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股市收官,最新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也火热出炉。在大健康领域:
1.迈瑞医疗(市值4629亿),总榜26(不变)
2.药明康德(市值3505亿),总榜39(上升14)
3.恒瑞医药(市值3243亿),总榜46(下降25)
4.药明生物(市值3223亿),总榜47(不变)
5.片仔癀(市值2637亿),总榜58(上升55)
片仔癀作为中药企业上升迅速,一举跻身前五;而事实上,中药企业股价飞涨的不只是片仔癀。
Wind数据显示,2021下半年中药指数逆势上涨近三成,与国证生物医药指数下跌近25%形成鲜明对比。2022年开市,A股71家中药企业延续了年前的态势,近90%股价上涨,其中超20%企业涨停。
申万中药行业指数(数据来源Med+研究院)
原研药的“腾笼换鸟”是给了中药吗?中药是否将进入下一个黄金时代?
这些需要时间给出答案,而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对中药的扶持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政策倾斜,中药对国采、DRG“免疫”
从新冠爆发开始,中药再一次成为全球焦点;连花清瘟、双黄连…各种中药汤剂一时被誉为“新冠神药”。在最近的西安疫情防控中,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和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也都采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药”和中药预防方法。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与中医药有关的占了很大篇幅,其中特别强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包括: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如果“十四五纲要”从顶层确立了中药在中国的重要地位,那么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将中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优势真正落地。
优势一:医保覆盖中医机构、零售药店,品种首次涵盖“汤剂”,中药终端市场大面积扩容
首先是对中医药机构患者扩容。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下同)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
将符合条件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以及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纳入医保后,这些医疗机构或将迎来更多就医群体。
其次是将更多中药品种纳入医保目录,包括此前不在目录里的民族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并且将医保渠道拓展到零售药店。
这些中药产品将在医保支付下进一步放量。
优势二:中药暂不执行DRG/DIP付费
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将覆盖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这一“控费”重举的板上钉钉,成为悬在各大健康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此次《意见》明确指出: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中医药机构可暂不实行DRG付费;
对已经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
优势三:中药饮片可继续加成25%销售
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不合理性,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是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声明公立医院改革将取消药品加成。
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表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于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中医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服务与中药产品密不可分。因此《意见》规定,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
此外,在带量采购方面,国家政策对于中药也特别设计了规则,
2021年12月,湖北省医保局牵头19省份,首次开启了中药集中带量采购;
与其他细分领域国采,企业面对的“灵魂一刀”“蚊子腿也是肉”完全不同,湖北国采中选率达62%,大部分药品价格降幅30%-50%,部分药品仅降价10%-30%。
同时,为确保中选药品质量,在带量采购过程里特别设置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切实保障药品“降价不降质”。
申报企业填报的产品在省级及以上药监部门生产环节质量抽样检测中存在不合格情况,直接扣减其所有技术指标得分。
研发、临床试验,中药进入“创新”时代?
1805年,药剂师从传统的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纯的化学成分,如吗啡、可卡因等,诞生了现代西药。
现代中药的起步更晚,发展似乎也更艰难。1996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自此中药企业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中药组方的基础上,加强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和研究。
中药“西化” vs 中药“传承”
有人说中药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体制内西化,体制外神化”。长久以来,“中药西化”和“中药传承”两种声音的争论至今仍“水火不容”。而国家为了既保证中药的历史传承又符合现代化医药发展可谓煞费苦心。
2020下半年,国家药监局先后发布了《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文件。特别提出改革中药注册分类,构建“三结合”审评体系。
***“三结合”:指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
在“三结合”审评体系下,“有效成分”的数据不再是唯一重点,而更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人用经验”。如果一款药此前在临床使用得到认可,即可免去很多临床前研究;这更尊重中药研制规律,更符合中药的客观特点。
此外,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联合发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按此目录中“名方”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均可简化注册审批。
中药“西化”目前仍是“伪创新”?
2021年,中国创新药获批量达历史新高,中药创新药也迎来新巅峰,共获批12款(其中1.1类新药7款),接近此前五年累计之和。
*** 中国1.1类创新药:指未在中国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但是,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上升不等同于其创新质量有所进展。以衡量药械企业创新的重要指标之一“研发费率”为例,通常来说一家创新药企研发费率不会低于10%。
2021前三季度研发投入TOP5中国药企
截止2021前三季度,中国药企研发投入前五的企业里百济神州以约65.7亿排名第一。
在研发费率上,再鼎以406%排第一,百济神州以107%排第二。
很多Bio pharm也几乎都超过50%,比如信达(占比54%)、君实(占比52.4%)。
而中药企业的研发费率普遍低于5%。
中国TOP中药企业研发费率
营收前十五的中药创新企业里,研发费率前三:以岭药业6.6%,天士力6.9%,最高的康缘药业研发占比也只有13%。
当一众中国生物化学创新药已经在卷FIC(同类首创)、全球化时,中药创新药仍在“舒适圈”里“温水煮青蛙”。
“国粹”很难出海?事实或并非如此
“二十多年过去了,复方丹参滴丸仍未被FDA获批。”这是令人心酸的“笑话”,但也是中国中药要正视的尖锐问题。
全球化,走向更广阔市场是中国制药企业的必由之路,而对于中药来说却是一道坎。
中西方文化、历史的差异造成了在很多问题上都难以达成共识,中药在外国人看来并不科学。
12月21日,挪威中央银行发布公告,抛售全部云南白药股票。这已经是挪威央行2021年以来抛售的第五家中国中药企业。
除名理由都是:(这些中药里包含穿山甲鳞片、赛加羚羊角、天然麝香、豹骨等材料,损害“生物多样性”)不符合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投资标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且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在审批标准方面,FDA对含多种成分的植物、动物提取药非常谨慎。生产商必须确保对原材料的严格质量把控,执行种植和采收的生产规范以及复杂混合物的分析测试;当然还要通过双盲临床试验。但是并非没有相关产品获批FDA。
2006年10月,FDA批准了第一款植物处方药:绿茶提取物Veregen来自德国MediGene公司(专利由中国工程院程书钧院士在20世纪90年代研发);
2012年12月,FDA批准了第一款口服植物处方药:Crofelemer(商品名为Fulyzaq)来自美国Salix制药公司;
可以看出,中药创新药欠缺的是对原材料的把控及临床试验实力。
中药产业链,
上游:主要包括中药种植业以及为中药行业提供相关生产设备的行业等,例如中药材培育基地、中药材加工研发基地等;
中游:为中药材饮片炮制加工以及中成药生产制造;
下游:为医药流通,即中药消费市场,包括诊所和中医院
然而,由于中药从源头到生产标准一直未能完善建立,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产能分散。
在国际相关市场上,中药的强大竞争者日本、韩国成功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的管控上破局。据《世界专利数据库》显示,日韩已经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拥有的专利仅0.3%;在全球市场,日本中成药更是占据除中国市场外的70%。虽然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目前来看,并没有体现“发源地”的优势。
2021下半年这场生物创新药的“悬崖式下跌”和中药的“火箭式”上升,都是市场震荡回归本源,对原本估值过高和估值过低的板块进行平衡。
虽然未来中药板块整体不会有很大涨幅,但是板块内的企业会有较大分化;说到底,无论生物、化学药赛道还是中药赛道,吃“集体红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企业和产品本身才是硬道理。
从《神农本草经》开始,我们看到曾经的A股神话、中药大佬康美药业因“300亿财务造假”彻底洗牌重组,现由广药集团(国资)全力接管;我们也看到借着国家政策红利,2021年中药材一年上涨超过800%。
2022,希望不要只见“眼前蝇头小利”,回归初心回到本源。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