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依旧稀缺。“小病扛着,大病去三甲”依旧是中国患者主流就医习惯。“尽管协和很挤,有了疑难杂症还是要去协和。”
2.中国患者差异化需求得不到基本满足,2017年有接近50万的中高端患者去海外就诊。既然去北京也是坐两三个小时飞机,去东京也是坐两三个小时飞机,去美西也就是十个小时飞机,如果不是急症,如果语言沟通问题相对解决了,如果费用能承受,我为什么不去一个更多笑容、更多耐心、更安详、更细致、更保证结果的就医环境呢?
3. 医改政策走向不明,在“强调公益性”还是“强调市场性”两边摇摆。未来医改方向就是改变逐利机制。“问题是大包大揽的医改能花最少的钱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多少财政对于基层医疗的投入打水漂了?”
4. 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核心还是医生,但是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核心医改政策和医改模式是以提升医生满意度为首要目标。“医改总是没看到如何让医生满意。医生不满意,怎么可能有患者的满意?”“费用总额控制住了,但是很多好医生流失到别处去了,能说这个医改模式成功了吗?”“在分级诊疗力推一年之后,5亿人签约家庭医生。这个数据可能是真的,但它为什么成了全国人民的笑话?”
5. “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医生”的做法是道德绑架,医生也是人,也想过上体面的日子。“人成不了神,至少别指望每个人都成神。医生首先是人,最后也不会人人都成神。”
6. 医生灰色收入依旧普遍、占比依旧很高。违反人性的体制、机制、政策,都被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智慧化解掉了。“任何反人性的措施,都是长久不了的。”
7. 医生集团的商业模式依旧在探索阶段。公立医院缺乏合作动力、私立医院缺乏诚信保证、医生本身缺乏商业素养和实操经验,这些都是阻碍医生集团快速发展的瓶颈。
8. 不把医疗服务当成生意是缺乏基本常识。“患者满意、医保满意、药厂满意、医生也满意,你见过四家打麻将、四家都赢钱了的情况吗?”
9. 医疗服务的非市场化和医生灰色收入的普遍性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
10. 中国医疗不能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因是官本位。
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协会组织专家对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以..学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四川生
2025年元旦伊始,四川省医药保化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