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集采2022,医用耗材企业如何冲出重围
发布时间: 2022-02-08     来源: 蒲公英

集采,带量采购,阳光挂网,是近几年医药领域的热词,也是医用耗材生产企业运维管理焦头烂额的事儿。

2007年,原卫生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四川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实施了政府平台挂网,统一考核标准,企业直接参与的“阳光采购”新模式。

集采实现了部分高值耗材国家统一价,低值耗材各省统一价,且以最价竞标价格作为入围资格。

2020年11月,冠脉支架国家带量采购,中标价格从均价1.3万元降到700元。

2021年8月,人工关节国家带量采购,中标价格从均价3.5万元降到7000元。

高值耗材断崖式带量降价,加速了各省不断宣布低值易耗材带量采购挂网价,一些省份挂网价格,在另外一些省份的生产成本价都不保!

这是医疗改革中的一项民生政策,出现不同声音。

相关部门工作报告里,集采模式带来的医疗成本下降成为一项重要业绩;

新闻报道里,政府“砍价成功”被全民点赞。

医疗机构里,有知名的医疗工作者,质疑带量采购的质量故障上。

一些生产企业,中标产品停止实际供应。

这些声音,体现了集采、带量采购这把“双刃剑”的利与弊。

任何一种政策的推行,总是一边践行一边改良。作为政策的关键执行者-生产企业,对于大众来讲,是一个利润趋动的群体,是“该好好管管”的政策约束的对象。

站在被约束者的角度,生产企业少有过正面发声,蒲公英论坛有很多观点值得讨论。但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总在以一种拼的方式迎接和适应。

1、一品多类

将产品按型号规格分类挂网或应标,拉开同一产品的梯度价差。这是一种被动但立即见实效的应对措施。

产品型号规格,多数按产品结构、材料、组成、成分、功能、部件等进行划分。不同型号规格,就可以代表着不同价格,比如无菌和非无菌型号,有选配件和无选配件型号,不同材料结构型号。

这个路径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用。如果这些型号规格仅有一个被常用,而其他型号规格很不常用;或型号规格仅一些不影响成本的微小差异,如注射穿刺针的规格型号以钢针尺寸和外径分类,对成本无影响。

2、一品多证

将同一个产品作为不同注册单元,获得多个注册证件/号。通过新增证件/号,对应新的分类标准和价格体系,或在不同省份采用不同的注册证号。

尤其是当一个证件一个定价,且这个定价已低于成本的价格挂网采购时,使老的生产企业陷入死局:提供吧,亏损;不供吧,丢失市场。

新增的注册证件/号,就新增梯级价格,至少可以挽回一城(省)。对于企业来说,这条路径在集采和阳光挂网风向前或试点初期能够得到预判并提前筹划,才可抵消漫长的注册周期;对于医疗器械上市监管的本意来说,大量重复器械的注册,挤占了大量的注册审评和审核资源,不利于真正新产品的快速上市。

3、扩大规模生产,真正以量换价

这是正面迎战的积极措施,也是这几年政策不断加码激励的良好举措。对于新起的企业,可以借前车之鉴,选择充足的场地,先进的智能设计,快速进入战场。

对于老的企业,除了经验,生产场地难以原地更新换代,人员难以转变思想和习惯,就将成为一种难以转型的制约条件。企业越大,转身越难。

无论是内卷式杀价,还是积极投入以量换价。作为一个真正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深刻理解国家“做大做强”集约生产的规划,才是一种正面迎战的积极姿态。这种规划,可以分类型分阶段实现:

1、以质换价。稳定质量,稳中求胜。这是老企业的首选。挂网、集采、带量,都得按标准入围,这个标准,价格只是落地的数字。而其中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行业地位等判定标准,不是一个“短平快”企业能够持续胜任的指标。

医用耗材的稳定,是考量每千万使用量中偶然不良比率的最小化,是使用者的口碑,是监管者的信任。

2.不断改良的工艺设计。有限的资源做足,反复推敲:工艺流程和布局是不是最短,是不是有往复和交叉;人员的动作是不是最小,哪怕少一次弯腰和转身;设备的利用率是不是最高,每一台设备匹配最良的品类、人员和工装,运行速度最快和最稳;每一个品规的工艺要求是不是细分且标准化,生产周期最科学合理......

耗材是每小时万计,每一个工艺的最佳设计,就是一次工业量产的倍数提升。

3、资源整合。同行资源,上下游资源,跨界资源,都最大化做自己是擅长的事。如模具业发达的江浙区域,是注塑半成品的代工资源;资源珍贵人才济济的京沪粤,可以是精密部件的设计和合规指导资源;劳动人口还有红利的中西部地区,可以是组装、装配成形品的制造资源。优势最大化,专业集群化,成本最低化。

4.加大委托生产。减少转产场地建设周期和投入,是资源整合的进一步举措。乘政策东风,各司其职,效能最大化。

终究,创新,是冲出重围的最理想的途径。新技术,新产品,一直走在集采、带量采购的包围圈外,走在需求前沿,做个领头羊。规则是你定,江湖由你统!
这,才是民族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于作者
梅在线,四川成都人。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从业23年,管理者代表。先后任职生产负责人、技术工艺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善于将医疗器械政策法规转化到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中,善于将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层级中,是法规和体系的良好践行者。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