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解密:从70万降到3万,渤健的天价药还能赚得更多
发布时间: 2021-12-07     来源: 健识局

第八次报出价格后,渤健亚太区总裁温浩基揉了揉头发,喝了口水,嘴唇抿紧成一条线,然后等到了医保方专家的那句:

“成交”。

“诺西那生钠”不是一个好记的名字,大众舆论简称其“天价药”。大部分公众不知道,这款从53800元谈到33000元以下的药,最初的价格是70万。

如今能卖33000元,当初为何要卖70万?

药企制定价格时,已经充分考虑了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国家医保价格谈判政策落到头上的时候,药企又适时放低身段,获得一个医保局、企业、患者三方共赢的收尾。

这是一种以价格为主导的市场策略。

全国3万患者,只有2000人在“积极治疗”

“两年400人左右”,这是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2019年10月开出第一张处方以来,国内使用诺西那生钠治疗的SMA患者总数。

具体而言,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12月,诺西那生钠的新增用药患者数量大约分别为30人、90人和180人。

价格对实际使用的影响很大。有罕见病相关人士向健识局分析,2021年用药患者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渤健下调药价,并更改了赠药政策。

诺西那生钠的给药方式很复杂,大致来说,第一年需要6针,后续每年需要3针。2021年初,渤健将药价调降为55万元一针,并实行“第一年买一赠五、维持剂量买一赠三”的政策,把年费用压到了55万元。在此之前,算上赠药患者每年自付也要140万元。

健识局获悉,2020年底,渤健又把税收减免的部分让利给了患者,在10月到12月期间用药的患者,每人能够获得6万元的优惠。

这些都不够,不足以让中国患者用上“天价药”。诺西那生钠在很多地方能获得各类保险的支持。如成都将诺西那生钠纳入大病保险范围,患者自付年费降至6万元左右;广州惠民保对诺西那生钠可以报销70%,患者实际每年自付不超过20万元。前述从业者表示,诺西那生钠目前400名使用患者中70%以上是通过地方性优惠政策。

对渤健来说,目前在中国每年销售“天价药”的实际收入,也就在2亿元左右。

在更多保险覆盖不到的角落,还有大量的SMA患者。2020年,国内患者组织“美儿SMA”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SMA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SMA患者的总数大约在2万到3万人之间。另有数据认为,国内SMA患者正在按照每年1200人左右的数量增长。

实际被注意到的患者可能更少。一位患者组织负责人证实,截至今年12月初,在国内相关SMA组织中登记的患者数量仅为2000人左右,“基本只有他们是在积极想办法治病”。

剩下的上万患者,在等待宿命,或坚持到国家医保出手。

限价3万,对渤健也是笔好生意

一位患者组织负责人介绍,中国SMA的检验试剂盒已经广泛覆盖到县市医院内,疾病筛查和确诊不是难事。但碍于疾病救治难度,或药价的问题,一部分患者被迫放弃治疗。

诺西那生钠不光在中国是“天价药”,在国外也是。上市之初,美国每支药价格高达12.5万美元,约人民币接近90万元。据外媒报道,诺西那生钠的美国定价公布之初,一家华盛顿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曾对渤健直言,这个价格“不道德”。

医保降价,考虑到的是中国家庭实际承受能力。2017年,美儿SMA就曾开展过一项价格预期调查。当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年费在10万元之内;如果能够一次性治愈,部分患者家庭最高愿意承受的价格为150万元。

一开始,渤健巧妙地把中国市场实际年费用定在140万元,几乎卡在患者家庭能承受的上限,所以至今中国也只有400名患者用过“天价药”。

而医保追求的目标是保基层、广覆盖,至少应有超过90%的覆盖率,因此国家医保局考虑的是患者支付的下限:年费10万以内。

今年的谈判中,国家医保局给渤健诺西那生钠开出的限价是33000元一支。以此为标准,即使是首次使用的患者,医保报销后年度自付花费也不超过10万元,维持治疗的费用则降到5万元以下,基本与先前的调查结果一致。

有药企人士曾对健识局感慨,国家医保有自己定价和测算的规则,“在可参考案例不多的情况下,患者家庭的可负担情况,很有可能成为测算专家主要的考量标准。”

12月3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也表示:药品价格谈判需要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得起的价格“。

更为重要的是:把价格打到33000元以下,渤健也不吃亏。

健识局粗略计算,医保谈判后,诺西那生钠如果能够全面覆盖国内2000名“积极治疗”的SMA患者,渤健这款药物一年就能保证2亿元的收入。如果全国2万多名患者都能用上诺西那生钠,该药的年销售额将突破20亿元,几乎是过去两年该药收入的总和。

诺西那生钠需要终身用药,渤健的定价只要能覆盖生产成本,收回“研发投入”只是早晚的事。而且医保谈判这一轮大型传播的商业价值,渤健不会不考虑。

从70万到低于3万3,诺西那生钠的故事,相信今后会让其他“天价药”企业都有了明确的定位。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