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是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开局、开始,一切都未有定数,一切又都蓬勃向前,车轮滚滚,我们关心的不是到哪里去,而是去的路径。
去的路径如何?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从过往事件的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一副代表未来的大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势。在过往事件中,第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是谁?
如果仔细梳理现在影响产业发展的各项大政策、大动作,我们能够寻找到的核心节点是2016年,这一年之后,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医改由混沌的“头疼医头”到了成体系的顶层设计,经过5年的落地,一切变得清晰、明了,企业在顶层政策发展方面不再有犹豫,更多是将自身放在顶层规划的大势中改变自己。
翅膀煽动
如果从时间轴的视角去看,有人也会认为,2015年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年,这一年发生了被业界誉为“722医药惨案”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而这一年,容易被忽略却对产业界影响更为深远的是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但对整个医药产业来说,2016年的一个会议更像是那个“煽动的翅膀”。1996年12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就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此后15年卫生工作的任务及改革发展目标”积极落实,此后,该会议一直作为卫生界的最高规格的常态化会议连续召开,并一直沿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但2016年却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一年,会议的名称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而规格之高史无前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该次大会上,最高领导人首次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等重大任务作了深刻阐述,这次会议中的表示,其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也成为接下来指导整个中国健康事业的方向性讲话。
一个星期后,在最高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此“健康中国”不再是一个战略、一个口号、一个理念,而是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执行落实的一项事业。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时间到了2017年,“健康中国战略”进入了实施阶段。在该年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策略。
至此,围绕“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完成,大势已定。正如我们企业所说,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拿结果,当然面对庞杂繁复的中国医改,我们不能如此简单的去看,但是逻
辑层面就是如此。战略既定后,接下来便是机构协同、落实战略。
动起来
“看病难、看病贵”是改革的共识,是影响“健康中国”落实拦路虎,而药企被认为是最大的根源所在。在医药人眼中的“黄金十年”,卖药就是一门生意,很难与“以患者为中心”扯上关系,要扭转如此局势,需要从研发到使用各个层面加码。
曾几何时,要谈医药创新,会被当做笑话。曾几何时,卖买批文的价格很低;曾几何时,药品申报造假触目惊心。过去多年,我们曾直言,中国药品审批速度慢,也曾有过几次运动式的集中审评解决积压问题,但是一次消峰却是下一次积压开始。从国务院副秘书长调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担任局长的毕井泉解决了这一难题,由此,开启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元年。
创新启动,谁来为创新药买单?怎么购买?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卫生计生等16个部委(局)建立了药品价格谈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5月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地区)趋同。
这是第一次“国谈”,其中由于涉及到付费方与谈判方的协同问题,2017年,人社部接过了“国谈”的执行棒,启动了44个品种的药价谈判,后来产业界将此称为“第一次国谈”。当然,此时人社部医保部门还没有强大的撬动力量,直到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医疗保障局,由此便开启了买方——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卖方药企之间的“短兵相接”,“国谈”也逐步成为了创新药主要的出口。
“腾龙换鸟”,指挥棒发力,三医联动动起来了。针对仿制药,2018年,以一致性评价为标准,带量采购启动,从而既加速了中国药企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完成,另一方面解决了医保费用承压的问题,为后续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腾出支付空间,保障国民享有高质量的医药产品的同时引领行业整体向创新升级发展。
“神药”这个词正在成为历史,或者说正在回归本身,而非戏谑。过去多年,这个词让整个身处医药产业的人津津乐道。在国家大战略落实下,这个颇具讽刺的名词,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在各地出台“重点监控目录”后。在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前夕,卫健委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由此一个时代结束了,健康中国战略也开启了新阶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卫健委于2021年9 月《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规程》,在加强重点药品监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所有药品合理使用的监控要求。
回归患者
近几年,“以患者为中心”、“为满足临床需求”等描述正在被医药行业使用和接受。这也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目标,如最高领导人所言,“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自2015年以来,中国成为了医药创新的热土,但凡医药产业人、医药产业会议、媒体,不谈创新,那肯定不是这个产业主流。时间虽然,但是创新却如雨后春笋,疯狂生长,一批批创新新贵赢得不菲身价。但时移世易,在2015年或者之前,创新并非我们现在的创新,“Me-too”也还是受投资人青睐的项目,但现在,“Me too”正在成为噩梦,“PD-1事件
”将中国创新拉开一道口子"
跟踪现有靶点、扎堆搞研发,本质上是市场概念,并非“以患者为中心”概念,人人都在反感,但却又似无力改变。但这与“健康中国”战略背道而驰,必须做出改变。11月19日,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正式推出,强调药物研发“要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患者”是国家终极关心的问题,所有不能够解决该问题的创新终将走向失败。是的,正如开头所言,我们知道去哪里,但是却不知道路径。当我们看清了来时的路,再去看去的路径,我们看的更清楚。2021年接下来的5年会如何?
现在,一切已定,一切却又未定,旧的世界在坍塌,新的世界在构建。新旧交换,新局新生,我们如何破局?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只有基础研究实力增强,才会有原始创新,为此,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在研发经费的比重要提高到8%以上,但是医药会投入多少?都投向哪些领域?作为撬动中国医药创新的“重大专项”在“十四五”将如何定位?在此之下,医药经济会如何发展?这是创新者必须了解的大势,也是创业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面对研发扎堆,临床需求导向,国家战略下希望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是什么?在当前国内创新“内卷”的大势下,出海成为了势在必为,那么多中心临床策略及实施路径是什么?全球大药厂纵横世界,他们的立项策略是什么?这是我们关心的,也是我们要去解答的。
面对技术,AI药物研发走向何方?细胞与基因疗法、RNA技术、ADC药物研发,这些新技术、新的治疗方式会对医药创新带来怎么样的改变与机会?我想,在这个产业,当我们谈起创新,这是不可避免的关注。
当然,我们写出文章,提出问题,并不是需要亲爱的读者们来回答、去思考,因为这并非一个企业、一位企业家、一位科学家所关心的问题,这是产业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谁来回答,我想身处一线的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政策制定者、专家们他们会更加高屋建瓴,汇聚他们的智慧,或许会有答案。12月20日~22日,2021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医保局、药监局等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政府专家等讨论上述话题,希望能够拨开迷雾,看清去的路。当然,我们也希望你们能够亲临现场,共同参与,一起给出答案。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