领导品牌。
整体来看,百洋医药不仅拥有“品牌运营”护城河,在数字化平台和专业成熟的营销团队层面也有着深厚的沉淀。目前,营销网络已覆盖大中型医院14,000余家、药店360,000余家。
事实上,百洋医药的商业化能力正在不断受到工业企业的认可:如2021年3月,承接罗氏制药两大肿瘤药产品希罗达和特罗凯的商业化运营;2021年11月,承接安斯泰来专利药贝坦利的商业化运营……目前,百洋医药已与罗氏制药、安斯泰来、杰特贝林、武田制药、西安杨森等知名跨国药企达成深度合作,同时与国内创新药企艾力斯、三生制药也有合作,逐渐在OTC及大健康、OTX等处方药以及肿瘤等重症用药领域形成丰富的品牌矩阵。
对于百洋医药而言,“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也正符合商业化平台的一贯严格的选品标准:第一是以发心来剔除伪创新,只选择那些真正能优化临床应用场景的产品;第二是依托专业的评估能力来评价产品的技术壁垒,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困局;第三是用生态化协同来做好要素配置,选择真正能够与百洋资源互补协同的产品来进行商业化运营。
创新药从临床走向病床,从初出茅庐到药王蜕变,寻求第三方平台合作、资源互补已经成为一个不二的法则,而选择怎么样的产品承接方?使用什么样的商业化落地方案?注定影响着一个产品的市场表现。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