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政策利好不断!三部门发文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将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提出了7方面17项系统性要求,同时明确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参照综合医院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带动了整个中医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有研究机构指出,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药市场呈现稳步增长之势。
中商产业研究院指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中,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6年637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呈上升趋势。
可见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政策的出台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步伐,而各中药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千亿抗肿瘤药物,面临临床6大指标管理!
6月28日,《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发布,共涉及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等6个指标。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肿瘤药的销售规模快速上涨,市场增速从2016年的12.44%增长至2019年的21.30%,而市场规模则是涨至961亿元。在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作为刚需用药,其所在大类的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6.95%,同比增长更是达到13.81%。
随着此次管理指标的印发,抗肿瘤药物使用也将越来越规范化,可以预见,面对巨大的需求,结合当下各项政策优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未来抗肿瘤药市场还将会迎来新的挑战和竞争。
三明经验深入推广,詹积富回应10大疑问
6月28日,《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管理办法》发布,办法共七条,明确了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的评估和退出机制。
此前(今年2月9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认定三明市为全国首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医改成果,建立推广医改先进典型经验的长效机制。
2012年以来,三明市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坚持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改经验做法。
集采续标细则明确,武汉分为四类情况
6月29日,武汉发文明确了四类品种的续约/议价办法:
国采、国谈、省采、联盟采品种:执行上级集中带量采购结果
延期品种:因医保变化未完成约定量的,可延长一个采购周期
续约品种:市场格局未发生变化的,以中选价续约
竞价或重新议价品种:流标、放弃续约、市场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不能保障供应的纳入竞价,另外同质量层次不同规格的品种,将调整差比价
13省联盟冠脉导引导丝集采开启,不高于全国最低价,低于720元拟中选
6月25日,内蒙、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建设兵团组建13省际联盟,开展冠脉导引导丝集中带量采购。
按照首年意向采购量将申报企业分为2个竞争组,以1%为分界线,≥1%为第一组,<1%为第二组。意向采购量按联盟地区医疗机构报送的采购总需求量确定。其中,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362422根,由联盟地区各医疗机构报送采购总需求量的80%累加得出。
报价方面,要求企业报价应不高于该企业产品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全国最低价。采用竞价入围方式,入围企业申报价低于720.00元/根获得本组拟中选资格。
据悉,目前已有江苏第五批带量以及云南曲靖开展了导引导丝带量采购工作,其中江苏平均降幅30%,最高降幅55%,云南曲靖平均降幅40%以上。
江西集采成绩单:四批国采+首批省采金额达11.2亿元
近日,江西通报了截至2021年5月31日的集采情况
第一批国采续约:全省采购总金额为24847.13万元,采购量最高为厄贝沙坦75mg的4472.84万片。25个中选药品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第二个采购周期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99.68%;
第二批国采续约:全省采购总金额为2924.58万元,采购量最高为阿卡波糖50mg,共2760.79万片。32个中选药品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第二个采购周期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30.16%;
第三批国采:全省采购总金额为11470.66万元,采购量最高为二甲双胍0.5g的5060.38万片。55个中选药品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100.46%;
第四批国采:全省采购总金额为2870.03万元,45个中选药品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29.37%。其中恩格列净25mg、喹硫平50mg、喹硫平300mg、那格列奈60mg、左氧氟沙星0.5g和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5ml:5mg (0.1%) ,采购数量为0。
第一批省级集采:全省采购总金额为8645.83万元,7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平均93.16%。
此外,截至2021年5月底,五批次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回款(含预付)总金额为11.2亿元,回款比例为97.4%。
官宣:第五批国采中选结果正式公布!预计10月落地(表格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
6月28日,联采办正式公布第五批国采中选结果。此前(6月23日),第五批集采落下帷幕,61种药品拟中选(普萘洛尔流标),平均降价56%。共计201家企业355个产品参与投标,148家药企的251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其中,10家外资企业的11个产品中选,138家国内企业的240个产品中选,外资中选企业数为历次集采最高。据《央视新闻》报道,预计今年10月患者可用上降价药品(意味着10月份正式执行集采中选结果)。
第五批国采配送:上药、国控瓜分上海4亿市场!
6月28日),上海率先对拟中选品种进行配送商公示,62个品规全部分配了配送商,其中,国药系获得21个品种的配送资格,上药35个,华润1个、上海龙威医药1个。待公示期(6月28日-30日)结束后,配送关系就正式确立。
根据医药云端工作室的初步测算,第五批国采上海地区首年总采购金额约为4亿元(具体表格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
从此次上海地区的配送情况来看,基本反映了当地医药商业公司的生态,国药系和上药基本瓜分了绝大部分配送资格,上药获得的占比更是高达一半以上,毕竟上药和国控的总部在上海,实力出众,在当地非常强势。
基药管理办法预计8月落地,三年必调,每年动态调整!增加儿童用药目录
据业界流传,目前基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出炉,正下发各省征求意见,预计8月落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基药目录3年必调整,并可适时调整。这与去年7月相关会议传出的消息一致,即三年一大调整,但每年会进行动态小调整。
据悉,此次基药目录调整,将分为化药和生物药、中药及儿童药三个部分。其中儿童药部分应该算是首次提出。
根据最新流传的消息来看,是要建立专家库,包括医学、药学、医保、药物经济学专家,并随机抽取咨询专家和评审专家。先由咨询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临床使用监测数据等对入围药品提出遴选意见,形成备选目录,再由评审专家进行审核投票。
此外,据悉,除急抢救药外,独家品种将经过单独论证,而经典名方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有可能优先纳入,并且可以不是医保药品。
官宣: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今年底完成,明年1月落地
6月30日,医保调整正式方案发布。这标志着新一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目前,经过三轮调整,433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特别是一批新药通过谈判降价进入目录,大幅减轻了患者负担,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是实施申报制的第二年,国家医保局在深入总结前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对目录调整的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努力提升药品目录调整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法制化水平。
此前,国家医保局就《工作方案》征求意见,而我们发现,有几处与征求意见稿不同,其中,对日期做了明确,包含2021年6月30日,另几处我们在下文中用红色标明,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
在医保和基药目录调整的节骨眼上,有哪些准入考虑?
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都处于调整的前夜,网传基药目录8月份落地(个人认为早了点)。而医保目录已经有清晰的时间表,7月递交材料。9月谈判,年底公布结果,明年1月份目录落地执行。
这个时间节点有些巧合,两大目录调整牵动人心,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两大目录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结合上述两大政策,再加上合理用药的相关政策,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几年以来机构进院/用药的排序:基药、集采品种、国谈品种、常规医保品种、其他双非品种......
目前五批国家集采共220个品种,其中基药到达117个(具体品种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占集采品种的53%,占685基药目录的17%。而地方集采层面目前超过1300个品种,基药品种也有相当占比。随着集采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以及集采品种进入新版基药目录的不断增多,上述两个比例还将持续扩大。
新版医保调整,代理商的机会在哪里?这些仿制药有机会!(附名单)
新一轮医保调整在即,又一批产品命运因医保而改变,按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调整工作方案精神,四类品种符合资质。毫无疑问,进口新药和国产创新药,仍然是此处调整的主角。这些品种都是企业自营销售,和药品代理商关系不大。不过,也有一批仿制药符合资质。
2021版要求的是新通用名,不限制是否“按新药注册申请批准”药品,这就给新上市的仿制药进入医保的机会,也鼓励企业抢仿3类。我们筛选出了符合条件的品种目录:
6月创新药密集获批,这40款或有望进入医保谈判
目前,国家医保目录经过三轮调整,已有433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经整理,2020年8月17日-2021年6月30日间获批的创新药或新增适应症药品有40多个,这意味着一批国产创新药有望进入医保谈判,而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也无疑将为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带来助力。
四川启动特殊药品处方流转试点,157个药品纳入(附目录)
6月29日,特殊药品处方流转试点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启动。试点启动后,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出的,涉及省本级和成都市门特药品的处方,其供药机构将从本院延伸到部分试点零售药店,实现供药机构更广覆盖。而这种在家看病、复诊,特殊药品在线医保结算的模式,未来将在四川推广。
据悉目前共有157个药品可依托“四川医保”APP或特殊药品平台实现处方信息互联互通。在原有“双通道”管理的107个单行支付药品、高值药品基础上,新增50个门诊特殊疾病支付的普通乙类国家谈判药品纳入省本级处方流转药品范围,同时实行统一药价(附表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
处方流转试点是四川创新开展的“双通道”管理制度的一种延伸和完善,有很好的基础优势,在国内处于前列。
这187个药品调出吉林省医保目录(名单请点击标题查阅)
6月30日,吉林发文,明确自2021年8月1日0时起调出将187个药品调出省增药品目录,报销时间截至2021年7月31日24时。
通知明确,对2021年7月31日24时前已住院(仅限住院、不包括门诊慢病及特病)且已使用上述调出的187个药品的,报销时间可延至当次住院治疗结束(2021年8月1日0时以后出院的)。
对2020年第一批省增药品消化时,达格列净等40个已纳入国家2019年药品目录内的药品(现仍在国家2020年药品目录内)按调出省增目录管理,限定支付范围等具体要求按国家政策执行。
对今年消化调出的187个药品中的门冬氨酸鸟氨酸等10个纳入国家2020年药品目录内的药品,按国家政策执行。
297品种被剔除河北医保,过渡期截至今年底(目录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
7月2日,河北发文,2021年6月30日起,将297种暂保留增补药品,其中西药167种,中成药130种。从《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中调出。
对调出药品设置半年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过渡期内按原政策规定报销。
《通知》明确《河北省2020年版目录》(含国家谈判药品)内药品全部纳入省本级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范围,其中甲类药品,不设定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乙类药品(不含国家谈判药品)个人先行自付比例为5%。药品分类、剂型、医保支付标准和限定支付范围等均按照《河北省2020年版目录》相关规定执行。
39个品种即将涨价,最高涨幅超11倍!
7月2日,甘肃发布通知指出部分集采产品涨价,满足价格调整并经专家论证同意的有39个,其中第一批获批的有27个,第二批获批的有12个。
另外《通知》公示了15个近期企业申报拟调入集采平台的药品,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等10个品种拟从由阳光平台调入集采平台,5个维持原平台(具体请点击标题进入查阅 )。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少品种涨幅惊人。像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2020年动态调整企业报价为34.76元(原中标价仅为2.89元),涨幅高达1102.77%。石药中诺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也从3.74元涨至29.8元,涨幅达696.79%。华北制药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由6.08元涨至29.8元,涨幅为390.13%。
此外,四川科伦的阿昔洛韦片、瑞阳制药的注射用硫酸链霉素以及迪赛诺制药的二硫化硒洗剂的涨幅均超100%。
最新:9个已发布参比制剂被调出,已有232品规未审议通过(附名单)
近日,CDE官网公示了第四十六批参比制剂目录,包括新增30个参比制剂、27个增补,以及12个未通过审议的品种。
值得注意是,本次公布的目录中还有9个已发布的参比制剂被调出,调出原因包括不合理剂型、不符合中国药典吸入制剂通则等,具体如下:
中国首个CAR-T获批上市,定价120万?官方回应来了!
6月23日,复星凯特研发的 CD19 靶点自体 CAR-T 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商品名称:奕凯达®)获批上市。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药物,其定价也是倍受关注。就在昨天晚上,一张疑似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液的药品销售订单在网上流传,其中显示阿基仑赛注射液零售价为120万元/袋(约68ml)。
就此定价的真实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复兴凯特相关人员进行求证,对方表示:“内部正在处理这张图的来源。”至于此次销售订单是否为内部流出及价格真实性,皆不方便回复。
全球首个!信迪利第4个适应症获批,联合"贝伐珠"一线治疗晚期肝癌
6月28日,信达生物制药宣布,国家药监局已正式批准其PD-1抑制剂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用于肝癌患者一线治疗的PD-1免疫联合疗法。
这是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获批的第四项适应症,也是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获批的第四项适应症。
又有两款1类创新药获批,艾迪药业艾诺韦林片、海正药业海博麦布片
近日,江苏艾迪药业的艾诺韦林片(商品名:艾邦德)、浙江海正药业的海博麦布片(商品名:赛斯美)获批上市。
艾诺韦林片获批用于与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初治患者。该药品为艾迪药业首个抗艾滋病 1 类新药,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海博麦布片作为饮食控制以外的辅助治疗,可单独或与 HMG-CoA 还原酶抑 制剂(他汀类)联合用于治疗原发性(杂合子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可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B(Apo B) 水平。经查询 IMS 数据库,同靶点目前唯一上市药物依折麦布及其复方制剂 2020 年全球销售额约为 36.97 亿美元。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