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胰岛素集采风暴后,有外企“怂”了,有中资“疯”了
发布时间: 2021-12-02     来源: 健识局

胰岛素国采落下帷幕,对于中标企业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胜利。

11月30日,胰岛素中选结果正式公布,6款胰岛素产品42个中选。

国内药企里,甘李和联邦制药各有6个产品中标,通化东宝5个中标。跨国药企里,诺和诺德7个产品全线中标、礼来除甘精胰岛素外的5组品种都中标,赛诺菲仅中选谷赖胰岛素、甘精胰岛素2个三代胰岛素品种。

各家报喜的消息还没冷却,裁员、业务线调整的传闻已起。有消息称,裁员风波甚至已经蔓延到胰岛素之外的产品线。

跨国药企有的忙裁员,有的底气足

诺和诺德作为中标最多的外资企业,最先传出裁员。

据行业媒体消息,受集采影响,诺和诺德将在全国范围内裁掉15%到20%的员工。裁员的产品线集中在基础胰岛素专职的专线,混合线涉及较少。据传,此次裁员的主要针对试用期、合同即将到期的员工,赔偿条件为N+1。

对此,诺和诺德告诉健识局:“我们不评论这些传闻,具体消息参考内部员工信。”

11月30日,诺和诺德发出内部员工信,称带量采购范围内的所有胰岛素品种均中标,“对诺和诺德中国来说,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重大业务变化”。因此,必须“迎接变化、驱动创新、加速业务转型”。

在中国胰岛素市场中,诺和诺德独占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根据诺和诺德2020年年报,中国市场同比增长9.7%,占全球营收11%。中国是诺和诺德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

诺和诺德在内部信中估计,集采正式实施后中国胰岛素产品售价及销售量降低,“会对诺和诺德2022年全球销售增长产生约3%的负面影响”。2020年,诺和诺德全球销售增长4%。

赛诺菲也被爆裁员。集采前后,除了赛诺菲某中部省份的心血管与内分泌基层、中枢神经系统线传出裁员外,业内还有消息称赛诺菲胰岛素相关产品线变动也即将到来。

赛诺菲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赛诺菲中国销售额增长4%,甘精胰岛素表现突出。赛诺菲本次6款产品参与竞标,中选2款,其中就有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

赛诺菲是这次集采唯一一家入围基础胰岛素A类名单的跨国企业。在此之前,赛诺菲在4轮国家集采中都有产品成功中选,在外资药企里面首屈一指。

A类是指同一组胰岛素中,降价最低的前两三家企业。降价最少的划为C类,按照集采规则,A类品种可以分得C类30%的需求量。赛诺菲之所以强调A类,是老对手诺和诺德大部分中选产品进了C类。

四进集采,赛诺菲确实比更多外资清楚个中甘苦。“4+7”扩围中,“波立维”大幅降价换得中标,引发团队集体解散的风波;第五批国采中,奥沙利铂通过大降价中标,保住了市场,随后也有裁员的消息不时传出。

三家外资里,礼来似乎底气最足。

早在国家医保局宣布把胰岛素纳入集采时,礼来就有要裁员的传闻。但礼来对健识局驳斥了这一谣言:“礼来没有裁员这样的事。我们这一次表现那么好,怎么可能呢?”

11月30日,礼来官方发布消息:参与集采的六款胰岛素产品全部中标。

礼来方面表示:不仅不裁员,我们明年在胰岛素方面还会有更多动作。“我们公司这一次全进,其中两个还在A组,跟友商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内药企有的疯狂扩招,有的稳扎稳打

全国胰岛素制剂市场整体规模近4亿支,此次集采报量2.1亿支。健识局从通化东宝处了解到,中国胰岛素需求每年在增长,保守估计,集采外至少还有40%以上的的市场。

集采外市场包括零售药店和民营医院,以零售药店为主,比集采市场的竞争更加焦灼。根据米内网数据,2020年中国实体药店胰岛素销售总额为32.3亿元,外资三巨头占比约82%;国内品牌甘李、通化东宝两家几乎平分秋色。

针对这部分市场,甘李药业、通化东宝开始了新一轮“两强争霸”。

甘李药业选择疯狂扩张。

健识局从甘李药业获悉:甘李计划将千人规模的销售团队再扩招一倍,着重“三代替代二代”的市场策略,加快提高甘李各产品下沉基层市场的渗透率。

健识局了解到,甘李药业希望获得C组调出30%的一部分。而C组的分配量各家医院很可能在1至2个星期之内就确定完。

根据甘李药业的说法:销售人员肯定是要快马加鞭去抢占。

甘李药业一方面狠杀价格,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降了70%,一方面疯狂扩张销售团队,以三代替代二代的目标,在整个胰岛素市场上展开攻势,这种策略是否能够奏效,尚不可知,但短期内可能对利润有一定冲击。

甘李药业的销售费用常年占到公司收入的30%左右,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04%,公司方面称:主要由于市场推广、咨询费用、销售人员薪酬增加所致。集采造成单价下降,甘李的销售队伍还要扩张,公司利润率很难保证。

通化东宝选择把步子迈得稳一点。

健识局注意到,通化东宝的降价幅度相对温和,与最高有效申报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0%。这种策略可以稳住利润,尽量不对明年产生大的影响。

通化东宝对健识局表示:在集采之前,公司对定价做过详细论证,已经将部分产品的价格降低到最高有效申报价之下,通化东宝的实际降幅仅为30%。在这种情况下,通化东宝并暂时不需要大幅扩张销售团队。

是激进派,还是稳健派的策略能获得最终胜利?中国老龄化社会日益扩张的胰岛素需求会很快给出答案。

对于三代替代二代的问题,通化东宝对健识局表示,虽然这是大趋势,但二代胰岛素使用者也不是“哪个便宜就打哪个”,而是依据医生的指导。实际上,通化东宝的二代胰岛素增量常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

竞争不止于国内,海外市场的比拼已经暗潮汹涌,健识局了解到:甘李药业的一款三代胰岛素已在美国完成临床III期试验,目前处于申报阶段;而通化东宝希望避开美国的寡头竞争,也已在欧盟完成二代胰岛素的临床III期试验,计划明年报产。

这些海外扩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集采的损失。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