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她是中医药第二位女院士,盘活转制药物研究所,领跑民族药
发布时间: 2021-12-13     来源: 药智网

1999年,45岁的她,接下即将转制、失去财政支持的药物研究所,奋发图强。

2018年,她将缺乏技术、远在边疆的药物研究所,打造成为获得美国FDA批准研究药物二期的科技强所。

近日,2021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她当选为榜上唯一的「中医药类女院士」,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第二位女性院士。

她就是朱兆云,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原所长。

从一家简陋的研究所,发展为现代化医药研究强所,朱兆云如何做到?

从米箩跳进糠箩

1954年,新中国刚成立几年,在云南的边陲小镇,一个小女娃出生了。

她叫朱兆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中医药世家里,到她这辈,已经是第五代。

从小对中医耳濡目染,朱兆云对中医学、民族医学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8年,怀揣着“子承父业”的梦想,朱兆云考入了云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大理州制药厂。

此后的20多年里,朱兆云先后经历车间、科室、研究、管理等多个基层岗位的磨练,还考取了国家西药、中药“双药师”资格,被聘为主任药师。

1999年,45岁的朱兆云,已经成为云南省医药工业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一天,领导找到朱兆云,希望她到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当所长。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是个名副其实的“烫手山芋”,即将转制,失去财政支持,账面上只有几十万,连职工都失去信心,不去所里上班。

怀着对医药的热爱,朱兆云却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是从负数干起,不是从零开始。把它要干到零,再往上走”当时一位副所长,这样形容所里的荒凉情况。

朱兆云的决心没有改变。

一周之内,她到研究所上任,甚至把自己的人事关系转到了药物所里,拒绝保留在原集团公司,“要把药物所救活,自己首先就得破釜沉舟。”

“ 两条腿 ” 走路


此时的药物研究所,既失去了财政供养,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

账面上的钱,连职工工资发放都成问题,要搞科研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何制定发展线路,成为关键问题。

上任之后的朱兆云,成立了领导班子,在了解药物研究所的情况下,迅速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生存和发展主线:

一条为科研线:新平台、新项目、新人、新成果;
另一条是产业转化线:新产品、新厂房、新人、新网络。

在“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的情况下,要拿出一款“救命”的新药来,谈何容易。

于是,朱兆云做出了一个让家人震惊的决定:将家中祖传用药经验贡献出来,创新研发。

朱兆云和研发团队,在对了比成百上千个处方,开展系统规范的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后,民族药“金品”系列终于面世。

一上市,该系列5种药品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

销售回款从2000年的100万元到2010年的1亿元,10年提升100倍,成功实现了药物所自救。

“ 当代李时珍 ” 团队

朱兆云认为,资源是产业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天然药物资源是发展云南医药产业的切入点。

为丰富天然药物的资源库,2000年起,作为总设计师和负责人,朱兆云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野外药物调研。

在这次调研中,她兼顾民族用药的经验,反复斟酌,制定出“民族民间应用+生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的融合调研方案。

调研组开始了异常艰苦的旅程,冒着严寒、顶着酷暑,踏遍云南的崇山峻岭、河流峡谷,行程近80万公里。

朱兆云的团队,被称为“当代李时珍”团队。

12年的努力,朱兆云团队采集标本1万多种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约16万张;

准确鉴定出412科1720属4392种天然药物,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新药用植物资源451种。

基于野外调查所获得第一手资料,朱兆云主编了《云南天然药物图鉴》《云南民族药志》等6部22卷1191万字的专著,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得到广泛应用。

令人动容的是,整套著作的编制是公益性的,朱兆云和团队没有任何收益。

2012年,这一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我国中医药行业10年、中药行业近20年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白。

走出国门

怀着带着民族药走向世界的梦想,2014年,朱兆云带领团队开始了痛舒胶囊国际注册的系统研究。

仅4年后,痛舒胶囊获得了美国FDA批复,获准在美国开展二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民族药。

“让更多民族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一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完成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转型升级。”朱兆云说。

参考来源:
1.云南网:云岭楷模:朱兆云——云南医药科技的执着耕耘者
2.云南中医:走近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朱兆云
3.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筑梦
4.中国中医:【2021新当选院士】朱兆云:用科学解锁“云药”密码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