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肿瘤研究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不管是在免疫治疗方面,还是不断更新迭代的新技术都为肿瘤研究和临床带来了新的曙光。那么,在过去的一年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果,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以及新型生物治疗技术是否能成为下一个肿瘤治疗的变革点呢?就这些问题,来自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姜龙博士接受了生物谷的采访。
肺癌免疫治疗硕果累累,期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中国上市
在过去的一年里,肺癌免疫治疗的丰收之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首次获批一线治疗晚期NSCLC。2017年5月10日,美国
FDA加快批准了PD-1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一线治疗非鳞NSCLC的适应症。这是第一个获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适应症。姜龙博士介绍说,TMB有望成为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预测
生物标志物。2017年AACR年会,CheckMate 026研究回顾性分析证实,在TMB高表达的病人中,采用Nivolumab进行治疗后,ORR(47% vs 28%)和PFS(9.7 vs 5.8个月)均显著优于化疗,这一结果让Nivolumab有望再次冲击NSCLC一线治疗。
另外,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接受免疫治疗维持治疗有效。2017年9月,ESMO大会公布了被称为“海啸将至”的III期临床试验PACIFIC研究数据,结果显示,Durvalumab可改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的PFS。同月,PACIFIC研究结果全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PACIFIC研究完成了三个重大突破:(1)免疫治疗进入维持治疗领域;(2)第一项非IV期NSCLC的III期
临床试验获取成功;(3)单药免疫治疗带来PFS最大幅度提升。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化疗提高肺癌生存。2017年11月,ESMO肿瘤
免疫学大会公布了“Atezolizumab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方案治疗初治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III期IMpower150研究的关键结果。这是第一个证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疗法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可以改善PFS的III期研究,姜龙博士说道,在本期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网络研讨会(第一期),我将详细跟大家分享2017
肿瘤免疫治疗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姜龙博士补充说,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将在中国上市,国内患者将有更多机会享受免疫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新的一年,免疫治疗在新靶点探索、适应症拓展、获益人群筛选、联合治疗模式研究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以期免疫治疗能更好地服务于肺癌患者。
目前,肿瘤的治疗模式在细胞水平,可以被分成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细胞杀伤,另一种是细胞调节。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是属于前者,而后者以提高机体的生物反应能力为目的,从而实现控制肿瘤发展。目前正成为
肿瘤治疗热点之一的免疫治疗就属于生物治疗的范畴。CAR-T疗法在淋巴瘤、
白血病、神经胶质瘤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在实体
肿瘤中的应用也正在进行一系列探索。去年8月30日,美国
FDA提前一个多月正式批准了
诺华的CAR-T疗法Kymriah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儿童和年轻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是人类历史上批准的首款CAR-T疗法,姜龙博士介绍道。
姜龙博士介绍道,以抗PD-1/PD-L1 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在多种实体瘤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自2014年以来,
FDA已经批准PD-1/PD-L1抗体用于治疗
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头颈癌、膀胱癌、默克尔细胞癌等一系列实体肿瘤。去年5月,美国FDA批准了默沙东公司的PD-1抗体Keytruda 用于治疗携带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任何一种实体瘤。这是美国
FDA首次不依据肿瘤来源,而是依据
生物标志物批准抗肿瘤药物,揭开了人类抗
肿瘤历史上的新篇章。
科研转化的务必要有专利申请意识
在谈到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姜龙博士说道,基础科研转化应用于临床治疗,就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科研转化。专利申请是科研转化的第一步。靶点的发现、特性发现都是客观事实,不是专利;但是抑制药物的研发和制备方法可以是专利。为保护新颖性,要先申请专利再发表文章。需要通过对比文献,找出区别特征,结合对比,来判定专利的创造性。科研转化的关键是要搭好平台,重点强调速度。要有专利申请的意识,打造链条,解决资金等实际问题,才能实现科研的转化。
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难题。在肿瘤治疗领域,外科手术引入恶性肿瘤的治疗,第一次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突破。随后,放疗和化疗的应用,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伴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化疗药物的开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继续改善。靶向治疗的诞生,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带来了曙光。而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所取得的新进展,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再添利器,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有望进一步改善。2013年12月19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出的十大科学突破,其中肿瘤免疫疗法被选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突破。未来,生物治疗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传统抗肿瘤治疗手段的有机结合,将是
肿瘤治疗的新方向与新希望,姜龙博士如是说。
最后,姜龙博士谈道,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还面临着诸如难以精准筛选出获益患者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团队,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在肺癌的免疫治疗方向。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方面。虽然肿瘤突变负荷、肿瘤新抗原等已经在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中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距离精准免疫治疗仍有距离。既往我们已经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预后预测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相关成果也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进行了口头报告。目前我们将重点探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肿瘤免疫微环境对疗效的预测价值。在构建疗效预测模型后,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开展基于疗效预测模型的前瞻性
临床试验,进一步检测基于
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