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潜力多肽市场,8个超级重磅合计大卖1277亿元!
发布时间: 2021-07-23     来源: 药春秋

多肽是由 2-100 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构成的一类化合物。

从 20 世纪初到现在,人们从生物体内发现的多肽超过数万种,涉及激素、细胞生长、神经、生殖、免疫调节、肿瘤病变等诸多领域且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分子大小介于小分子化药(MW<500)和大分子蛋白药(MW>10000)之间,均衡了化药和生物药的特性。

多肽药物作为一种新兴药物,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品种远少于小分子化药,但已日益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如辉瑞、默克、罗氏、礼来、诺华、赛诺菲、拜耳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纷纷通过收购或并购等形式加大对多肽药物的研发投入。

01 市场规模大幅增长

根据 QYResearch 统计:2015年-2019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2020年,全球多肽市场规模约315亿美元,同比增长7.14%;预计2021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18亿元)。

多肽药物在全球医药总市场的份额占比小,但其增长速度快,在全球的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速约为全球药物市场规模整体增速的2倍。

 

按这增速发展,多肽类药物销售规模在2027年有望超越500亿美元,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02 八大重磅占据“半壁江山”

伴随着多肽市场迅速增长,多款年销数亿美元的重磅品种应运而生。

2020年,前8大品种中销售额合计超过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7亿元),占全球多肽药物市场的58%,头部效应明显。

其中,产品包括:礼来的度拉糖肽,全年销量高达50.68亿美元,稳居榜首;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和索马鲁肽,在全球市场收获39.61亿美元、37.55亿美元,分别位列全球降糖药排名的第二、第三位;诺华的醋酸奥曲肽,全球销售收入近15亿美元,用于治疗肥大症及内分泌瘤。

利拉鲁肽,

一款GLP-1降糖药的新星。高效、低风险等革命性优势让其成为新时期GLP-1领域的宠儿。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前体基因表达而合成胰岛素。

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Nordisk)研制,于2010年在美国上市,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利拉鲁肽自上市之日起,就成为了最畅销的GLP-1受体激动剂。

2020年全球销售额达39.61亿美元,在全球所有降糖药中排名第2位。此外,利拉鲁肽另一适应症也于2014年年底经FDA获批上市,成为唯一一个用于减肥的针剂,2019年用于减肥的销售额达13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23%,未来增量可期。

利拉鲁肽入华后,销售收入均逐年上升。2020年样本医院终端销售2.8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2.07亿元的年销额,同比增长34.93%。

如此增量下,国内仿制药企已逐渐开始发力。除原研诺和诺德,在国内布局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企业包括:成都倍特(2018.10)、深圳翰宇(2019.11)、深圳健翔生物(2019.12),三者均以新4类化药报产,目前在评审阶段。

此外,原研利拉鲁肽的海外晶体专利已于2020年到期。在中国,原研诺和诺德关于利拉鲁肽的核心专利:CN 200510107588.1与CN 200610110898.3在2017年8月21日期届满失效。这或将是国内厂商打破原研市场垄断的良好契机。

多肽药物的研制难度大,壁垒高,欧美国家跨国制药巨头凭借资金投入与研发水平优势,垄断了市场上主要多肽药物超级品种。

不过在多肽药物仿制领域,国内一些专业多肽药物生产企业已经有较高的水平。比方说下面这些品种。

醋酸奥曲肽,

是一款8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适用于肢端肥大症、胃肠胰分泌肿瘤的药物,应用场景非常丰富。

1988年,全球第一款由诺华研发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在美国上市。
为提高患者用药便利性,诺华于1998年推出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将给药周期延长至4周,显著提高药物作用时间。由于良好的临床效果,奥曲肽微球上市后全球峰值销售额超过16亿美元,属于重磅炸弹品种。

2003年,“重磅炸弹”进入中国,由于价格高昂(是普通注射剂的百倍),奥曲肽微球的市场并没有被打开,仅占该品约10%的市场份额,国内表现平平。

至2018年,通过医保谈判,奥曲肽微球终于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乙类范围,医保支付标准7911元(30mg/瓶),5800元(20mg/瓶),自此,市场开始慢慢扩量。

不过,国内支撑奥曲肽销量的仍为其注射剂型。
2020年数据,奥曲肽样本医院销售额6.85亿元,其中,醋酸奥曲肽注射液5.21亿元,约占76.1%的市场;奥曲肽微球1.17亿元,约占17.1%;注射用醋酸奥曲肽0.47亿元,约占6.8%。


(来源:米内数据库)

原研诺华仅凭醋酸奥曲肽注射液(1ml:100ug规格)便挑起奥曲肽超6成的销售额,引得一众国内厂商青睐,纷纷入局。

目前,国内获批生产醋酸奥曲肽注射液(18家)和注射用醋酸奥曲肽(7家)的国内企业共25家。上海上药、成都圣诺、恒康制药、Sun Pharmaceutical(5.2类)等8家企业已提交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其中,恒康制药于2021年2月率先冲线,首家过评。

03 多肽研发渐趋本土化

考虑到,长链多肽研发难度大、合成工艺高,短肽品种也是国内药企打开市场的一个不错选择。

至今,国内先后实现了亮丙瑞林、比伐芦定、加尼瑞克、西曲瑞克、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醋酸阿托西班、依替巴肽等品种的国产化,表明本土企业在多肽药物创制方面的良好发展势头。

国内部分获批上市的多肽品种详情

此外,部分多肽品种在国内的专利期已至(如:戈舍瑞林、利那洛肽均于2022年到期),本土药企的研发步伐有望进一步提速。

2014-2022年多肽药物重磅品种专利到期情况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多肽药物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5-2019年,我国多肽药物市场年均符合增长率为10.7%;2019年市场规模为795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2022年,我国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多肽药物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未来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