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1医药行业的关键词或者现象总结,很多人都提到了“分化”这两个字。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瑛认为,未来国内的医药产业会跟国际上欧美这些成熟的医药市场更接近,会不断的分化。
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胜更是直言:“分化体现在真正地关心患者的企业会越来越好,但是只依靠利益驱动的将会走下坡路。”
确实,启幕于2009年的新医改,如今已经进入深水区,六批带量采购的一轮轮冲刷,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启动,国谈力度的加大,疫情持续的影响,降价、监管、合规···对于医药行业,无疑每一次变化都是一场洗礼。
行业分化加剧,淘汰赛提速。
正如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闫凯境认为的,在“内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发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医药行业潜力在未来10年仍将被进一步激活,细分领域中,药品及器械创新持续,基于数字技术的医疗服务行业将迎来新赋能,同时也会让行业分化愈加明显。
对于已经经历了野蛮生长、粗放管理到如今鼓励创新、精细化运作的传统药企来说,如何在当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中,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如何在洗牌分化的浪潮中生存发展壮大,成为他们当下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万变不离其宗,“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将是重塑中国医药产业生态构建的底层逻辑。”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殿波这样认为。
未来变数依然难预测,但是相信有历史积淀、有真实市场能力、积极拥抱变化的“老大哥”们,能够真正成为越来越注重真实的市场中的“价值者”。
特邀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瑛、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殿波、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闫凯境、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胜共话产业分化与重构。
- 01 -
产业升级和发展需要“双轮驱动”
Q:E药经理人
A: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海瑛
Q: 新医改后,您认为影响医药产业新生态构建的最重要三个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A:如果从产业层面来说,第一,肯定是医药审批制度改革。因为它直接关乎品种竞争,影响每个公司的定位也深度影响整个医药产业的布局,无疑是最重要的。另外医药审批制度是一个不断在推进提升、不断深入的过程,对行业影响也是最直接的。
第二,是集采政策,对过往药品招标采购的整个格局是颠覆性的。无论是集采带来的价格巨幅调整,还是国家顶层设计推动带来的省或区域联动集中采购, 都改变了过往的格局。
同时,剧烈的震荡也加速了行业变革。因为现在只要进入集采序列的产品基本上不太可能是利润贡献者。对于医药产业的每一个从业者,每一个公司或者生产企业都带来了急风暴雨式的冲击。当然,对较早做创新转型的企业而言,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点。对于靠一两个品种支撑的中小企业来说,事实上很难有平衡的力量让公司发展下去。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国家集采新模式的大力推广,这些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深度的影响。
第三,是医疗机构的改革,包括对药占比的强管控、基药占比等、绩效制度的推广、处方外流等等,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然它的影响不像前两个政策是颠覆性的,而是一直在持续的推动。医疗机构的这一系列变动,是由卫健委系统的管理措施和定位的改变而导致的。带来的是医药企业跟医疗机构之间互动模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医药企业经营模式等等。
Q:您如何看待 “三医联动”目前呈现的状况?还有哪些调整的空间?需要什么方向的政策指引?
A:从一个产业人的角度来讲,在新的政策法规出台的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质上是一个适应者,
新政策的出台,最终都会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从单一企业来讲,更多的是要更快的去适应。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前瞻性的布局业务发展构架,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研发的处方药企业应对起集采带来的冲击时,就会比较从容。
对哈药而言,我们的产品组合和相对竞争优势是在OTC、保健品领域,和处方药企业从创新的角度去定 位市场略有不同,我们在产品力的提升、品类组合、服务能力和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巩固优势,推动业务基本盘的稳健增长。
每一家企业在面对“三医联动”所带来的变化时, 根据自己企业的基因及核心竞争优势的不同,是不一样的。
变化必然会发生,而且已然发生,将来还会有更深度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去强化已有的优势,同时,再以 5年到10年的眼光去看未来的发展变化,有没有必要在相对短板的领域迎头赶上?
以哈药为例,OTC和保健品是我们的优势板块,品牌是我们的优势竞争力,但我们仍有大概1/3的药品属于处方药。实际上我们就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国家发起改革,一般是有多个政策目标的,各个目标的达成需要平衡的,也会有阶段性的安排。以我粗浅的理解,“三医联动”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从国家产业规划的角度来讲,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致性评价和集采之后,大多数仿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压力增大、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企业如何在这样的局面下具有加大研发投入的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希望在“三医联动”下一步的政策目标上能够增加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维度。
Q:您认为2021年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2022年的关键词又会是什么?为什么是以上两个关键词?
A:从产业的第一推动力的角度还是创新。这里面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制药技术本身的提升和创新,特别是生物技术,这从资本市场给整个医药产业不同类型公司估值的角度也可以看出端倪。另一个是信息技术, 无论是医药研发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是医药营销、 流通领域里各种数字化工具,其实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驱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022年我觉得还会沿着这样的逻辑框架发展。不过现在这一波研发推动的新兴药企都是在5~10年前成立的,到2022年左右部分创新推动的药企在商业化能力方面面临考验。
Q:您认为10年后,nin 所在的医药行业细分领域会呈现出怎样的新格局?预判的依据是什么?
A:从产业格局来说,国内的医药产业会跟国际上欧美这些成熟的医药市场更接近,会不断的分化。从我们企业自身的角度,哈药除了人用疫苗没有涉及之外,几乎是一个小的医药行业的缩影,涉及到的细分板块比较多。从医药制造或工业的角度来讲,我们最有优势的是OTC、保健品领域,我觉得未来10年的需求和市场趋势对这个我们的业务布局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它本身受国家医改政策或集采的影响比较小,OTC品种的销售终端并不集中在医疗机构里。从10年的维度上来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医保资金压力大,自我药疗会是解决老百姓健康问题很重要的方式,未来十年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不管是OTC还是处方药,未来十年强者恒强的概念会更加明显,所谓的强者恒强不是从单一规模的角度,而是从新品种研发、数量到销售额都会向头部企业聚集。
Q:如果预判未来10年,您认为您所在的公司在医药产业新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预判的依据是什么?
A:我很坚信在OTC、保健品细分领域,哈药一定是在第一梯队,因为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向头部企业集聚,哈药的相对竞争优势很明显。另外,从市场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也是充满增长机会的,哈药的基因、战略方向和专业竞争力使得我们有能力确保站在第一梯队。
处方药方面哈药不会是大而全的公司,但在一些细分领域哈药是占据竞争优势的,比如儿药 、慢病,我们的研发方向也将聚焦在制剂技术领域。
在医药商业方面, 哈药是希望以数字化技术驱动业务增长,在某些细分领域取得弯道超车的机会。给我们十年时间,我相信哈药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
- 02 -
以临床价值为核心重塑产业生态
Q:E药经理人
A: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殿波
Q:新医改后,您认为影响医药产业新生态构建的最重要三个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集中采购、医保谈判、肿瘤新药审评规则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需求放在了首位。
“国采”深刻体现了国家要摆脱低端重复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优化医药制造结构的决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的规则,对产业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此次“国谈”中,能明显感受到国家鼓励国产创新,创新药进入医保明显提速。该举措对保护和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肿瘤新药评审规则的执行,旨在引导企业和资本合理分配资源,避免某些赛道低水平重复竞争而造成浪费。同时还传递一种信号,即新药研发不要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它一定要能够切实解决临床的未满足需求,通过法规政策去引导行业提高创新水平。
以上仅仅是新医改后政策的一小部分,总的来说,所有的政策将重塑中国医药产业生态构建的底层逻辑——即更多的以临床价值为核心。
Q:您如何评价“三医联动”目前呈现的状况?还有哪些调整的空间?需要什么方向的政策指引?
“三医联动”要形成良性循环长期运行,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目前降药价作为突破口跑在了最前面,接下来要加强三医的系统性和联动性,推进各领域从快速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
企业作为社会创新的主体,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支持。比如给予创新药在药占比中更多的空间、提高DTP药店的可及性、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有序发展、鼓励优秀企业出海等等。
Q:您认为2021年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2022年的关键词又会是什么?为什么是以上两个关键词?
2021:责任——疫情是这两年全球的关键词,无论是2020年的抗疫、还是当下的防疫常态化,中国医药产业的责任都在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得到充分彰显,值得我们每一个医药人骄傲。
2022:价值——当下,企业面临创新药研发成本上升与大幅降价营收下降之间矛盾,对创新药的商业化提出较大挑战。因此,行业会对之前热门靶点的追捧进行反思,逐渐回归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本质,去更关注临床未满足需求。
- 03 -
差异化创新是企业发展制胜的关键
Q:E药经理人
A: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 闫凯境
Q:新医改后,您认为影响医药产业新生态构建的最重要三个政策是什么?为什么?您如何评价 “三医联动”目前呈现的状况?还有哪些调整的空间?需要什么方向的政策指引?
新医改后,以创新为内核的医药健康产业新生态正日渐完善。从我们的观点看,药品监管、传统医药创新、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是影响医药创新生态构建的重要因素,对应的政策分别是:①推动药品审评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②鼓励中医药创新发展;③允许创新未盈利药企上市。
这些改革措施在保障国民享有高质量医药产品的同时,引领行业整体向创新升级发展。不但为企业创新营造更为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传统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保障作用,实现民族医药产业的传承发展。
“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基本方略。通过“三医联动”环环相扣的综合治理,保障了医保基金平稳运行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医保对医疗、医药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杠杆作用,这将既使患者尽快受益于医药创新,也应体现对药品创新的回报和支持,以确保企业创新动力的可持续性。
Q:您认为2021年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2022年会是什么?为什么是以上两个关键词?
2021年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似可总结为“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医药产业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为医药产业带来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截止3季度,今年我国批准的创新药物已达27个,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20个。这体现我国医药产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展望2022年,关键词我们希望是“差异化创新”。创新一直是国内外医药生物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但国内创新同质化问题将会日渐突出,未来创新药企业的投入可能向更高质量的创新倾斜。精准把握趋势,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创新转型将成为今后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制胜的道路。
Q:您认为10年后,您所在的医药行业细分领域会呈现出怎样的新格局?预判的依据是什么?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具备长期需求空间。受制于医保支付压力,行业分化将愈加明显。在“内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发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医药行业潜力在未来10年仍将被进一步激活,细分领域中,药品及器械创新持续,基于数字技术的医疗服务行业将迎来新赋能。
我们观察到,国家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列入“十四五”科技前沿重点攻关领域,并新建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对接前沿科技,有效解决医学科学领域“卡脖子”问题,促进成果转化。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为代表的新兴治疗技术将加速迈上新台阶。除了生物技术,国产器械长期进口替代受国家政策鼓励的长逻辑不会改变,行业发展也将持续提速。加之技术深度跨界融合创新,较为典型的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一定会催生能够重新定义疾病治疗的工具和方法。
新冠疫情以来,数字社会进程加快,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疾病管理等数字医疗主要场景渗透率提升。随着新基建的推进,相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数字医疗服务行业将在近年内迎来持续增长。新的基于数据的工具和技术使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和健康成为可能。可以预见,数字疗法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尤其在精神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例如抑郁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等。
Q:如果预判未来10年,您认为您所在的公司在医药产业新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预判的依据是什么?
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医疗体系向价值医疗重构,医药健康产业价值链也由单一研发驱动,向围绕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生态融合。
面向未来,天士力全面推进“两转一升”:即向创新创造型企业转型,向智慧服务型企业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一方面,坚持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协同发展,强化医药科研实力。从源头策划,抓好优质疾病组学大数据等资源,深化产学研用联动,整合研发技术链条,搭建融通“理论-技术-产品”的数字智能研发链和创新生态,加快研发进程,推动原始创新。同时依托产业互联网,深化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实现产业模式的升级。在夯实核心优势产业基础上,围绕可选性刚需、公允性自费、科技性升级定位,拓展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第二曲线”业务。
另一方面,顺应网络规则发展,围绕核心治疗领域,以患者为中心,以资本为纽带,打造4D医疗解决方案,推动诊疗环节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专业化、数字化的健康管理功能网,从市场参与者变为市场组织者,形成与医生、医院、患者等共创共赢共享的生态伙伴关系,实现价值经营。
天士力还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今年天士力已实现两款药品在美国FDA的研发进展,其中复方丹参滴丸(T89)预防及治疗急性高原反应(AMS)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化学新药JS1-1-01片获批开展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试验。
我们将坚持用全球视野指导发展方向,持续强化在高水平发展、高技术占位方面的领先优势。坚持以客户和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用有温度的科技和产品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提供丰富且具备未来性,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科技产品,保持在医药产业新格局中的领先行列,持续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财富,为健康中国贡献健康财富。
- 04 -
行业的分化与重构
Q:E药经理人
A: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胜
Q:新医改以来,您认为对医药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哪些政策?
A:第一,4+7;第二,鼓励创新药进入医保;第三,从中药角度考虑的话,影响最大的就是限制西医开中药。
Q:您如何评价目前三医联动呈现出的局面?还有没有调整的空间?
A: 医保这几年出了很多措施,开始在发挥作用整个医疗体系我的理解还是医保主导,因为医保毕竟是买单的部分。主体应该还是医疗,作为医药来讲,这个板块更多的是主动配合。
关于医改的方向,应该是医保主导责任,医疗主体责任,医药是主动配合(主动)系统来适应这个变化。未来真正的要把医改改好,这个医疗的主体作用必须挖出来,核心是把盈利和非盈利机构分开,公立医院和盈利医院严格分开,然后培养一大批优质量的、高水平的真正的盈利性医院。我相信国家未来治理机构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我想未来医改会往这方面走。
Q:您怎么评价目前中医药产业呈现的状况?需要哪些方向的政策指引来调整现状?
A:在整个国家层面,因为我们整个卫生体系建立是以西医为标准的,所以整个中医药的发展,基本上参照了西医改革模式管理,这是一个现状,可以理解。
但是首先中医药本身是个整体,中医、中药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西医跟西药分得比较开,现在也是这个趋势,把中医、中药两个分开,这是分开就可能会出问题。中药特别讲究“一人一方,辨证论治”,中药怎么加工、怎么处理,怎么使用都要靠中医指导,现在医药分开,没有中医做引领、指导,缺少引领,中药也就迷失了方向。
中医药本质是个整体的东西,应该医药合一的发展模式,所以我认为中医药发展限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其次,中医药作为传统瑰宝,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文化当中,中药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中药未来真正发展好,它必须回归到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来,这也是我们发挥中药治未病的一个主导作用的主体思想,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企业来共同参与、共同推动。
中药一定要还本源发展,行业这个状况之下,如何重新找到一个模式,真正把中药优势发挥出来。同时,现在的中药行业也应该反思,如何把正确的中医药知识教给消费者、教给国人,而不是讲故事、搞概念,这样我们行业才有未来,中药才有未来。
Q: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广盛原在企业的定位、战略和发展方向上,有没有发生变化?
A:我2019年正式来到广盛原,就是因为感觉这个行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路子走得确实有点问题。首先在政策层面来说,整个中药管理模式以西药的方式来管理中医药,我们被动去适应西药一些标准,把自己的方向搞得很迷茫。
我当时想这个世界要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有人站出来,按中药规矩来发展中药产业。我认为大家不一定在战略规划、战略设计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因为现在还在打基础阶段。
同时基于未来行业发展判断,中医药政策当时其实是落后于行业发展的,因为政策它始终有局限性,不可能走在产业前面,一个产业要突破,首先要在本质上要突破。所以现在从广盛原本身角度来讲,对中药思考的东西可能比政策东西更多一点,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改变,政策一定会跟上来的。
Q:如果说用一个关键词去总结一下今年的医药行业或者对明年医药行业做一个预判,您认为是哪两个关键词会是比较贴切的?
A:2021年,我的感受应该是分化。这个行业实际上是在分化,就是真正地关心患者的,跟患者在一起的人,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但是走在渠道端,靠利益驱动的品牌,可能未来会越来越走下坡路。只靠价格驱动,不靠价值,可能未来会开始两极分化。因为从我的观察来看,确实很多企业势在走下坡路的,但也有企业发展好、增长快,所以行业应该用分化来形容比较合理。
明年如果疫情结束了,我相信整个行业应该是“重构”。整个产业体制应该开始深刻思考,通过一些列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之后,都应该进行真正的重构,从业务模型到价值链的设计,都应该进行重构有些企业好的会越来越起来,有些就会被淘汰掉。
Q:基于现在的一些观察,您认为十年后中医药领域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A:老百姓对将来需求持续的旺盛,中药产业未来还有很大的机会,并且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但是格局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机会在于真正有一批真正有临床价值的、有循证证据来发挥协同作用、对疾病起到控制治疗作用的产品。这种情况需要基于现有的体系进行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来支撑。
中医院体系,更应该回归以中药的方式来看病,我希望是我们特别要加强的。包括我认为未来体制内的中医院与体制外中医馆,应该协同发展。中医院要重新还本原发展,而不是向西医靠拢;体制外的中医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这种社会化的盈利性的机构来辅助,也是有价值的。
以后要点这个产业会向老百姓的生活保健、治未病方面发展,所以药店我认为未来一定回归以中药为特色的服务和体验的形态。所以药店在未来应该是以中药为主线,中药的主战场甚至是在药店这个领域里面。另外在社区诊所这些第三终端,未来中医要特色作用也会彰显。包括中医可以很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所以一些小的疾病领域,在社区展中药是有很大的机会的,真正把中药发展好,可以为国家医保节约不少费用。
未来,在康复养老这个领域里面,我相信中药的独特作用也发挥出来。在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文旅方面,中医药增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让中药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让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健康地生活,为国家医保减轻负担,也为我们老龄化社会做贡献。这是中药的价值所在。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赴中国医
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学习、领会国..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协会
在金秋九月,高热酷暑气温下,为学..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关于召开第七届四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冉文萍秘书长拜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
近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联合会秘..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 党建工
落实两新工委安排 党纪党史教育不..协会党支部开展党纪教育党课
为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关于启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培训
各相关企业: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关于收取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章程
会徽设计说明: 本标志以表现四..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