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前卫生部长谈“健康中国”:强基层强了吗?高血压、糖尿病谁来管?
发布时间: 2019-05-20     来源: 医学界

5月11日上午,在“2019首届健康长三角峰会”上,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谈了他的观点和看法。以下内容由“医学界”根据高强的大会发言编辑整理。

自从中央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以后,我们国家各方面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我总觉得远远还未达到理想高度。

理想的高度是什么?就是中央提出来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38字”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大家都记得很清楚,但做的如何?相差很远。

▍是以基层为重点吗?不是

中央提出来要以基层为重点,我们是以基层为重点吗?不是,是以高层为重点。

我们的医院越建越大,条件越来越好,设备越来越先进,当然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是应该的,但一定要和我们的国情相适应,和群众的负担能力相适应。医院建的越来越大,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成本越来越高,收费越来越多,国家和群众的负担越来越重。

我们最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了覆盖14亿人口的健康保障体系,但坦率的说,群众反映看病就医的负担并没有减轻,过去完全自费,群众负担很重,现在政府报销了一半多,还是说负担很重。

当然,从人的心态来讲,可能永远是希望负担越轻越好,但实际上也有一个原因——费用总额不断在上升。所以如何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真正让基层强起来,使90%的健康服务留在基层,这是一个大课题。

▍预防的缺陷

我们讲预防为主,但我们的预防为主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对传染病的预防为主上,非传染病、慢性病的预防谁来做?好像没多少人做,我们的疾控中心好像也不控这些。

高血压谁来控?糖尿病谁来控?只有靠自己,这是一个缺陷。

2007年统计的全国到医院看病的人数,一年28亿人次,去年超过80亿人次。中国人的健康水平下降了?是得病的人数增加了?还是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刺激了人们的健康消费?这都需要研究。

总之,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不是好事;医院的收入越来越多,不是好事;人们吃药越来越多,更不是好事。

西方人的观念,是药三分毒,人家不怎么吃药的,发烧也不吃药。我们会说但不会做,我们把吃药当作福利,不吃好像吃亏了一样,就算不吃也要取回家。一定要扭转这些观念问题。

▍中西医并重了吗?没有

中西医并重讲了很多年,并重了吗?没有,西重中轻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过去很多综合性医院都有中医科,现在很多都没有了。而中医医院采用西医办法的越来越多,也动手术,也核磁共振,这还是中医吗?

我问过很多中医院院长,你们来自中医的收入能不能达到30%?他说10%都达不到。这样的中医院我们办它干什么?

要办中医就办成真正的中医,也不是完全排斥西医。我们讲中西医结合,但一定要坚持中医特色,才能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繁荣提供空间和园地。

▍健康不能靠医生

中央提出的新的卫生健康方针中,有两句话最重要,一句是“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这是体现“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核心。各方面工作、政策都要为健康服务,凡是有利于健康的要极力推进,影响健康的因素尽量排除。

这句话讲了几年了,但落实起来相当不容易。别说其它各部门的政策是不是融入了“健康”,就是卫生部门自己的一些规划政策,是不是都是有利于促进健康的?也未必。

还有“人民共建共享”,这六个字至关重要。健康不能完全靠医生,甚至说的绝对一点,健康不能靠医生,你找医生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健康了。

我一年到医院去一次,做体检,我不找医生,这说明你健康,天天找医生,你还健康吗?医生只能帮你恢复健康,但解决不了你健康的问题。靠谁?要靠自己。

共建之后就是共享了,一般来说,随着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享,但也没有完全共享。

最近有个提法我不懂,叫“大病众筹”,我们有“大病统筹”,就是在医保资金里面划出一块专门保大病。“大病众筹”什么意思?我不提倡这种东西,这是不规范的,不是制度化的,很容易出现骗局。

滚动新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