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百济神州、亘喜生物、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等公布ASCO临床数据
发布时间: 2021-05-24     来源: 医药观澜

5月20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官网正式公布了大会摘要。可以看到,全球领域创新疗法的临床研究正在百花齐放,其中来自中国公司的创新药也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将结合公开资料,分享部分将在本届大会上展示的中国创新药研究成果(按公司首字母排序)。

1、百济神州:帕米帕利

作用机制:PARP抑制剂

适应症:HER2阴性乳腺癌

帕米帕利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一款在研PARP1和PARP2抑制剂。2021年5月,该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特定的复发性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本届大会上,百济神州将公布帕米帕利分别治疗胃癌、HER2阴性乳腺癌的两项临床研究数据。

其中一项为帕米帕利用于治疗胚系BRCA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研究入组8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77个月。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队列中:确诊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8.2%,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6.9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4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08个月。在HR+队列中:确诊ORR为61.9%,中位DOR为7.49个月,mPFS为9.20个月,中位OS未达到。副作用方面:≥3级治疗紧急不良事件54例,最常见的紧急不良事件(TEAE)是贫血,57例患者因TEAE而减少剂量,2例患者因TEAE而停止治疗。

2、葆元医药:taletrectinib

作用机制:ROS1和NTRK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适应症:ROS1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Talectrectinib是新一代选择性ROS1和NTRK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可穿越血脑屏障,目前已在日本和美国完成1期临床,用于携带ROS1或NTRK融合基因实体瘤患者。2020年3月,该药物在中国获批两项2期注册临床研究,携带ROS1融合基因的NSCLC及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不分瘤种的实体瘤患者。目前其在中国的2期试验正在进行中。此次入选ASCO的研究,是taletrectinib用于ROS1融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中心2期注册临床试验数据。

截至2021年1月15日,22例患者接受了taletrectinib治疗,中位年龄54.5岁。大多数患者(54.5%)既往接受过系统性化疗,31.8%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研究数据显示,在接受评估的克唑替尼初治患者(N=11)中,客观缓解率(ORR)为100%;81.8%(18/22)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TEAE),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转氨酶升高、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等。TEAE导致3例患者暂停给药,2例患者降低剂量。血浆中的Taletrectinib在第1周期第8天达到稳态,2-3倍的暴露量蓄积,与Ⅰ期试验观察到的结果一致。

3、创胜集团:MSB2311

作用机制:pH依赖性结合PD-L1的人源化抗体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

MSB2311是pH依赖性结合PD-L1的人源化抗体,它将在本次大会上以摘要形式发布一项1期临床数据。这是一项旨在评估MSB2311在中国晚期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的1期研究,主要目标是评估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2期研究推荐剂量(RP2D)。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数据,已有33名中国患者接受了治疗。

具体而言,在17名生物标志物表达且疗效可评价的实体瘤患者中,6名患者获得了确认的部分缓解(PR),ORR为35%;其中在20 mg/kg Q3W(3周使用一次)剂量组有4例PR患者,ORR达到44%。根据iRECIST标准,7例当中有4例部分缓解患者肿瘤缩小了50%以上,有3例患者获得了持久缓解(≥24周)。研究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没有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蛋白尿、体重减轻等,没有治疗相关的4级或5级AEs报告。这表明MSB2311在中国晚期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显示了有潜力的初步疗效和耐受性。

4、亘喜生物:GC012F

作用机制:BCMA/CD19双靶向CAR-T疗法

适应症: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GC012F是一款基于亘喜生物FasTCAR专利技术平台开发的BCMA/CD19双靶向自体CAR-T细胞疗法,具备“次日即可完成生产”的优势。本届大会上,亘喜生物将公布GC012F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多中心、首次人体试验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截至2021年1月12日,该研究的三个剂量组共计入组1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结果显示,早期ORR高达94.7%(18/19),所有应答均显示获得了极佳的部分缓解(VGPR),乃至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所有剂量组的数据,均呈现出快速、深入、持久的治疗效果。在最高剂量组中接受治疗的全体患者(n=9)均取得微小残留病灶阴性-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GC012F的安全性与此前观察结果一致,主要出现的是低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在19例患者中均未观察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治疗期间发生的所有TEAE如血细胞数减少,经标准治疗后均得到缓解。

5、豪森药业:甲磺酸阿美替尼

作用机制:第三代EGFR-TKI

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阿美替尼是豪森药业开发的一款第三代EGFR-TKI,已在中国获批NSCLC患者二线使用。此次该产品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3期研究数据,将在大会上以壁报讨论形式展示,该研究旨在评估阿美替尼对比吉非替尼作为一线针对EGFR敏感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总计超过400例受试者参加。

研究显示,与现有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相比,使用阿美替尼可将PFS显著延长(mPFS为19.3个月 vs 9.9 个月),DoR也显著延长(mDoR 为18.1 个月 vs 8.3 个月)。尽管阿美替尼组用药时间显著延长,但其药物相关的皮疹、腹泻、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及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SAEs)发生率更低(4.2% vs 11.2%)。总体而言,阿美替尼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野生型EGFR介导的毒性方面,表明它将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6、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

作用机制:PD-1抑制剂

适应症:食管鳞状细胞癌一线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是一款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已在中国获批霍奇金淋巴瘤、晚期肝细胞癌、非鳞状NSCLC、食管鳞癌、鼻咽癌等5项适应症。本次大会上,一项名为ESCORT-1st的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结果将以口头报告展示。该研究旨在评估对比安慰剂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用于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2018年12月3日到2020年5月12日,共计596例患者纳入研究。

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0.8个月,与安慰剂+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化疗显著改善了OS(中位OS为15.3个月 vs 12.0个月),PFS也有所延长(mPFS为6.9个月vs 5.6个月)。卡瑞利珠单抗组ORR达到72.1%(vs 62.1%),中位DoR为7.0个月(vs 4.6个月)。两组中≥3级与治疗相关的AEs发生率相当,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2%和23.2%。这表明,在化疗中加用卡瑞利珠单抗可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更好的OS和PFS,且安全性可控。

7、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

作用机制:PD-1抑制剂

适应症:黏膜黑色素瘤

特瑞普利单抗是君实生物研发的抗PD-1单抗,已在中国获批黑色素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3项适应症。本届大会上,一项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作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可切除黏膜黑色素瘤的2期临床试验,将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展示。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研究共纳入21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病理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和病理部分缓解率pPR)。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59周,病理缓解率为28.6%(包括2例pCR和2例pPR)。在应答患者中未观察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复发生存期(RFS)超过58周,中位RFS数据未成熟。安全性方面,联合方案耐受性良好,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研究者认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新辅助治疗可手术切除的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理缓解率,表明其临床疗效可期,且治疗的耐受性好,支持进一步研究。

8、康方生物:cadonilimab(AK104)

作用机制:PD-1/CTLA-4双抗

适应症: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癌

AK104是康方生物研发的一款新型、潜在下一代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拟开发治疗多种癌症。本届大会上,康方生物将公布AK104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2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AK104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已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且毒性可控,没有意外的安全信号。

具体地,截至2021年2月1日,30例患者接受了AK104+仑伐替尼联合治疗。在18例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44.4%(8/18),疾病控制率(DCR)为7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83.3%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最常见的TRAE为AST/ALT升高、血小板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血胆红素升高,绝大多数为1级或2级。

9、康宁杰瑞:KN046

作用机制:PD-L1/CTLA-4双抗

适应症:胰腺导管腺癌(PDAC)一线治疗

KN046是一种重组人源化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该产品联合疗法一线治疗胰腺导管腺癌的研究结果将在大会上以壁报展示。这是一项正在中国进行、名为KN046-IST-04的2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KN046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疗效。截至2021年1月15日,共入组17例患者。

在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55.6%,DCR为88.9%。在安全性方面,KN046相关TRAE的总体发生率为64.7%,未发现4或5级TRAE,同时并无患者因TRAE终止KN046治疗。这项初步分析表明,KN046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及吉西他滨作为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AC患者的一线疗法,具有良好的活性、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证实了进一步评估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并需在对照试验中进一步确认。

10、天演药业:ADG106

作用机制:CD137抗体

适应症:肿瘤

ADG106是一款全人源配体阻断型抗CD137 IgG4的激动型单克隆抗体,它以一种天然的类似配体的方式激活CD137,同时阻断CD137配体介导的负反馈信号,并拥有特异性Fc受体交联反应。本届大会上,天演药业将以摘要的形式公布其ADG106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数据。

这项研究的中期数据显示:①回顾性分析发现,75%的生物标志物阳性患者在接受ADG106治疗后表现出超过30%的肿瘤缩小;②ADG106治疗后,呈现靶点介导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剂量相关性的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增加,可溶性CD137诱导比率相较于基线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③ADG106单一疗法的疾病控制率为56%,并在最高剂量10 mg/kg的爬坡实验以及3 mg/kg和5 mg/kg的剂量扩展中展现了良好的耐受性。据悉,ADG106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已成功招募了近100名晚期实体肿瘤和/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ADG106普遍安全耐受,仅观察到有限的TEAEs包括肝毒性或血液学异常。

11、信达生物:IBI110、信迪利单抗

作用机制:抗LAG-3单克隆抗体、PD-1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IBI110是一款新型抗LAG-3抗体,信迪利单抗是一款创新PD-1抑制剂。研究发现,同时抑制PD-1和LAG-3可以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本届大会上,信达生物将公布IBI110的一项1a/1b期剂量递增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IBI110作为单药,以及与信迪利单抗联合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IBI110单药疗法或信迪利单抗联用,均具有可接受的毒性,并显示出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具体地,1a期研究入组了21例患者:在所有剂量队列中均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毒性(DLT);常见的TRAE是贫血,TRAEs≥G3包括贫血、腹水和肝功能异常;通过研究者评估,单药治疗的最佳应答为1例确认的部分缓解和5例疾病稳定。1b期研究入组了12例患者:除IBI110 5 mg/kg+信迪利单抗外,所有增加剂量的剂量组均完成了DLT观察,未观察到DLT;常见的TRAE为谷草转氨酶增加,TRAEs≥G3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高血糖、胆红素结合增高和肝功能异常;通过研究者评估,最佳应答为2例部分缓解和6例疾病稳定。

12、亚盛医药:APG-115

作用机制:MDM2抑制剂

适应症:黑色素瘤或晚期实体瘤

APG-115是亚盛医药自主的一种口服、高选择性的小分子MDM2抑制剂。本次大会上,APG-115一项2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将以口头报告公布,该研究旨在评估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免疫肿瘤药物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或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PK、PD和抗肿瘤活性。截至2020年12月25日,共有84例患者被纳入2期研究。

数据显示,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黑色素瘤患者的DCR达60.9%,其中ORR达到17.4%。结论显示,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耐受性良好,或可恢复对肿瘤免疫药物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的抗肿瘤作用。

13、正大天晴:AL2846

作用机制:c-Met抑制剂

适应症:胰腺导管腺癌

AL2846是正大天晴在研的一款口服c-Met抑制剂,主要针对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本次大会上将展示的是,AL2846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的1期开放性、剂量递增研究。截至2021年1月1日,共有15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入选并接受不同剂量水平的AL2846治疗。

结果显示,1名经历3级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发生了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等。在疗效可评估的15位患者中,有1位患者(6.6%)在90 mg剂量水平下获得了部分缓解。有4名患者的PFS超过5个月。研究结果表明,AL2846与吉西他滨组合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20 mg,研究人员已选择90 mg和120 mg作为RP2D的目标剂量。目前,AL2846治疗胰腺癌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参考资料:

[1]ASCO21 | 特瑞普利单抗深耕黑瘤领域 鼻咽癌头颈肿瘤领域联合放疗添新彩. Retreved May 20,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yQ8a5smDdWJKkXVGqOmkkQ

[2]mPFS 19.3 个月!豪森药业阿美乐®一线临床研究结果将在ASCO公布. Retreved May 20,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oOZZsncC4hsUgoH8koJACg

[3]创胜集团在ASCO公布pH依赖性PD-L1抗体MSB2311治疗晚期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的 I 期更新临床研究结果. Retreved May 20,2021, from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19173-1.shtml

[4]康宁杰瑞将在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多项临床研究数据. Retreved May 20, 2021, from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19191-1.shtml

[5]恒瑞原研辉煌绽放 入选ASCO Oral重磅研究摘要公布. Retreved May 20,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zRxwTNs4rGL_MBIwVhqhfw

[6]亘喜生物将在2021年ASCO年会及EHA大会上公布基于FasTCAR平台开发的BCMA/CD19双靶向CAR-T细胞疗法GC012F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研究结果. Retreved May 20, 2021, from https://www.prnasia.com/story/319247-1.shtml

[7]公司官网及公开新闻稿。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