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全球最贵药物VS第二贵,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化“冰火两重天”,有人大涨150%,有人退出市场并裁员
发布时间: 2021-04-25     来源: E 药经理人

全球细胞与基因疗法投入正在加速。

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共发生超66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超64亿美元(约415亿元),平均每起融资超6亿元。

而近一周,国内外药企的多番大动作更是显示出对这个领域的信心与厚望。

01 药企投入加速

30年,为细胞与基因疗法打造一个生物制药园区?是的,拜耳(Bayer)打算这么做。

据美国生物医药媒体EndpointsNews 报道,近日拜耳正在申请延长1992年与伯克利市(Berkeley)签署的发展协议,进一步拓展对该城市的经济价值建设。根据申请协议,拜耳打算再续约30年,打造一个拥有90万平方英尺(约125.4亩)办公新空间和近78万平方英尺(约108.6亩)停车场的生物制药园区。该园区建成预计需要投入12亿美元(约78亿元)。

据拜耳预计,到2052年,将会为该城市提供约2000个工作岗位,每年贡献2910万美元(约1.88亿元)的经济价值。

而拜耳选择在伯克利市建立生物制药园区,除了开发和生产其已上市的系列血友病治疗药物外,更是为了开发针对血液凝结性疾病的基因疗法。2020年因CRISPR- Cas9基因编辑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便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CRISPR- Cas9基因编辑技术“发源地”之一建园区,看来拜耳想离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核心技术更近一些。

去年10月,拜耳就已斥资40亿美元(约259.7亿元)收购了基因治疗开发商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简称“AskBio”)。AskBio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生产多个疾病领域基因疗法的公司,拥有先进的基于AAV(腺相关病毒)的递送平台。AskBio建立的涉及神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和代谢疾病等领域管线,也都归拜耳所有了。

除了拜耳外,国内外多家药企也在这一周动作频繁。

4月20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福泰制药)更新了此前与“CRISPR技术三巨头”之一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的合作协议。福泰制药将向CRISPR Therapeutics再投入9亿美元(约58亿元)的预付款来进一步开发基因疗法CTX001。CTX001是一款用于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综合征(TDT)的疗法,也是目前临床进度最快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之一。

根据修订后的协议,福泰制药将领导CTX001的全球开发、生产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CTX001的潜力。CRISPR Therapeutics将继续支持CTX001的开发,并投资进一步的创新,承担40%的成本和获得40%的利润。此外,在CTX001获得首次监管批准后,CRISPR Therapeutics还可能获得2亿美元(约13亿元)里程碑付款。

紧接着,4月22日,福泰制药又与基因疗法公司Obsidian Therapeutics(简称“Obsidian”)达成一项最高13亿美元(约84亿元)的战略研究合作。这次福泰制药看上的是Obsidian的cytoDRiVE®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用来研发对基因编辑精准控制的基因编辑药物。根据协议,福泰制药将向Obsidian公司支付7500万美元(约4.8亿元)的前期付款和研究里程碑,福泰制药将获得5款正在研发的潜在产品。

国内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投入丝毫不弱于国外。

4月21日,基因编辑平台公司博雅辑因宣布完成4亿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也出现了IDG资本、礼来亚洲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心谷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被用于继续推进该公司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基础的产品管线的临床转化和公司的产业化发展。

今年1月,博雅辑因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和造血干细胞产品。该公司还与生物技术公司艺妙神州合作,正在开发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

专注于基因与细胞疗法业务的CDMO博腾生物也在近日宣布完成4亿元A轮融资,国投招商、高瓴创投、惠每资本等业界知名投资机构也参与其中。基因与细胞疗法领域Biotech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卖水人” CDMO的发展。而该领域也紧跟着创新药的步伐,向商业化迈进。

02 商业化表现各异

虽然国内还没有上市的细胞与基因疗法,但国外已上市的产品商业化之路却能提供很多借鉴。

诺华2020年年报显示,全球最贵药物——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的基因疗法Zolgensma在2020年爆发,实现了9.2亿美元(约60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50%,接近“重磅炸弹”的门槛。虽然Zolgensma一次性治疗高达212.5万美元(约1380万元),但并没有影响其在多个国家上市。目前,该疗法已在多达37个国家获批,治疗了超过800例患者。2021年3月,该疗法被纳入英国医保,以“对纳税人公平的价格”面向英国市场。针对Zolgensma良好的市场反应,诺华也表示将加大其在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的布局。

然而,全球最贵药物在市场上的“所向披靡”并没有在全球第二贵药物身上显现。

4月20日,蓝鸟生物发布公告称,决定从德国市场撤出治疗12岁及以上的非β0 /β0基因型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疗法ZYNTEGLO™,并开始在欧洲市场裁员。

对于ZYNTEGLO™撤出德国市场的原因,蓝鸟也进行了解释:在德国针对ZYNTEGLO™报销谈判的价格未能反映出这种一次性基因疗法的价值。简单的说,就是与德国卫生当局谈崩了,德国给到的价格太低。而这类疾病的人数在德国并不多,为了保护其他更多市场的权益,蓝鸟选择了退出德国市场。

相比于Zolgensma,ZYNTEGLO™一次性治疗177万美元(约1150万元)的价格要低了200万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可惜,即使价格更低,ZYNTEGLO™也没能在市场上“大展拳脚”。

全球最贵药物和第二贵药物之间的PK,也显示出跨国药企在细胞与基因疗法商业化上更有“经验”。

而诺华的“经验”也都是钱“烧出来”的。虽然诺华也是首个推出CAR-T细胞疗法公司Kymriah,但Kymriah的销售却不及第二个CAR-T细胞疗法Yescarta。

据诺华全球CEO万思瀚透露,诺华每年会在研发方面投入90多亿美元(约584亿元),也会收购一些创新的科技,2018年诺华在收购上投入的金额超过15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

从诺华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细胞与基因疗法开始,到2016年解散细胞与基因疗法研究部,再到每年加大对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投入,诺华这一路走来也经历了很多坎坷。

相比之下,蓝鸟的商业化之路才刚刚开始,面临挑战也属正常现象。

而国内细胞与基因疗法商业化之路如何走?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三个途径可以考虑:第一,与商业化能力强的公司合作,生物技术公司负责研发,而销售能力强大的大公司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以他人长板补自己的短板;第二,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参考走在前面公司的经验很有必要;第三,提高技术及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惠及更多患者。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